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善行義舉

古代南鄉人,特別是羅塘許氏和赤田張氏等家族,自徙居本地之後,刀耕火種,艱苦創業。隨著家族日益壯大,財富日漸豐盈,他們深知教導族人勤儉持家、知書識禮、履仁崇義、隱惡揚善的重要性,做出了許多的善行義舉,形成了一系列的懿行美德,素為邑人稱道。

許泰儀父子創義學

高岡許氏自明正德丙子年(1516),許再昌、顯昌、佑昌兄弟三人從羅塘大澤村香茹園遷徙到2華里外的高岡村定居之後,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究其原因,無疑是因為創辦義學。戶部主事餘九谷在《高岡許氏義學記》中開篇說:“學所以端本也,舉父兄宗族之間,安於混沌,群從子弟方名之不習,弦誦之不聞,椎魯無文,其不足論已。其有秀髦傑出之士而或博取聲華於父兄宗族之間,漠不加意。群從子弟猶然禮讓之不明,出入之不謹,揆諸中才相養之義,不猶有聞乎?故義學之設,誠敦本者之所不容已也。”餘九谷強調創設義學是“敦本者之所不容已”的重要舉措。

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那麼,高岡許氏作為一個名門望族,他們的家族義學到底是由何人何時創立的?餘九谷在《高岡許氏義學記》中說:“高岡許氏於同裡尤為著姓,文采風流後先相望。太姻伯鳳岡公常欲捐貲為族中教讀之費,有志未就。”他提到的“鳳岡公”曾想捐資作為族中創辦義學的費用,可惜因子女眾多,家境貧寒,未能如願。考《羅塘許氏族志》可知:許泰儀,譜名登珏,字聯玉,號鳳岡,生於清乾隆甲寅年(1794)十月廿八日,娶莊溪太學生鄧綬章長女,生了振荃、振莘、振業、振芬、振芳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因此,教育培養子女成才無疑是他的頭等大事,這應該就是他想捐資創辦義學的初衷。可惜的是,正當子女們一個個成人成才之時,道光壬寅年(1842)四月三十日,許泰儀懷抱著未能實現的遺憾,英年早逝,只活了49歲。

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咸豐甲寅年(1854)冬十月廿三日,恰逢鄧夫人花甲之慶,振荃兄弟為了完成父親未了的心願,就以父親的名義將從前所購買的位於伏龍岡的100石田租,全部捐給了許氏宗祠,再由宗祠創辦了一所許氏義學,讓那些因為貧窮而無法入學的子弟均可以免費入學讀書。這一做法得到了許氏全族的高度讚譽,都認鳳岡公父子共同做了一件行善積德的大好事。餘九谷在《高岡許氏義學記》讚揚說:“谷謂姻伯兄弟斯舉本孝友之心,以敦親睦之誼,本根既厚,華實相敷,推其培植之盛心,日積月累,而不容已,而族中子弟秀而文者踸踔競起,樸而願者禮義不愆,將風俗之隆,人才之茂,胥於是乎基之也區區教育云乎哉!”

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許振荃兄弟以代父捐租創設義學的善行義舉為母親祝壽,可真謂孝親睦族之舉,意義重大而深遠。鄧夫人歿於清同治甲子年(1864)四月初八日,享年70歲。同治乙丑年(1865),許泰儀因長子振荃捐授知縣加同知銜,被誥贈朝議大夫,鄧氏誥贈宜人;光緒庚寅年(1890),許泰儀又因次子振莘任湖口縣教諭被晉贈奉政大夫,鄧氏晉贈恭人。高岡許氏一族此後賢才迭出,顯赫一時,與高岡義學之創設無疑有直接關係。

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此後,許振禕受其影響,秉承乃父許獻琛之遺願,也在高岡創設了一所完全小學,為許氏家族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同治十三年(1874),許振禕陝甘學政任滿回籍,為了給許氏家族子弟赴南昌讀書和參加鄉試提供食宿方便,專門捐資在南昌靈雲橋購買了一處佔地面積達數千平方米的許氏試館。此後,許氏家族子弟赴省城讀書或考試再無食宿之虞,為許氏子弟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了一個有利條件。

END

奉新這個家族的“義學”最早是他創辦的!幾百年來,出了不少大人物……

欲獲取樊先生著作

TAG: 許氏義學高岡許泰儀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