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就是不想那麼著急,才住在山上的。

採訪

|Dorothea

撰文

|Dorothea

自然而自由

在那棵歷經了一百多年風霜的楊梅樹前,咕嚕和小花,一狗一貓打了起來。咕嚕是隻才四個月大的小奶貓,脾氣卻不小,衝著小花張牙舞爪。賈柯靠在木頭椅子上靜靜地看,笑了起來,“小花還是脾氣好。”

這是老房子裡最常發生的一幕,也是賈柯這群“住在山上的人”生活的常態。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小花和咕嚕

2016年賈柯參加一個回到森林計劃的活動,第一次知道有茶廠村這樣的地方——位於嶽麓山後山,交通方便、房租便宜,最重要的是,如此貼近自然。幾乎立刻,他就決定要搬來這兒住。

而老房子則是在茶廠村二組的山路上遇到的。老房子建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原先裡頭住了位老大爺,2017年年底大爺去世,房子空了出來。建築失去人的維護便會一點一點破敗,直到去年,賈柯和發小決定把房子租下來,經過一番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樹林環抱中的老房子

住進山裡後最常提及的詞,是自由。

賈柯打了個比方,“住在城市裡像活在一個個小格子裡,你得非常明確的知道你每天幾點起床、上班,你要擠地鐵或你要坐公交,你會一直在這樣一個思維裡頭,你每天要做具體的事情才會覺得不空虛。”

而當人走向山野,一切物質的、具象的似乎都消散了,自然迴應你以呼嘯的山峰、空靈的鳥鳴,“讓你迴歸自己、認識自己,知道你是誰、你要幹嘛。”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賈柯和他的另一隻狗,豆沙包,在登山途中

一年前賈柯自掏腰包拍電影,女朋友覺得他走火入魔,同他分手。壓力大到沒法堅持下去的時候他就去爬山,找到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就停下來,在野草叢和樹林裡一坐一整天。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除此之外什麼也不幹。

自然讓他直視內心本真的拷問,以此擁抱最大限度的自由。

時間的力量

許多東西都是舊的。比方說走廊的幾根柱子、房樑上的一塊牌匾,原本用作房間隔斷的土牆,在打通後留下了半堵,黃土粗糲,乍一看會讓人以為是件藝術品。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屋裡留下的半面土牆

設計、改造老房子,並不是一個全盤推翻、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賈柯和夥伴們的想法一點點同環境匹配上的過程。好在發小正是設計師,使得他們的設想能夠落地成為可能。賈柯無意建造一座全新的建築,以此彰顯現代感、設計感,“這樣的建築滿大街都是,它沒有意義。”

他希望儘可能地尊重和保留老房子原有的風格:“本身舊舊的感覺,加上一些時間留下的痕跡”。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前院和側院各有一顆楊梅樹,百年前便生長於此,枝幹虯曲蒼勁,大家都很珍惜,“它自然長成的這個樣子太好了,你做什麼能有它美呢?”房子背面有些斷壁殘垣,由於上頭生出的青苔長年累積,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也沒人捨得去動。

時間以其自有的美學雕刻萬事萬物,賈柯覺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首先順應它,然後再在平衡的狀態下進行改造。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院子裡的楊梅古樹

改造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年,賈柯和發小親歷親為,事無鉅細。山路陡峭,幾千袋沙子水泥,每袋40斤,都得靠人力一點點從山下背上去。最多的時候,他們兩天搬完了200包沙子,200包石頭和60包水泥。現在回頭想,賈柯覺得不可置信:那麼勞累又繁瑣,當時怎麼堅持下來的呢?

如今通向老房子的一條小路也是他們自己修出來的。除掉雜草,挖出臺階,找來石塊敲打進土裡。後來的一部分石階請了工人,但無論是平整還是美觀程度,都不如賈柯自己修的那幾階,“是不是用心、認真還是看得出來,因為工人只是把它當活去幹,而我是把它當作一項事業。”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有時進度停滯,賈柯一個人站在院子裡,會有人過來問什麼時候完工。面對這樣的問題,賈柯把回答寫在自己的文章裡:

“有時候停下來,回頭看一看,想一想很有必要,

我們何必著急呢。當時,就是不想那麼著急,才住在山上的。

有些事情,停下來,才能看的清楚,之後,再去做取捨。”

生活何以可能

11月時“GAIA·自然主義”青年藝術家群展在老房子開幕,這是老房子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在改造的時候賈柯沒想過老房子要派上什麼用場,只是想有一個朋友們平日裡可以來玩、偶爾也能接待客人的地方。因為展覽,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賈柯乾脆順水推舟,把它變成了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日常打理需要一位管家,便喊來朋友飛機;來的客人想喝點東西,就在房子側面開闢出一小間廚房,請來朋友幫忙衝咖啡,泡茶;後來又有人問有沒有吃的,於是又叫上朋友的朋友,做些簡餐。

沒誰是專業的廚師或咖啡師,賈柯覺得“不專業”反倒是好處,有時專業成了一種限制,使得做的事情變成程式化,“就是不專業才會去研究、創新,像他做意麵就是要比外面的好吃。”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開放後老房子辦過幾場音樂會,也有一些體驗分享,對於這個地方應該上演什麼樣的活動,賈柯有自己的想象:它應該是舒服、放鬆的,而不是擰巴的;應該是能直擊人心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

除了辦活動,平日裡也常常有人到訪,有時賈柯會觀察人們,拍照打卡的人居多,但也有點壺茶,一個人發呆一下午的。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嶽麓山老房子,關鍵詞總是“治癒”、“美好”,賈柯也受到過許多這樣的反饋,他覺得這樣就夠了。

能讓別人看到一種他們生活之外的可能

,原來可以這樣,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做堅持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覺得這能直接影響到別人,這比其他虛頭巴腦的東西更有意義。”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植物染體驗活動

老房子一直沒有“明確”的定位,或許永遠也不會有。賈柯沒有給它貼上什麼標籤、強加什麼限制,老房子就是老房子,是它自己。

生活會自己在這個地方長出來的

,生活的可能性也一樣,就像瓦上長起青苔,小樹抽出新枝。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注:標題來自夏爾·波德萊爾《感應》,錢春綺譯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不時發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語音;

行人經過該處,穿過象徵的森林,

森林露出親切的眼光對人注視。

彷彿遠遠傳來一些悠長的迴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統一體,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樣茫無邊際,

芳香、色彩、音響全在互相感應。

雷達の足跡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關於下一站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裡有活的柱子

2020尋訪集 . 城市書實體刊

《星球雷達:我們與「山野」的距離》

TAG: 賈柯老房子小花發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