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大師 | 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近現代沈尹默書法四條屏《東坡居士詩》,每條尺寸40x141釐米,書於1961年。

【釋文】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

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斜風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從飽死笑方朔,肯為雨立求秦優?

眼前勃谿何足道?處置六鑿須天遊。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勸農冠蓋鬧如雲,送老粉鹽甘似蜜。

門前萬事不掛眼,頭雖長低氣不屈。

餘杭別駕無功勞,畫堂五丈容旗旄。

重樓跨空雨聲遠,屋多人少風騷騷。

生平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棰。

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名高志下真何益,氣節消縮今無幾。

文章小伎安足程,先生別駕舊齊名。

如今衰老俱無用,付與時人分重輕!

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鉤畫水如耕犁。

渚蒲披折藻荇亂,此意豈復遺鰍鯢。

偶然信手皆虛擊,本不辭勞幾萬一。

一魚中刃百魚驚,蝦蟹奔忙誤跳擲。

漁人養魚如養雛,插竿冠笠驚鵜鶘。

豈知白挺鬧如雨,攪水覓魚嗟已疏。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五四”期間曾任《新青年》編委。

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于右任)”之稱,40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與李志敏合稱“北大書法史兩巨匠”。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篆刻研究會主任。其書法以楷書、行書見長,書作清俊圓潤,勁健秀逸。著有《書法藝術的時代精神》《二王法書管窺》《和青年朋友們談書法》《秋明室雜詩》《沈尹默書法集》等。

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已故全國文物鑑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已故臺北師大教授、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贊沈老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沈尹默的人生是“書法人生”,他的一生主要精力傾注在書法上。我很少看到中國二十世紀一個著名的學者、詩人、教授、校長,把如此多的心血和精神完全託放於書法。相反,書法在很多文人雅客眼中是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但是沈尹默力挽狂瀾,迴歸經典,走進“二王”,為中國的書法走正脈、走正路、走正途立下了大功。真可謂把一輩子主要心血都熔鑄在書法創作、書法理論建設和書法人才培養當中,對中國書法文化復興作出了努力。

在這個意義上,沈尹默先生以“二王”體系為本體,又具有當代性創新的妍美流暢的經典書風,應該是獲得理論界重新評價的時候了。他強調“妍美”使得筋和骨都內擫在他流暢的用筆當中,不是有意的把字寫得粗發亂服筋骨外露一覽無餘,而是蘊藏在行筆的風神爽朗之中,深蘊中國文化的“綿中藏針”書卷氣審美精神,讓人玩味再三。

沈尹默書法四條屏《東坡居士詩》超清欣賞

大師|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大師|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大師|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大師|可遇不可求:百年巨匠沈尹默與千古風流蘇東坡的邂逅

TAG: 書法沈尹默先生書壇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