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銅奔馬在武威雷臺漢墓出土後,隨即被送往甘肅省博物館展出。

銅奔馬呈發綠古銅色,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0。1釐米,重7。15公斤。馬呈飛奔狀,昂首揚尾,三足騰空,右後足踏在一隻展翅飛翔的飛鳥身上,顯示了它一躍千里、風馳電掣的速度。銅奔馬鑄造技巧精湛,堪稱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極品。

銅奔馬出土之後,當時並沒有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它靜靜地躺在甘肅省博物館,默默地等待它的知音。兩年後,銅奔馬終於迎來了第一位伯樂。

1971年9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先生前往甘肅省博物館參觀。當他看到那件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的銅奔馬時,驚歎不已,拿在手中細細觀賞,不禁道:“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天馬嗎?”遂定名為“馬踏飛燕”。

但在1971年年底,銅奔馬被調往北京參加“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時,卻改用“銅奔馬”的名稱參展。詩人臧克家看到銅奔馬後,在《踏燕追風銅奔馬》一文中寫道:“這隻銅奔馬,是條神龍。以世界為場所,飛奔絕塵,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精品,它是優美的藝術傑作,它是中國人民的光榮。”此後在國內外多次巡展中一直沿用“銅奔馬”這個名稱。

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在20世紀70至80年代,我國學者曾對該國寶的名稱展開了熱烈的學術討論和爭辯,並根據各自的見解提出若干不同的名稱,主要有“銅奔馬”“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多種說法。

編 排 :吳 燕

編 審 :張長寶

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

涼州文化研究

一個有文化溫度的公眾號

版權歸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能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須經同意,違者必究。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涼州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 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標題和內容。

圖片來自網路。

TAG: 奔馬轉載涼州名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