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中國是著名的禮儀之邦,這和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承離不開關係,在數千年的積累裡,古人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道德準則,處人行事都有著嚴格的禮節和規範,這些在往後日子裡都被變成了俗語,至今對很多人行為準則有著比較大的影響。

我們常常聽說一句俗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用來勸誡那些打算用來幹壞事的人,在古代,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信奉的神靈,比如印度泰國等地佛教徒信任佛祖,歐洲的基督教國家信任上帝。

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中國古代很多人對於神明也十分信奉,從道教的玉皇大帝再到佛教的觀音菩薩,一些人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去寺廟叩拜燒香,祈求保佑,這裡的“舉”原本是向上的意思,原意是神明就在供桌前面三尺的地方看著你,後來被引申表示無論你在寺廟地方做了什麼事情,神仙都會看得清清楚楚。

很多古人教育自己的晚輩時候,也會說,你要爭氣,列祖列宗都在天上看著呢!所以這句話,既是教育晚輩規範行為,正直做事,也是教育那些想要作惡的人,懸崖勒馬,浪子回頭。

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舉頭三尺有神明後面還有一句話,該句才是精華,可惜十個人有九個不知道。這句話叫做“不畏人知畏己知”。它的出處在哪裡呢?清朝時期的官員葉存仁為官十餘載,淡泊名利,體恤民眾,兩袖清風。

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在葉存仁即將辭官離任的時候,他的屬下們趁機送過來一葉扁舟當作臨別的贈禮,可是葉存仁卻婉拒了,他寫下了一首詩給下屬:“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後面人們就將葉存仁的詩文中這句話和上一句串聯了起來,這麼讀下去更加讓人瞭解其中的意思,如果大家做了什麼壞事,往往自己良心將會感到不安,天天害怕他人知道或者事情敗露,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提心吊膽坐臥不寧。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孔子也曾經說過:““君子,慎獨””,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就要坦然面對自己的劣根性,更要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這才是一個君子的合格標準,古代的名人于謙,文天祥,林則徐,他們都是有著磊落的氣節,才會被後人所記住。

俗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因此,一個人最好修身養性的方法就是堂堂正正做人,光明做事,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從真正的意義上問心無愧。如今來看,古人們的話經過數百年的醞釀沉澱,的確有著非常寶貴的哲理

TAG: 葉存仁神明有著三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