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愛哭鬧,除了性格原因,還和父母有關多是這兩點沒有做到位

三樓的鄰居家生了一對雙胞胎,每次都是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個,昨天和這位鄰居聊天,她說兩個孩子雖然是雙胞胎,這性格真的是天差地別,哥哥從來很少哭鬧,弟弟剛剛相反,經常是餓了正衝奶粉就開始哭,好像是一刻都等不急。一個人躺著也哭,哥哥就可以一個人玩,經常是自己帶著老二筋疲力盡。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幾乎每個孩子都是會哭鬧的,但是新生兒們在月子裡的表現完全不同,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還有父母自身的做法,同樣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以及孩子們日常的表現。

如果我們瞭解新生兒成長過場中的“秘密”,那麼媽媽們就可以做到讓孩子少哭泣。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哭鬧有的更乖巧?

和孩子本身性格有關係

大部分新生兒寶寶剛生下來都不好帶,孩子因為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就像一個火星人來到了地球,對一切都是未知,所以剛剛出生幾天的寶寶都非常喜歡哭鬧。

除此以外,孩子是否喜歡哭鬧和父母以及主要撫養人都有著密切關係。

新生兒愛哭鬧,除了性格原因,還和父母有關多是這兩點沒有做到位

美國著名的兒科醫生希爾斯認為,如果孩子天生就是高需求寶寶,那麼這個孩子出生後就會特別喜歡哭鬧,

他們家第三個孩子就是高需求寶寶,每天晚上哭鬧的時間不少於七八次。相反有的寶寶天生就是低需求寶寶,很少哭鬧,天生低需求寶寶很少哭鬧,孩子通常可以自己一個人玩,不需要父母額外的注意力。所以低需求寶寶很少哭鬧。

不管是高需求寶寶還是低需求寶寶,都是孩子天生的性格,後天很難改變。

孩子愛哭鬧和父母的對孩子的迴應速度有關

孩子總是喜歡哭鬧,可能和父母的撫養關係有關。

新生兒出生後需要滿足孩子生存的基本需求,也就是馬斯洛原理中人的生理需求。新生兒出生後因為不會說話,不管是餓了,拉了,害怕還是想要抱抱,這些都是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只有父母及時的迴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餓了有奶吃,尿布髒了有人換,哭泣時有人迴應,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孩子的物質安全感建立。

當孩子物質安全感建立之後,會追尋精神安全感,孩子希望可以和父母有眼神交流,“語言”交流,肌膚交流。父母對孩子做出的及時迴應可以滿足小嬰兒精神安全的需要,當孩子內心感到安全的時候,他就不會哭鬧。

或者說當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形成之後,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會及時迴應自己,而不是因為沒有迴應而哭泣不止。

新生兒愛哭鬧,除了性格原因,還和父母有關多是這兩點沒有做到位

也就是說父母和新生兒的溝通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表現。

孩子抱得越多哭得越少

很多老人的育兒觀念是孩子抱得越多就會放不下來,所以對於剛出生的寶寶最好少抱起來避免養成不好的習慣。

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育兒觀念會適得其反。

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

這個實驗用在嬰兒身上同樣成立。除了哺乳,親密接觸對孩子的影響力更重要,所以對於剛出生的寶寶,父母多去抱孩子,有利於孩子生命早期的發育,相反不去抱孩子,因為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會哭鬧的更頻繁。

新生兒愛哭鬧,除了性格原因,還和父母有關多是這兩點沒有做到位

面對新生兒的哭鬧怎麼辦?

及時迴應孩子

不管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新生兒哭鬧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作為父母首先應該搞清楚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所以面對孩子哭鬧,父母最好做到及時的迴應。

語言的迴應。孩子哭鬧不管能不能抱起,儘快做到需要回應,因為嬰兒在胎兒期已經熟悉媽媽的聲音,媽媽的及時迴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

肢體的迴應。如果媽媽條件允許,請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第一時間抱起孩子,或者輕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肢體的動作。

眼神迴應,與孩子進行眼神交流,當孩子哭泣的氣候,可以去看著孩子的眼神,來進行安撫。

迴應孩子的需求,孩子是餓了,困了,語言換尿布,還是不舒服,對於孩子的生理需求,最好可以第一時間迴應。

多抱抱孩子

多抱新生兒並不會抱壞孩子,因為孩子很小,並不會以哭鬧來威脅父母,相反,父母多去抱孩子可以模擬子宮的環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抱孩子可以和孩子進行親密接觸,加深和孩子的交流。

孩子的第一層安全感建立,會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因為自己的所有需求可以被母親同時滿足,所以多去抱孩子,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哭鬧的減少。

新生兒愛哭鬧,除了性格原因,還和父母有關多是這兩點沒有做到位

多和孩子交流

新生兒需要交流嗎?

很多人以為新生兒不需要交流,雖然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但是孩子依然需要在清醒的時間進行交流。

因為孩子出生之後雖然大腦細胞不在增長,但是大腦細胞之間的突觸連線會因為外界的刺激變得更加強壯,如果長時間突觸之間的連線沒有被使用,就會消退,所以新生兒時期,就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外部刺激,來促進新生兒大腦發育。

此外,與孩子的親密交流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生命早期安全感。

總結

父母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新生兒階段父母的每一次付出在孩子成長的階段會獲得收穫。只是這種收穫需要時間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TAG: 孩子哭鬧新生兒父母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