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伏羲八卦圖因為沒有文字只有一些符號,而被稱為無字天書。後世很多人都企圖用文字對八卦圖進行註解,但較為完整的流傳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寫的《易經》,因此

《易經》也被稱為《周易》

。文王編著易經,主要是感悟到人類社會的規律與大自然的規律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是為什麼《易經》從一誕生,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稱為算命的工具。穿越幾千年的《易經》,經歷了哪些坎坷和遭遇?

《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商朝時紂王暴虐無道,百姓更歡迎周西伯,當時的西伯侯,也就是後來周文王姬昌。周西伯很得民心,紂王很擔心,於是假借理由把他抓起來關在羑里。他被幽禁的時候有兩個想法:一是他有很多長時間的親身經歷積累的寶貴經驗,如果沒有得到繼承實在可惜,不如趁這段時間整理起來,也許對後世有一些貢獻;二是紂王心狠手辣,尤其又涉及利害關係,自己命在旦夕。

於是他就在獄中開始寫《易經》。周西伯將自己的寶貴經驗融入六十四卦,每個卦有六個爻,每個爻他都加入一些詞句加以說明,才形成了今天的《易經》。在編寫時,為了避免受到紂王的迫害,很多話不能明言,字裡行間有很多留白,拐彎抹角的空間。所以,很多人看了都想改動,因為只要改動一個字就可能成名;但是因為人們很尊敬周文王,所以《易經》大部分的內容都流傳下來。

《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周文王編著《易經》的作用

周文王給每個卦都配了一個卦名和卦辭,對每個爻新增爻辭註解。六十四卦嚴絲合縫,環環相扣,沒有矛盾又可以互補,非常難得。後來周朝推翻商朝,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說:“人為萬物之靈。”這句話包含了很重的使命感,因為他知道父親所著《易經》主要是為了教化,但是當時民智未開,而且商朝是一個非常迷信的時代,一下子破除迷信幾乎是不可能的。人為萬物之靈,在當時是想喚醒人們的覺悟,要拉開與動物的距離,因為《易經》說人是天地間唯一能幫忙來改造世界的,這是我們的責任。

文王這部古書,目的在於教化

。為了避免受迫害,周文王使用卜筮的形式來寫爻辭,如吉、兇、悔、吝、無咎來解釋大自然和社會的普遍規律,給《易經》披上神秘的外衣。

《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

在智慧未開化的時代,想讓老百姓完全聽懂道理,會有點困難,所以孔子也用了其他的方法教化,其中一種方法就是“祭祀”,祭拜祖先,講“祭如神在”,這就是儒家非常重視的“敬”。孔子講要敬畏聖人,不是害怕他,而是隻有敬重他,才能從中學到一些道理。

《易經》很不幸的,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也是因為貌似占卜迷信的書,讓《易經》躲過了秦始皇焚書的劫難。漢朝時,《易經》被分成了“術數、易理”兩部分,這違反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神。易理多數是讀書人喜歡研究,但又不會用,只講理論;術數多流傳於民間,更多隻用來算命、看風水、起名等等,因為在外行人看來很神秘,所以《易經》被推廣的十分流行。以至於今天有人懂《易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會算命,好像把易理完全撇掉了。

《易經》真正的用意,在於透過一些自然現象的規律,來了解人類社會的規律,並反省自己的處境,和應該如何應對。就像寺廟裡的一些規律,聽起來有些迷信色彩,實際上有利於人和社會的安全。

《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人的命運可以預測嗎?

人們之所以去求神拜佛、去算命,就是對無常對人生難以把握,希望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命運。希望有神秘的力量來保佑自己避免災禍。《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常見吉凶之詞,所以被許多人用來占卦算命,保佑自己趨吉避凶。《易經》有模糊性、靈活性、空白性三個特點,使得我們在解讀時可以有不同的說法,好比一幅留有空白的畫,我們認為作家尊重看畫的人,十個人看畫能看出十種不同的意境,這才是符合自然的。與《易經》裡所講的卦象不斷出現險阻一樣,人生經歷了磨練才會變得成熟,才會去學習,不斷增進自己。人生正是有了各種經歷,才變得更有意義。

《易經》並非占卜術數,真正用意是教化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成長

TAG: 易經周文王算命西伯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