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翡翠不是一般的材料,不能隨便用它來做工藝品。它是我們人類與上蒼溝通的媒介!

——老石匠劉安文

中國翡翠 | 原創影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劉安文——做替石頭說話的人”,“vid”:“w3026j5s5af”,“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0843264612_640480/0”,“desc”:“”})

劉安文的玉雕中有著承上啟下的匠人精神,他擅長傳統玉雕,經歷了新與舊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他更願意用寫實的手法去表達當下。他了解歷史,更願意用玉石去雕琢歷史。

技法之外,展示一個時代,細說一段歷史

在劉安文看來,作為一個匠者,不僅關乎於內在修養、外在技藝,更重要的是手琢歷史。任時光流逝,匠者雕刻的每一件玉雕作品皆帶著自身的靈魂,向後世展示一個時代,或細說一段歷史。

他常說,要做那個替石頭說話的人。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馬崇仁和劉安文共同創作了《脊樑》這一作品,致敬新中國成立以來,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脊樑》正面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脊樑》背面

作品選用三彩翡翠正反面雕刻。正面鐫刻著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及其輝煌成就,他們分別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李四光,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鄧稼先,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中國電磁彈射之父馬偉明,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品背面,雕刻以宏偉壯麗的長城與黃河,象徵偉大的祖國,座底上五嶽群山環抱,將玉雕托起,寓意科學家們如屹立於三山五嶽之巔的巨人,盡顯民族脊樑之本色。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脊樑》側面

不僅僅是今年,早在2014年,第一次到瑞麗遊歷的劉安文被遠征軍的歷史深深觸動,抱著“人到這個年紀,一定要為社會做點什麼的心態”,劉安文創作了《中國遠征軍》的玉雕系列,用自己的手,去刻畫那一段漸漸遠去被遺忘的歷史。沒有偉岸的身軀,沒有高大的形象,普通人一般的面貌,卻目光如炬,遠赴邊境,誓要驅除侵略者,平凡質樸,從孩童到老人,戰爭裡的英雄從來沒有光鮮,只有壯烈。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中國遠征軍系列之一《英雄的旗幟》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中國遠征軍系列之二《我們是中國遠征軍童子兵》

遠征軍這段歷史對於劉安文有著某種文化的認同感,來自歷史的使命感,“我希望雕刻的角度可以讓城市所經歷過的歷史狀態和現代社會有所整合和對接”。

以寫實的手法表達當下,以翡翠雕琢歷史是劉安文對於雕刻的初心,也是最後的堅持。

泥稿,讓“減法”藝術變成“加減”融合

在劉安文看來,作品沒有終極的精緻和完美,但為了無限接近於此,就必須把玉雕的每個環節做細和做到位。“打泥稿”是劉安文玉雕創作的關鍵步驟,“翡翠雕刻是減法的藝術,但泥稿不一樣,可以加法和減法融合。”只有泥稿的整體形象達到最佳,他才會動手在翡翠上雕刻。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材料的尊重。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紫氣東來》正面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紫氣東來》側面

不僅如此,劉安文的泥稿大多是五個以上的方案。泥稿是對自己思維的無限塑造,在塑造、推翻、重塑、修改往復不斷的過程中,“減法”與“加法”的交錯運用中獲得思想與材料的融合。雕刻完成後,一比一等大的泥稿與玉雕放在一起,其精細程度完全不亞於任何一件玉雕。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泥稿

技藝的傳承貫穿在劉安文的作品中,表現在:雕什麼像什麼。不論是傳統題材還是現代題材、不論是現實還是虛擬,他都能惟妙惟肖的展示出來,使之具體化,更加生動。劉安文曾經幫朋友修復過一尊觀音像,看到修復前後對比的人幾乎都用了“化腐朽為神奇”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這也正能看出劉安文對於佛學的思考:心念什麼,則表現出來的就是什麼。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修復前的觀音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修復後的觀音

精雕細琢體現的是劉安文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閱歷,這一切都源於他早年的積累。

26歲的劉安文在與病魔抗爭二十多年、經歷了12次大手術之後,終於擺脫小兒麻痺站了起來,開始和從事舞臺美術設計工作的父親學習,渴望趕上時間,他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自己能吸收的所有知識,“和時間賽跑”。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授》

他先後從事過舞臺美術設計師、美術編輯、雕塑設計師等藝術設計的工作,正是這些經歷,讓他不管在內在修養還是外在的技藝都有著超於常人的領悟,為他的玉雕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所學、所見、所聞融入玉雕之中,這是劉安文的玉雕之中有濃重人文情懷的原因之一。

感恩材料,在“交流”中讀懂材料

術到極致,幾近於道。劉安文常年堅持茹素,淨化自己,他認為每一塊翡翠都是天精地髓,是有靈魂的,需要雕刻者帶著對石材和自然生命的極大尊重去對待每一塊石材。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渡》

劉安文把很多玉石材料放置在水池中,為了讀懂石材的語言,常常在晚上一兩點帶著電筒,到水池邊去找它們“聊聊天”。他認為這時候是石材清醒的時刻,透過平等的交流溝通,傾聽石材的心聲——它們想塑造怎樣的形象,它們自己要表達什麼。

做替石頭說話的人,他以翡翠雕刻向歷史致敬

劉安文

雕塑藝術家,中國雕塑協會會員,雲南省玉雕名師。作品風格大膽獨特,題材新穎,把握時代脈搏,其作品在國內多次獲得玉雕賽事獎項。

TAG: 劉安玉雕雕刻翡翠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