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起戴烏紗帽,行披白布裘。

爐暖香溫酒,手冷未梳頭。

早起煙霜白,初寒鳥雀愁。

詩成遣誰和,還是寄蘇州。”白居易《初冬早起寄夢得》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初衣解詩: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歲,在朝堂上為官。看似朋友圈這麼的小,但是年輕的他們,彼此都錯過。因為劉禹錫登進士較早,19歲的新科進士,春風得意。不過33歲的那年他就因為擁護柳宗元成為革新派,被貶到外地做官。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也就是在京城朝堂總聽有劉禹錫的名字,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他。不要緊見過和傳唱他的詩的人很多,白居易就是一位。

白居易28歲才登進士,留在秘書省做一個文秘書案的小官僚,這個時候劉禹錫是在淮南傑都市的幕府中。白居易35歲才真正進入朝堂,做翰林學士。這個時候的劉禹錫,已經貶到陝西做司馬。所以看似很小的朋友圈和朝堂,白居易和劉禹錫並無有實在的交集和交往。

54歲的那一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這個時候他因為身上患有疾病,我估計是關節炎,風溼之類。而這個時候,同樣54歲的劉禹錫,在安徽做刺史。但是在他們55歲的時候,這兩個頭髮半白的官人,在揚州見面。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這個見面很奇怪,也很自然,白居易因病辭去了蘇州刺史,恰好劉禹錫上來接任。兩個人久聞詩名,各有官聲,同樣在朝堂起伏數十年,有同樣的寓志於詩。神交之久,多病的白居易感慨萬千,歷經磨難,劉禹錫在做人和作文上,有了同仇敵愾的知己。兩人一同相伴遊覽揚州,楚州一帶。然後白居易回到京城養病,劉禹錫接任,他打理蘇州。

這首詩就是做在此時。

“我在這寒冷的京城,早上起來,先對著鏡子戴烏紗帽,然後穿白色的衣裳。這天氣賊冷,先喝口酒,我竟然沒有梳頭。外面一片初冬的景色,萬般蕭瑟,鳥雀無聲,估計他們和我一樣的覺得冷。你看我的詩寫好了,誰人欣賞,嗯哼,還是寄給你吧。”

這是一種拿朋友當家人的親密。可以想見他們在遊玩的時候,沒有那些虛禮,朝夕共處,瑣細到穿衣戴帽梳頭這些細節。我們這裡也可以看到古代的人,並非是講的大道理,感情都是起源於一點一滴的相處,他們更有精神的相契。

結果劉禹錫接到信以後,馬上回了一首詩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乍起衣猶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雞唱後園枝。

洛水碧雲曉,吳宮黃葉時。

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劉禹錫《酬樂天初冬早寒見寄》

“嗨,我這裡是一樣的。剛起床時衣裳還是冷的,帽子也帶偏了。雖然是江南,屋上的瓦已經有霜,早雞在院子裡叫喚。你那邊一定是天氣藍湛湛的,我這邊到處都是黃葉。我們兩個千里寫信,那些長篇大論,不如你和我的這些小詩。”

這是兩個55歲的中老年的官人,雖然是作詩,寫的卻是極其細膩和瑣碎的身邊事。彷彿對方是自己的鏡子,你在做什麼?我在做什麼?當詩作拿到手上的時候,卻發現何其親密溫暖和近似。

想必兩位中年的老人家,在初冬的霜寒裡,因為知己之暖,而從內心笑到了鬍鬚微動吧。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倒不是說書札和信不好,只是因為虛詞太多。而詩是心靈的密碼,不懂的如同門外漢,懂的人心領神會,意味無窮。

只是因為後世和當代將感情細分化了。

這樣如雷貫耳的,“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往往會很狹隘的解讀是愛情。但實際是先有情感而後有文字。我喜歡古詩中的那種真率,誰說友誼之間,就必須得有距離,就必須正經危座?

而白居易和劉禹錫的中年以後的感情,深醇如酒,後味綿長。兩個人流傳下來的詩詞應和之作都多達100多首。而且兩個人都相對的高壽。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這正是友誼和知己的力量,因為你在世上,所以我願意多活幾年,只為互相能感知存在。

你也有這樣的友誼和朋友嗎?如果有,請你用心的維護,如果沒有,請你敞開心懷,去接納新的朋友,人生,是這樣的要靠著人和人的互相感知和支撐,才能夠跨過坎坷,獲得身心的圓滿。

白居易說,詩成遣誰和,還是寄蘇州

劉禹錫說,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

初冬讀詩:兩傳千里意,書札不如詩,猜猜誰寫給誰?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TAG: 劉禹錫白居易書札朝堂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