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vid”:“m3304aawjul”,“img”:“http://puui。qpic。cn/vpic/0/m3304aawjul。png/0”,“desc”:“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的公佈,給近年本就不斷升溫的考古熱潮又添了一把火。廣東兩專案入選,一陸一海,令人欣喜。

實際上,1932年,中國第一個職業考古學團體黃花考古學院,就在廣州成立。它出版了中國最早的考古學期刊,探索了田野考古的新模式,在中國考古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廣州是中國近現代田野考古的策源地之一。1928年1月,中山大學語史所宣告成立。語史所設立了民俗、考古、語言、歷史四個專業學會, 其中考古學會成立於1928年12月14日,推舉商承祚為主席。很快,原北大國學門考古學會主席、中大教授馬衡就擬定《本校籌備考古學系之計劃書》,為語史所的考古工作制定了清晰的藍圖。雖因時局和經費的困擾,其實施的考古發掘工作僅為1928年4月份對番禺縣員村鄉晉代古墓的清理,但在組織架構、人員配備, 尤其是學術思路及工作開展方向都有了相當的積累。

當年,民間考古團體“中華考古學會”誕生。它的活動理念延續至稍後出現的廣州市立博物院和黃花考古學院,對嶺南地區考古學的成長影響至深。

“中華考古學會”由“廣州古玉學會”改組而成。廣州古玉學會創設於1925年。擴充為中華考古學會後,頒佈了自己的宣言及簡章,強調考古學在西方早已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並宣稱學會的宗旨是“研究中國史前遺物及有史以後關於典章制度之玉、石、骨、角、陶、磁、銅、鐵、圖畫等物”。且“如遇古冢、古城,及古器物等出現,得派員前往參考,及知會該管理地方官吏妥為保護。又本會對於各地方名勝、建築, 及各種古物, 既有保護之責, 如查有倒賣毀壞等事, 得隨時呈請政府制止之”等權責。可見,它也將自己定義為具有文物保護職責的組織。

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1931年,廣東嘉應(今梅縣)人、辛亥革命時期著名報人、曾參與籌建廣州市立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前身)的謝英伯以“中華考古學會”為基礎, 組織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黃花考古學院。

黃花考古學院一成立,即吸納了剛從國外學習考古、民族學歸來的留學生胡肇椿、楊成志等年輕學者。以蔡守等為代表的傳統金石家,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黃花考古學院高度重視田野考察,被視為南方致力於考古發掘事業的代表。1932年,黃花考古學院出版了中國最早的考古學期刊《考古學雜誌》創刊號,不僅收錄學院成員的研究論文,也有符合規範的調查報告和發掘報告。

謝英伯在《考古學雜誌》( 創刊號) 上發表了《黃花考古學院的組織和使命》,將珠江流域提升到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中華文化的策源地之一,而作為南越中心的廣州自然成為其重中之重。所以,考古發掘的實踐就成為黃花考古學院的主要工作目標之一。

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蔡守

在黃花考古學院有限的考古發掘活動中,東山貓兒岡的發現最受矚目。它是廣州乃至於嶺南地區最早按照科學方式正式發掘併發布發掘報告的墓葬之一。1931年初, 蔡守的學生巴禮夫報告鄰居在建造房屋時發現墓葬。蔡守、談月色夫婦遂向廣州市立博物館申請發掘。田野清理工作自1931年2月26日開始,3月5日結束。雖然“南越王趙興墓”的推論不足為道,但就其過程、記錄、報告刊佈等,以今日眼光來看都很令人欽佩。

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廣州博物館

中國最早的職業考古學團體 誕生在廣州

謝英伯等發起的“廣東文物展覽會”中展出的“天蠁”琴 現藏廣州博物館

黃花考古學院學人的理念和考古成果在後續的廣州市立博物院的活動中部分地被展現出來。胡肇椿強調透過宣傳來推廣考古的觀念,以及“考古學展覽會”“出版”和“演講”等具體的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施。1933年和1940年,謝英伯先後主持了“廣州市第一次展覽會”和“廣東文物展覽會”,成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展示廣東本土文物文化最重要的兩次展覽,也是現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媒介。兩次展覽,黃花考古學院成員都參與其中。學者評價:透過兩次展覽會,學界及公眾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不斷提高,並觸發了愛國愛鄉的廣東精神的形成。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劉麗琴

TAG: 考古考古學黃花學院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