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上旬

12月中旬也就是庚子冬月初的時候在朱青家裡的和他老公聊天,看到她正在做蝸牛,喝了兩三壺茶還在處理這隻蝸牛,便問起她做蝸牛的難點,她說眼睛。我說要這麼長時間啊,她說她從來不看時間。這個細節我還不曾注意到,這個小眼睛做到滾圓確實要花費一番功夫的,心中不由地敬佩優秀藝人的專注力。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下面是之前的成品,本科陶瓷工藝專業科班出生的她有著學院派特有的儒雅文靜的氣質。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想到友人等著我的野山茶,順便去附近山裡走了一圈透透氣。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城裡的雪早就化了,沒想到山裡還能見到。春天這裡滿是律動的水草,如今枯成一團,水也接近乾涸。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山民大部分都靠賣竹子為營生,主要是拉到太華鎮的竹地板廠。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這裡的村民取暖都是就地取材,隨便扔地上幾塊木頭點燃就行,效果還挺不錯。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看到宜興南部這麼多竹木就明白為什麼宜興陶業自古興盛的其中一個原因了。

庚子年冬月中旬

友人王輝邀請了西泠印社的書法家湯忠輝和王客參與其文人壺作品創作,全部由王兄採用四號井底槽清全手工製作(非賣品),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王客陶刻:《菜根譚》“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湯忠輝陶刻:林下煙凝正煮茶。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湯忠輝金石作品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回城的路上感覺雙腳凍僵了,不過今日欣賞到當代一流書法家金石家與王老師紫砂跨界文人作品不由得心生喜悅。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擅長仿生花器的友人送來了他的新作,這次肌理處理感覺又上了一個檔次。

庚子年冬月下旬

有些東西好看,不一定好用。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今天發現車漏機油,機油還有1/3,送去修車回來步行,選車不能只圖外表,用來泡茶的壺也是如此。寒風中只有我一個行人,只嘆“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介兮的柴燒紫砂壺,維持了紫砂質感與落灰釉的一種動態平衡。不會讓落灰釉奪取紫砂的質感,只會讓紫砂器顯得更為古樸,肌理更富有律動。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是這世界上最原始最樸實的燒製工藝,並不是一件多麼神秘的的事情,所有用柴薪為燃料燒製而成的陶器,都叫柴燒。紫砂壺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紫砂礦、柴窯)、火(薪火)、木(木材)、水(泥料水分)和金(工具工藝)之間的關係,五行通關,環環相扣,成功的作品是多次燒成實驗調整所獲得的心得,也得靠些許運氣。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看著作者這個證書我只能說“小母牛倒立”。

王林峰的幾款老紫泥壺做工都不錯,出窯幾把都賣了。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這種優質的原礦老料,只要抿針到位的壺,日常使用後胎質會變得很潤,討喜。

葉偉嘗試了三號表(1180°)燒製本山段泥四款全手工作品,這個溫度已是段泥的燒結極限,可以清楚地看到沙粒浮現。這是由於泥性進一步減弱砂性進一步增強的效果。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這種高溫段泥紫砂壺砂感極強,但觸感柔和,且避免了吐黑現象。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用了四年的手機一直不想換,一是懶地換,二是我這人有點“懷舊”。易經的易就變,變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的。天道在不停地運轉,興、盛、衰、退,反覆迴圈,萬事萬物都遵循這個規律,人也逃不脫生、老、病、死的規律。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你的心才是唯一的真實,只是,你需要足夠地寂靜,才能體會它。如果你建立起對自己真實的信任,慣有的自我保護也就不再需要了。

我享受紫砂的靜,一切心煩意亂,心靜則頓悟。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庚子年冬月很冷

但大多都是晴天

庚子年冬月九香瑣記

TAG: 紫砂庚子年柴燒冬月湯忠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