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做了這麼多年書,對於買版權有了這麼一個體會:新手編輯買版權就好像舊社會結婚,憑著媒婆一頓嘴炮和生辰八字就決定了,娶來的是人是鬼只有生米成飯了之後才知道;資深編輯(其實就是虧吃得多了)則要見到真容,還要望聞問切,走訪鄉里,最後才放心出手。學術書的版權,簡直就是要娶深宅大院、甚至王府宮牆裡的女紙,想找到真實有用的資訊,那真是很高階的情報工作。

我下面就講講我跟外版書的那些事兒。

1

首先講點我得意的,就好比押寶和中彩之類的。

今年2月初,美國學者謝健的《帝國之裘》榮獲列文森獎,可能除了謝健本人之外,我是全世界第二高興的。因為這書的版權我已經拿下,而且譯稿已經完成,正在編輯程序之中(本書現已出版)。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中譯本封面)

可直接購買本書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與中譯本封面放在一起,高下立見吧。本來想用這張圖做護封,但或許過於粗暴,有毛皮過敏的,可能會不適。)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跟《帝國之裘》封面一起設計的還有這本《製造儒家》,兩本書放在一起是不是氣場就翻倍了!畢竟這可都是出自我的親手設計呢。)

對於一個編輯而言,能夠在一年多之前,此書的原版新鮮出爐時就認識到它的價值,並且能很快就被獲獎所印證,無疑會帶來“極度舒適”。這在版權競爭已經近乎肉搏的今天,能夠在燈火闌珊之處找到這樣的“佳人”,真的是越來越難了。如果獲獎之後再想談版權,價就不是這個價了。

記得當時查謝健資料的時候,發現他的履歷除了出身名門(哈佛博士,歐立德的學生)之外,別的好像也無甚可觀。比方說,他還只是印第安納大學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此前並無專著出版,唯一能查到的一篇論文,竟然還是在我巍巍中華的期刊《江漢論壇》上。但仔細想一想,如果一箇中國博士,研究美國曆史,並且能夠在美國一家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那至少說明他頭上插著一把刷子。

要來PDF之後,讀到這書說的是毛皮、珍珠、口蘑、人參在清朝的消費,以及這種消費與清帝國統治階層的身份認同,立刻兩眼放光。穿貂、奢侈品、全球貿易、康熙乾隆、環境史、身份認同,一本書裡聚集了這麼多興奮劑,肯定錯不了。為了鑿實這本書的學術水準,請教了幾位專家,人大的張永江老師迅速給出了回覆,對謝健本人以及這部作品都非常認可,而且還推薦了他的學生社科院的關康來翻譯。

靠目測找到有獲獎潛質的書,當然很難了,三分靠眼光,七分是要看運氣的。稍微容易的是蛾子策略,循光而往,去找那些已經獲獎的書。

2

這就要說回我的“先聲文叢”那幾本小書了。

我轉做歷史類的圖書,也就這兩年而已。最初看到甲骨文出版了裴士鋒的《天國之秋》,這本書獲得了坎迪爾歷史寫作獎,這個獎相對而言偏重可讀性與學術性的均衡。我查閱了這個獎項歷年的獲獎作品,其實值得做的還有很多,但甲骨文卻沒有在這份書單上趁熱打鐵。

而我當時則選擇了更具學術性的列文森獎和費正清獎的獲獎著作。這些書裡其中有一些已經被江蘇人民出版社收入到規模龐大的海外中國研究叢書裡,但可惜的是最近幾年的獲獎作品,版權竟無人問津,這令我喜出望外。

我當時計劃拿四本書的版權:但其中一本研究明代印刷的文化史著作,因為市場過於狹窄的考慮放棄了,另一本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作品,涉及大芬村的贗品生產線問題,比較敏感,你懂得,只能放棄了,最後經過綜合考量,買了《心靈革命》和《中國菸草史》。

說實話,這兩本書的佳處,除了專業研究者之外,並不容易輕易看出來。我為了做出最後決定,認真讀了外方出版社發給我的英文PDF,雖然對於內容的把握不可能像閱讀完整譯稿那麼全面,但其中的精髓我卻get到了。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中譯本的封面是找甲骨文的大腕宋濤設計的,珠圓玉潤的一對新婚夫妻在懷舊的色調之下,瞬間都永恆了。)

為什麼要拿下《心靈革命》呢?

因為愛情啊!

“現代性”這個詞兒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帶來最明顯的改變,其實不就是愛情觀嗎!

因為有了自由戀愛的觀念,然後才衍生出了男女平等、女權主義、不婚、丁克、LGBT、宗族和大家庭的解體……

西方用了三四百年完成了愛情的現代轉型,而中國則只用了幾十年,這本書恰恰就是要講述,中國人的愛情觀的誕生史。其實就是關於中國人愛情觀念的考古史。這樣的一本書能不好玩嗎!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之前諮詢了北大和人大中文系的老師,對作者李海燕的評價很高,也說了她很“低調”,所以她的研究國內討論的很少。

這書我讀了英文原版,感覺李海燕的英文寫作非常清晰,長句很多,一看就是受過嚴格訓練的非母語寫作者。這也許是妨礙她的研究廣為傳播的一個原因。但是她在書中結合了大量的原著分析和民國時期的新聞故事,所以可讀性並不差。

作者的結論也是非常清楚:那就是當代中國人的愛情觀實際上是傳統儒家、西方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三種觀念融合後的產物。有了這條中心思想讀這本書,是不會糊塗的,水準遠遠超過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不知所云、裝神弄鬼的現當代文學理論著作。

該說到《中國菸草史》了。

有多少人,不管買沒買,至少曾經在書店裡被那個一眸深情的封面女郎吸引過去了吧。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上那位抽菸的男子眼神迷離,遠處背景是長城,象徵意義就不說了,反正是非常禁慾的設計了。中文版的那位女性才更匹配香菸的本質,美麗但並非沒有危險)

這美麗的、帶著時光穿越味道的影象是從民國香菸廣告畫裡複製來的。這本書雖然不是那種理論架構特別強的著作,但是它的妙處在於很多新穎的細節,包括菸草與客家人的關係,菸草與中醫,菸草與中國的二元社會,菸草與中國文學等話題,有這些熠熠閃光的亮點也足矣。

作者班凱樂的文獻功力非常深厚,也憑藉此書獲得了費正清獎。之前人大出版社出過她的《十九世紀中國的鼠疫》。這本書其實並不難讀,但銷售得非常一般。大概還是那種霰彈式通史類著作更容易賣得好。在尋找譯者的過程中,一位農學系的老師說正在撰寫一本《中國南瓜史》,我真的非常喜歡,但至於銷量……天空真藍,藍得讓人憂傷。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美麗的還不僅僅是表面呢)

3

賣得好的來了(也沒多好)。

就是這本《心畫》了。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中譯本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把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弄得髒兮兮的,太遺憾了。當然,要說雅緻,趙佶的筆調沒話講。)

當然是託朱良志老師的福,他始於推薦,終於推廣,首尾兩端都照顧到了。中間這段我製作的也不錯。這本書並不新,是作者六七十年代的一本舊作。所以版權拿到的很容易。這種遺珠其實也不多,它不屬於《藝術哲學》《傅雷家書》《羅馬帝國衰亡史》這種純粹炒冷飯的出版之舉。

這書雖然舊,但是它的現實學術價值,還是很獨特:因為關於中國文人畫的定義,由於很多藝術史家、美學家、畫家、評論家、鑑定家等等七嘴八舌,討論得雲裡霧裡,很多人因為歷史根基薄弱,被明代董其昌等人的建構誤導,以為文人畫一開始就有明確的風格和法式,拿那個來套時下的文人畫創作,那真是刻舟求劍了。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我自己設計的講座海報,還是很得意的)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一個人如果穿上衣服和脫下衣服,效果一樣,那實在太讓人失望了。書也一樣。)

卜壽珊作為一個外國人,反正也不混中國的圈子,沒有任何顧慮,對於這個水很深的題目,勇敢明晰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文人畫產生之初,沒有什麼明確的標準,只不過是創作者的身份是文人,而非畫工,僅此而已。宋徽宗趙佶的畫既不山寒水瘦,也不放蕩野逸,當時的人誰敢說他的畫不是文人畫呢。

文人畫的風格、題材等等是經過元代、明代才逐漸固定下來的,如果以明清的文人畫標準,比方說董其昌、八大等人的風格、技法去宋朝尋找文人畫,那就亂套了。

至於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不高,其實也不難明白。因為很多人被這本書的裝幀、名字把胃口吊的很高,但這本書本質上不是“小顧說繪畫”。讀學術書必須要有起碼的耐心,很多人一看到大段的文言引文,就要大腦痙攣了,這能怨誰呢,還是去讀通俗讀物罷。

4

要說通俗歷史呢,我引進的《巴爾幹兩千年》,效果也還可圈可點。

此前卡普蘭的書在國內也是出了幾本,但品相都特別禁慾,這樣也好,我買版權的時候,也沒特別貴。但是當《巴爾幹兩千年》出了之後,隨著宣傳的鋪開,他的其他幾本書版權迅速被買走,2019年初剛出來的新書版權也沒了,呵呵,卡普蘭,你變得這麼搶手,難道你不應該謝謝我嗎?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中譯本封面有同事找悶子說護封上巨大的M和C是麥當勞的意思嗎,分明是Muslim和Christianity的意思嘛。沒文化有多可怕。)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當然,這本書是我做的書裡爭議比較大的。

其一是作者卡普蘭是鷹派,他對於東歐的失敗的解讀包含著某種西方的保守主義的偏見,認為東歐的失敗完全歸因於“東方”那幾千年的專治傳統的毒液的浸透,這種觀點屬於典型的“東方學思維”。

其次,作者的寫法表面看是遊記體例,所以有些讀者大呼“上當”。這也是中國教育體制的悲哀,就是大家從小到大隻讀過一種歷史,就是編年體的歷史教科書那種的,所以一看這書老是寫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活生生的人,就以為這是文學,不是歷史。

天哪,君不見《史記》嗎,你看那裡面的列傳是怎麼寫的。

從個體生命出發寫歷史,本來是咱們中國的歷史傳統,現在國人自己反而消化不良了。

我欲無言!

5

《神州》這本書也是銷售的還不錯,作者段義孚的名望加持,加上唐曉峰、周尚意兩位大專家的助攻,我後期加了一百多張圖片,使這本舊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中譯本封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原版封面 小吐槽:真的,外國人設計封面,不知道是不走心,還是完全“東方學”洗腦,弄塊水田就說是中國大地的象徵,一點深度都沒有,說好的歷史與地理的交融呢。)

這本書豆瓣評分不高,這我認了。

不是說這書寫得差勁,而是比較簡單。因為這書本來是寫給外國人看的,國人如果想深入瞭解地理與歷史之間的關係,這一本的確是不能滿足要求的。但作為一本快讀性質的中國史地基本讀物,是完全可以的,更何況大師段義孚沒有采用中國式地理教科書那種死板的地形、政區、經濟、文化分開的方式,而是透過“景觀”這個關鍵詞,貫穿了商朝以來中國的變化。

商朝時期,大象、犀牛曾經在黃河流域繁衍,到了秦漢時期植被就大為減少,但即便如此,直到唐朝,日本的遣唐使還是可以在山東山西看見連綿的森林(後來武松在那林子裡打過虎呢),而到了明清時期,人口的壓力終於造成了華北地區森林幾乎消失的荒蕪景觀。與森林並行的是,宗教建築和民居的樣式隨著歷史不斷變化, 給大地帶來詩意和煙火氣。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書裡的圖片是我廣泛發動自己和朋友同事們的照片庫,多年老貨都被翻出來了。有的讀者挑剔的不像話,說圖片和內容無關。要是無關的話,幹嘛還花一個月在資料夾裡篩呢。)

一些傳統的學術出版社,目前在出版譯著的時候,有很多困境:

其一,中介難纏,這個大家自行腦補,就不多說了;

其二,譯者難找。這個因為以前吃虧吃得不少,所以條件允許之下,一定會非常謹慎。《中國菸草史》的譯者是復旦大學劉平教授推薦的皇甫秋實博士,經過溝通,我發現,這世界上沒有比她更合適的譯者了。她2012年和班凱樂教授共同參加了斯坦福大學的一個菸草史的研究專案,於是就相互認識了。皇甫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中國近代菸草經濟。其他像《帝國之裘》的譯者關康是清史的博士,而且懂滿文,實在難得。《心畫》的譯者,皮佳佳是北大的美學博士,同時也是小說家,文筆一流。

但現在讀者中有一種病,就是喜歡透過挑出一些“專業”錯誤來炫耀逼格,尤其是以豆瓣讀者為甚。中國的譯書當然整體上並不樂觀,這是有目共睹。但是畢竟還有一些編輯在充滿誠意地努力堅持著。但有些讀者奢望譯著像極品翡翠一樣完美無瑕,只要有點瑕疵,立刻噴為“爛書”“垃圾”。更醉人的是,有挑錯狂魔有時是自己搞錯了,比方有讀者挑《巴爾幹兩千年》裡的一處錯誤,希臘政府擊沉了一艘載滿巴基斯坦難民的船,他認為此處“巴基斯坦”應該是“巴勒斯坦”,因為在他的腦子裡,巴勒斯坦盛產難民,而且離希臘更近,所以巴基斯坦一定是錯的,殊不知此次船上的就是因為印巴衝突而逃難的巴基斯坦難民,這便是這類人的“全世界欠我一個膜拜”的討厭嘴臉。

還有一些讀者更為奇怪,如果你為了強調忠實於原文,採取了有點直的譯法,他抱怨這不是“人話”;可是如果你要強調漢化,採取了比較中式的表達,他又抱怨說你這像林琴南,矯揉造作。總之,即便觀音菩薩,做千般幻化在他眼前,他都不滿意。

其三,近身肉搏,在水漲船高。

目前國內很多涉足學術領域的出版社由於以前沒有學者資源,所以直接做引進版就是個捷徑,他們把功夫更多花在營銷上,靠更大的銷量來對沖版權費用,所以可以在競價中報出天價來,馬爾克斯和村上春樹的千萬版稅就不必說了,其他知名作者的版權的爭奪也是慘烈。

這導致的後果是,在推廣時為了銷量最大化,會刻意誇大扭曲一本書的價值,造成對讀者的極大誤導。一些資深人士已經注意到,中國的圖書市場這幾年盛行“簡史”“一口氣讀完”“一本書讀懂”的快讀體圖書,這對於普及人文素養來說沒什麼不好,但我知道這不太適合我的喜好。這類簡史的寫作要求其實遠比一本專門領域的歷史難得多,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講國學的那麼多,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不但賣得好,而且口碑也是無與倫比的。

哈拉利的《人類簡史》雖然看似精彩,但他遠遠無法駕馭這個龐大的主題,以至於像這樣的論斷成為全書主要的基石:智人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會講故事,而且統治者會成功地讓被統治者相信了這些故事。這種非常dramatic的論調確實很吸引人,而且也未必就是假的,但哈拉利給出的證據卻非常薄弱,相比於戴蒙德的《槍炮、病菌和鋼鐵》這種鏗鏘作響的純金屬之作,就像瓷娃娃。

《人類簡史》的銷量當然是每個編輯的夢想,但我更希望獲得這樣成功的作者是戴蒙德這樣紮實的學者。當然像戴蒙德、卡普蘭等人作品的版權如今也在“月亮之上”,遙不可及了,去年戴蒙德最新的作品剛出來,我試著報價5000美元,結果代理秒回說早已經被10000美元拿走了。這幾天看上了一本普林斯頓的《哲學如何改造世界》,看這大氣磅礴的名字,而且是一本哲學通史,當然是不容錯過的學術選題,但一問代理口風,已經有別家報了10000美元,代理淡淡地說:“低了。”我只能慚愧把我的報價嚥下去了。這真的有些瘋狂啊,7萬塊的版權費,加上翻譯費,這書還沒受精呢,就已經花了10萬出去了,一本哲學專著,要起印多少冊才能笑看雲淡風輕呢。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記住這本書,我很確信這書會火。也必須火,否則賠到想死。)

這現狀愈趨瘋狂了。

當然這其中的種種苦,歸根結底怨誰呢,還是隻能對中國作者說,你們要努力啊!

在文化逆差方面,中國學者進步得快一點,我們編輯的苦日子就短一點。

6

這裡我還得表揚一下自己推出的兩本原創學術著作《朝山》和《冶村》。嶽永逸和賀雪峰這兩位老師,我覺得比絕大多數純書齋,靠雜交文獻過日子的學者更有魅力,他們有著豐富的田野經歷,是“野生”的。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嶽永逸老師這本書,是找南京的著名設計師潘焰榮設計的。潘設計師拿過國內、國際的多次裝幀大獎,但卻非常好說話。當然主要是我沒有不懂裝懂,瞎指揮,感覺對了,就定了。)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這一本也是小潘設計的,我很喜歡的那種花哨。)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賀雪峰老師的這本書,是我自己上手設計的,感覺也還行吧。)

誠然,引進版學術書目前夾在兩個困境之中,熱門書和作者,你需要面對慘烈的競價;冷門書和冷門作者,你需要面對慘烈的銷售。所以只能去尋找有閃光可能的作者,那需要在別人看不見或熟視無睹的情況下,獨具眼光,發現這些書的妙處,說實話,也必須要在認知和敏感性上達到那個閾值之後,才能歆受這種妙處。

就好比高高築起堤壩,只有那些真正升到最高處的海浪,才會漫過堤壩,進入我的視野,這樣的書是最值得做的。所以編輯不是在低處等待從天而降的一本好書,他只會等來一堆泥沙俱下的泡沫,他必須把自己的學術認知能力像造壩一樣,不斷提升到高處,才能在那裡等來高超卓越而且可能還不昂貴的作品。

低處沒有好風,更無好浪。

為什麼這些書的中文版封面比原版好看?

- 版權資訊 -

作者:王立剛

編輯:黃泓 張越

圖片來自網路

TAG: 本書版權封面原版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