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的撒手鐧,看起來很是威風。這把鐧長什麼樣呢?四面稜上都有鈍刃,並且用手去摸的話,你能感受到一種壓力感。據此馬未都得出一個結論,鐧就是典型的鈍兵器代表。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大家可能好奇,利刃傷人效果好,鈍刃的效果會不會沒有那麼好?事實與你想的不一樣。鐧本身就有重量,操作的時候要用力,為鐧賦能加大擊打力度,從而達到以力傷人的目的。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此外,鐧有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利鈍兼修。因而,鐧既有利兵器的一針見血本領,又有鈍兵器的擊打力度。根據馬未都公開的照片來看,這把鐧看起來沒有多長,由於四面稜的設計,配合一定的技法,使用起來特別順手,一般人還真無法靠近。由於鐧擁有諸多優勢,也就成了歷史各個時期上武將的首選。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在人們的生活中可能會經常聽到一句話,這是最後的撒手鐧。其實,根據馬未都的解釋,撒手鐧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這又是為何?在大部分人心目中,撒手鐧的本義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把鐧給扔出去,從而打中對方要害,從而扭轉局面。馬未都指出,在古代的冷兵器對陣中,把保命的鐧給扔了,無異於把命給丟了。所以,撒手鐧的正確稱謂應該是殺手鐧。

馬未都有一把明代“撒手鐧”,四面稜上有鈍刃,用手摸著有壓力

這就是文物的魅力,馬未都透過文物實物給人們講了一番道理,讓你明白撒手鐧和殺手鐧不是一回事兒。由此可見,文物本身是會說法的。畢竟,一件文物流傳幾百年甚至千年,本身就已經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可是,現代的人們又有誰會去真正的去關注,老祖宗留下來的文物呢?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未都對於文化傳播還是做出了一定貢獻。

TAG: 馬未撒手鐧文物四面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