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好吃時節)

起源

物於此而揪斂也

古人以天象變化來劃分四季,廿四節氣中的“四立”皆為季節的起源。

立秋,是一年中第十三個節氣,是一年中秋天的開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穀成熟了。

立秋(好吃時節)

這是一個反映季節變幻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說:“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揪斂,意為收斂。在古人眼中,從立秋伊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從生長走向成熟。

立秋(好吃時節)

《曆書》裡說道:

“鬥指西南維為立秋,

陰意出地始殺萬物,

按秋訓示,谷熟也。”

禾穀成熟,人間收穫,

是為秋。

立秋(好吃時節)

立秋有三候。

一候 · 涼風至|微風悄然而至,空氣中已有絲絲涼意。

二候 · 白露降|晝夜溫差變大,清晨植物的葉片上掛起了小露珠。

三候 · 寒蟬鳴|寒蟬樹枝上感陰而鳴,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就快過去。

立秋(好吃時節)

雨餘殘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賽廟回。

又見神盤分肉至,不堪沙雁帶寒來。

書固忌作閒終日,酒為治聾醉一杯。

記取鏡湖無限景,蘋花零落蓼花開。

這天,人們會在家中或田野間,擺上糕點、瓜果、酒水,點上香火,祭拜土地神。同時,手持稻穗,在廟宇前唱歌打鼓,酬謝社神,慶賀豐收。

如今,秋社日幾乎在華夏大地上消逝了,對很多人來說,它只是老黃曆上的一個日期。

我們多數生活在城市裡,在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世界裡,不再像祖先一樣靠天吃飯,不再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土地深處的生長繁茂,與我們相去甚遠。關乎萬物豐收的祈願與感恩,因為遙遠,變得陌生。

啃秋吃肉貼膘嘍

秋天,真的是一個好吃的季節。

立秋(好吃時節)

瓜棚樹蔭下,人們捧著紅瓤的西瓜、綠瓤的香瓜,白色的山芋,金黃的玉米,眼前是豐收在望,手上有瓜果,心中有甜香。

立秋(好吃時節)

吃秋桃

古人們會在立秋這天吃秋桃,並且把核留起來。待到除夕之夜,他們便把桃核丟火裡,相信這樣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養生未必要勞力費錢,跟隨自然規律,做一些起居的調整,就是價效比最高的養生。

立秋(好吃時節)

年齡較大一些的,也可以選擇太極、慢走、跳廣場舞等專案。

立秋的風開始變涼,路邊的花草也陸續掛上露珠,寒蟬感召陰氣而鳴叫,再加上街邊枯黃的樹木,頗有種萬事皆休,萬籟俱寂的感覺。

此刻也正如人到中年。沒有了初春的生意盎然,也少了盛夏的如火熱情,開始迴歸平靜,享受生活。雖然我們不再從事農耕,但依然能在清晨的微風裡捕捉到秋的來意。雖然我們不再過秋社節,可遙遠山村一年一度的曬秋節,依然引誘著遊子的心。雖然今人不再像古人那樣敏感,但是,一聞到瓜香,一想起烤肉,我們一樣地嘴角會不自覺上揚。

也許,節氣的本義會在時間裡被漸漸淡忘。

可是呀,我還是喜歡這一期一會的儀式感。

畢竟,秋天真的好好吃。

TAG: 立秋節氣寒蟬不再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