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簡直比竇娥還冤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簡直比竇娥還冤

引言

“他時禍起蕭牆內,血汙遊魂更可嗟。”《水滸傳》的第二十五回曾用這一詩句去描述武大郎被殺的命運,可以看出,“禍起蕭牆內”指責的是潘金蓮的不忠。

不僅《水滸傳》,明代長白話世情小說《金瓶梅》對武大郎和潘金蓮更是進行非常仔細的記述,比《水滸傳》的劇情還要多幾倍。

經過這兩本書的傳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基本上已經在我國民眾腦海中形成定型,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典例。

1946年,專家們發現了傳說中的武大郎的棺木,認為故事中的武大郎與現實中的完全不一樣。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被發現的棺木

在河北邢臺地區,許多武姓的人家都拒絕和藩姓女子結婚,擔心結婚之後會遭遇“武大郎之災”。600多年來,自從武大郎和潘金蓮故事形成、被錄入《水滸傳》和《金瓶梅》等書籍之中,並進行更廣泛的傳播後,就一直是人們交談的熱點話題。

在許多家庭中,一旦男女雙方的某一方出現不軌行為,武大郎和潘金蓮便經常會被搬上來,用於羞辱對方。那麼,真的存在這樣的故事嗎?他們在真實社會中的原型是什麼樣的?

其實,《水滸傳》採用的第1手和最多的手稿材料來自於《大宋宣和遺事》,後者記錄了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戲曲和雜談等,相當於現如今的刊期雜誌的一個彙編,其中的八卦新聞又居多,故可可讀性很高,畢竟無論是哪一個朝代,人們都喜歡聽別人的八卦新聞。

《大宋宣和遺事》中,武松、李逵等其實來源於民間的雜劇,而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則與武松沾不上邊,因為武大郎在元朝才出生,前者和後兩者是不同時代的人。

1946年,專家們在河北邢臺清河縣城的城東8裡左右所發現的一具棺木,戳破了600多年來關於潘金蓮和武大郎的荒謬戲說。清河縣有很多的武氏家族,他們已經在這裡繁衍了幾百年的時間,有屬於自己的獨立家譜。

根據這些家譜的顯示,在宋朝年間,他們的祖先的確有一位叫武大郎的人,傳到現如今後,已經經歷了27代人,相距近1000年時間。在族譜中,真實的武大郎並沒有和書本中的一致。

棺木的發現是一個偶然,戰爭給當地帶來的影響和聲譽,武氏家族的祖墳遭到破壞很嚴重,迫使他們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墳。意外中,一座楠木的懸棺也被遷走,據墓誌銘顯示,棺木的主人正是武大郎。

專家們聽到訊息後,很快就往成東雲集。一來想要了解千百年來,傳說中的武大郎是怎麼樣的?二來是武氏家族發現的是當宋代的墓誌銘,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想要一睹其真容。

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專家們都從墓誌銘中真正地瞭解到武大郎的人生經歷。

二、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

在宋代,只有身材魁梧、形象勇武的人才配稱為“大郎”,當然,家族排位的時候,孩紙中最年長者也有這一稱謂,不過用得很少而已。

武大郎的本名叫武植,出生于山西省,由於年幼時即喪父,為了謀生,他只能跟隨著母親一起在元朝仁宗時期遷徙到河清縣武家那村。

與小說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尚未成年的武植就身材健壯,成年以後,更是長得高大威武,因此而被人稱之為“武大郎”,表示的是身材魁梧者的意思。專家們對棺木進行檢測時,發現屍骨的長度在1米8以上,即古人所說的身高8尺,與《水滸傳》中的“三寸丁”的武大郎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發現這一差距後,專家們馬上斷定,已經流傳了600多年的武大郎的故事存在虛假成分,潘金蓮的身份尚值得一查。於是,專家們根據墓誌銘上的記載,尋找到隔壁村的潘氏家族,並在他們的《潘氏族譜》中看到了傳說中的潘金蓮。

她在歷史上並非是一位丫鬟,而是大地主家中的大家閨秀,從小就能為識字,修養極高。當她與武大郎相遇時,便情不自禁地愛上這一位當時還極其貧窮的窮小子。

武大郎的身材雖然看起來很魁梧,但他並不選擇考取武舉人來實現身份的轉變,而是非常努力的讀書,拜當地的一些名家為老師,最終在30多歲的時候,成功地考取進士,被派往山東省的谷陽縣擔任縣令。

在未考取功名時,潘金蓮便奮不顧身地嫁給武大郎,成功獲取功名後,潘家也默許了這一女婿的存在。在山東的任職期間,武大郎一直以清廉的作風而聞名鄉里,被當地百姓所愛戴。

然而,這也讓他背上了罵名。

三、故事的來源

早年時,武植與母親都無依無靠,自己能夠讀書和考取進士,依賴的還是好朋友黃堂給出的幫助。武植與黃堂主要是從小一起玩大的夥伴,儘管兩家的貧富差距很大,但是黃堂的父母都支援兩者玩到一起。成年後,武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努力考取功名,但這也給家庭裡面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只能向好朋友黃堂求助。

黃堂家庭不算怎麼富裕,但也是一個小地主之家,平時對好友都會出手闊綽,所以才沒有將武植拒之門外。

在武植做縣令以後,兩者幾乎斷了往來。一天,黃堂的住所突然燃起大火,讓所有的積蓄和家財都付之一炬,一切歸零。迫於生計,黃堂千里轉到谷陽縣投靠武植,心裡想著在武植這裡謀一個職位,就此安定下來就行。

哪知,他在5家居住了三個多月,每天都只能受到好吃好喝的招待,武植對黃堂的生計打算隻字不提,讓黃堂內心感到非常的不滿。為報復武植,發洩內心的不快,黃堂開始到處造謠,基本上見人就說潘金蓮與武植的壞話,甚至是張貼傳單,希望他們之間的事被天下人所知。

當縣的確有一個叫西門慶的人,也如《水滸傳》和《金瓶梅》中的描述一樣,是當地的一個惡霸。西門慶很早就想霸佔一家餅店老闆的店,為此還和餅店的老闆打了一場官司,不過武植判餅店老闆勝算,讓西門慶內心感到很不爽,一直想要找一個機會去出氣。

看到黃堂張貼謠言之後,西門慶便與他沆瀣一氣地坑武植,還在謠言的基礎上進行添油加醋,從而被當地人廣而為之。

讓黃堂沒有想到的是,當他興致勃勃地回到家鄉,才發現房子已經重新修建好。他的夫人也告訴他,是武植派人修建的,這樣他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懊悔,想要給武植翻身,但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謠言始終被流傳下來,並被殺施耐庵寫入《水滸傳》中,這件事可在其後人的道歉詩中找到。

就這樣,一個清白的人被罵了600多年的時間,簡直比竇娥還冤啊。

(本文來自網路,侵刪,感謝原作者。)

TAG: 武大郎武植黃堂潘金蓮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