《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生前曾經作過這樣的預言:“大概要在1880年左右,就有人會欣賞我了。”而《紅與黑》出版於1830年,也就是說,司湯達做了一回至少50年的神預言。

因為司湯達的預言果真實現了。19世紀80年代以來,司湯達一些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作品陸續整理發表,廣泛地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同時還出現了一些研究司湯達的專著。到了20世紀,司湯達已成為法國文學史家們公認的經典作家。如今,司湯達的名字更是越出國界,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

關於司湯達

司湯達(Stendhal,1783-1842),原名亭利·貝爾(Henri Belye),生於格勒諾布林,父親是律師。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司湯達

司湯達在資產階級大革命的風暴中度過了他的童年。青年時受啟蒙思想薰陶,曾加入拿破崙的軍隊,隨拿破崙大軍轉戰歐洲。後僑居義大利,並開始文學創作。

七月王朝之後,他曾任法國駐義大利一個城市的領事。司湯達一生寫了不少作品,主要有: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1823)、小說《紅與黑》(1830)、《巴瑪修道院》(1839)、《呂西安·婁凡(又名紅與白)》(1894)等。

司湯達晚年健康情況惡劣,患腦溢血病逝於巴黎。

關於《紅與黑》的內容

司湯達的代表作,小說《紅與黑》的主要內容,朋友們要麼看過原著,要麼看過各種介紹,在這兒就不贅述了,寥寥幾筆帶過。

主人公於連·索黑爾是一個出身卑微又具有強烈個人野心的青年,憑著熟背拉丁文《聖經》的本事,來到了市長德·瑞納家裡擔任家庭教師。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紅與黑

任教期間,於連愛上了德·瑞納夫人,事情敗露後,離開了市長家,到神學院學習。後來他又當上了德·拉·木爾侯爵的秘書,並同侯爵小姐發生了愛情關係。

就在於連躊躇滿志之時,德·瑞納夫人被迫寫了一封揭發信,致使他的美夢毀於一旦。於連一怒之下,開槍擊傷了德·瑞納夫人,因而被法庭判處死刑。

圍繞《紅與黑》的爭議

《紅與黑》出版時,在當時的法國文壇上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第一版僅銷售出750冊。司湯達在世之日,聲望也並不高。相反,因為他同情進步事業而受到了長期的冷落、甚至歧視。

當時許多讀者看慣了浪漫派作家火一樣的熱情、繪聲繪色的描寫、虛幻的夢境、色彩斑斕的誇張,對《紅與黑》裡那種冷靜的思考、真實的現實反映、精確的細節描繪抱著冷漠的態度,認為書中那種對個人主義與人類感情的心理分析是“不愉快、有煽動性和不道德的”。

當時最有權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于勒·雅南在《辯論日報》上嚴厲地指責這本書,稱它是“解剖惡德敗行的手術觀察間”和一種“對人類心靈的誹謗”,並把作者說成是一個“對什麼都不相信,對什麼都不尊重的殘忍的嘲諷者”。

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也對《紅與黑》表示不以為然。甚至司湯達的朋友梅里美也認為“藝術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人類靈魂的這一面”,拒絕為他辯護。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雨果

在他的同時代人中,真正認識他的作品價值的只有少數幾個有鑑賞力的作家和評論家,如歌德、巴爾扎克等人。歌德就認為《紅與黑》是司湯達最好的作品,“其中的女性角色顯示出作者的周密觀察和對心理方面的深刻見解”。當時的《百科雜誌》也給予《紅與黑》很高的評價,這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它的成就將是輝煌的、經久不衰的”。

自19世紀末以來,法國及世界各國的文學家、評論家和司湯達研究者們對《紅與黑》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爭論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

關於“紅”與“黑”含義的解釋;關於這部小說真正的價值;關於書中主人公於連的評價。

第一,《紅與黑》,這個令人迷惑的書名,讓人們猜測了100多年。

在這個問題上,研究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如下幾種:

有一種觀點試圖把“紅”與“黑”看作是“對輪盤上兩種顏色的影射,因為人生就是一場賭博。於連下注之前權衡良久,最終把賭注下在黑格上,結果輸了。倘在另一個時代,他一定會把賭注下在紅格上,很有可能會贏。”

法國作家阿拉貢在《論司湯達》一文裡指出:“《紅與黑》作者寫的是王政復辟時期,‘紅’代表拿破崙時代的軍裝,‘黑’代表教士的黑長袍。”這一觀點與司湯達本人作出的解釋相似。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拿破崙

義大利文藝理論家本尼蒂託認為:“紅”與“黑”是某種精神或性格的象徵。“‘紅’象徵於連的精神……他幻想成為無愧於拿破崙的子弟;而‘黑’則象徵身陷囹圄和處於絕望中的於連幻想的破滅。”持類似觀點的還有法國《司湯達傳》的作者弗裡德。蘇聯雅哈託娃等人編著的《法國文學史綱》認為“‘黑’是作者對卑鄙、可恥的復辟時代的蔑視;‘紅’則是指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英雄時代。”

中國學者程代熙則從另一個角度對此作出瞭解釋:“‘紅’也罷,‘黑’也罷,都是不幸的象徵。當然,它們之間也有一點區別,‘紅’是不幸的先兆,‘黑’是不幸的結果。”

第二,《紅與黑》的真正價值何在?它究竟是一部“愛情小說”,還是一部“政治小說”?

一些作家和研究者把《紅與黑》看作是一部“愛情小說”,是一部“打情罵俏之作”,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曾說:“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要比《紅與黑》中對於連與德·瑞納夫人的愛情分析更為驚人……現在竟有了一個青年和一個婦女像普通人那樣相愛了,傻里傻氣,深沉真摯,隨著現實的驚濤駭浪而起伏波動。這真是高超的描寫。我有了這幾頁妙文,其餘那些大寫於連的複雜化的性格,大寫作者所最欣賞的縱橫捭闔的權術陰謀的篇幅全都不值一顧了。”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左拉

美國學者費迪曼也說:“《紅與黑》也可以看成是戀愛小說,但卻比維多利亞時代任何一個小說家的作品更成熟。”

與此相反,許多作家、學者們認為《紅與黑》是一部“政治小說”,它的真正價值首先在於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描寫了驚心動魄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

持這種觀點的人通常以司湯達在小說中通過出版商的口說出的一段話作為佐證:“若是你的人物不談政治,那就不是1830年的法國人了,你的書也就不再是一面鏡子。”阿拉貢1954年在法共中央黨校演講時指出:“《紅與黑》是一部政治小說,這可以從兩方面的意義來說:它描寫了當時的政治,但同時它也是作者鼓吹雅各賓黨人見解的政治武器。”

著名文藝理論家盧卡契認為:“司湯達的關於復辟時期的小說《紅與黑》,吐露了對這一時期的強烈的仇恨。”英國學者馬丁·脫涅爾認為:“《紅與黑》的一箇中心主題就是階級鬥爭。”

美國著名傳記作家馬修·約瑟夫森在《司湯達傳》一書中寫道:“《紅與黑》的副標題‘十九世紀紀事’清楚地表明瞭司湯達這本書的社會小說性質”。還有一種觀點與之類似:“司湯達在論《紅與黑》的文章裡表明他要‘認真地描寫19世紀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小說的副標題就是‘一八三O年紀事’……由此可見,作者是極力把《紅與黑》寫成一部政治色彩濃厚的書的。”

第三,關於對小說主人公於連的評價,歸納起來可分為極端與折中兩大類意見。

持極端看法的人不是把於連捧為平民英雄,就是把他貶成個人野心家、達爾杜弗式的騙子。馬丁·脫涅爾認為:“司湯達的人物是時代的直接產物……在一個混亂動盪的社會,他們只有自己設計自己的命運,他們唯一的支援是自己巨大的意志力和他們的天才。儘管他們有缺點,他們從事事業的方式,給他們的姿態打上了英雄的標記。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說,於連·索黑爾是‘現代英雄’。”

馬修·約瑟夫森認為:“《紅與黑》的主人公,事實上就是司湯達本人。”在這部書裡,“司湯達似乎要告訴我們,這是在一個社會倒退時代裡的一個高尚者的必然命運。”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的觀點則恰恰相反:“於連是一個不感情用事的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拿破崙失敗後,他看到在軍隊中絕少出頭之日,便一心設法在教會中鑽營。他為人虛偽,善用心機,把誘惑作為向上爬的手段。”

中國學者柳鳴九卻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紅與黑》寫出的不是一個具有革命意識的青年的反抗,而是一個小私有者在一個要毀滅小生產者的反動歷史逆流中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

《紅與黑》:作者曾神預言,紅是什麼黑又是什麼?百年來爭論不休

柳鳴九

持折中看法的人認為於連身上具有反抗與妥協的兩面性,其中大多數意見認為,於連思想品格的主導方面是妥協性。蘇聯學者伊林斯卡婭指出,於連一方面渴求崇高的榮譽、幸福和自由,另一方面卻不得不向他所仇恨的強大的社會惡勢力妥協,用卑劣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法國司湯達研究專家戴爾·李託在為《紅與黑》撰寫的序言裡寫過這樣一段話:“於連·索黑爾不是庸俗的反抗者……於連生活在充滿敵意,只咒他失敗的社會里,他不得不藏起自己僅有的財富——熾熱的激情、心靈和憧憬、純樸和真誠,不得不以虛偽取代這些生而有之的優秀品質。”

中國學者汪梧封的看法則與上述觀點不盡相同,他認為:“於連是兩個對立時代交替過程中產生的小資產階級個人英雄主義者或個人主義英雄的典型,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反抗性也即平民的自尊居於支配地位。”

總之,圍繞《紅與黑》,學者們一直在研究,也一直存爭議。歌德在評論莎士比亞時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同樣,司湯達及其《紅與黑》也是“說不盡的”。對於這樣一本書,真的建議年輕的讀者們找來讀一讀。

TAG: 司湯達紅與黑小說瑞納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