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人的舊時婚俗禮儀

漢源人的舊時婚俗禮儀

漢源人的舊時婚俗禮儀

舊志記載:過去,漢源人對於成年男女的婚姻之事,崇尚節儉樸素的風尚,古時候的禮儀,有這樣一些內容:

(一)寄八字。最初的時候由男家找媒妁通言牽線到女家說親,得到允諾,媒妁則持紅帖到女家請女家書寫女方的生庚八字的書貼,持至男家,對著神位作長揖向男家交接,民間稱之為“寄八字”。

(二)打回帖。過數天選一個良辰吉日,男家請算命先生合婚,如相生,男家略備儀物,並將書有名號的書柬交與媒妁,送至女家,女方則以鞋、帽物等還送以“示謝允”,如相剋,男方即用紅綾或紅布將女方“八字”包裹送還,表示不成。謂之打回帖。

(三)報佳期。而後,男方家謀定良辰吉日作為娶期,又請媒妁傳達給女方,並得女方家認同,謂之報佳期。

(四)送杭頭盒。男方在即將迎娶新人前數日,製備簪環衣物,並裝喜盒,至女家,謂之送杭頭盒。

(五)坐花夜。女子出嫁前タ親戚鄰女各饋贈以荷包、羅巾、餅餌、綾剪等禮品作為“添箱”並陪同女子團坐,名曰坐花夜。這時男方新良穿戴一新,宴請至親好友,學習禮儀裝郞(亦稱“裝旦”)。

(六)周堂。及期延(請)媒妁往娶迓(迎),以彩輿和以旌鼓蓋仿古制禮數迎親,習俗多用花轎,轎簾點一幅紅紙書寫的“一路福星”,以示祝福。新娘妝打扮,紅巾蓋頭,拜別家神父母,由胞兄弟背上花轎“出閣”。旌鼓和馬燈前導,一路吹吹打打,在郎舅、媒妁、送親孃娘及妝奩的簇擁下,迎至男家。花轎臨門,喜娘上前換扶新娘下轎入堂,此時仿“古人揖婦以入”之禮,新婦入門時婿坐中堂,婦至則起立拱手蓋仿古揖婦以入禮,堂前行交拜禮,謂之周堂。

(七)緣親。新郎起立拱手,隨即在“緣親先生”鳴贊下初交拜四禮,繼行合巹,復交拜四禮,拜天地四禮,拜家龕祖宗四禮,拜灶四禮,謂之緣親。禮成,由兩童子高擎紅燭引導新人入洞房。

(八)拜客。之後,新郎新娘參拜父族母黨、親戚朋友,謂之“拜客”,受拜者要賜紅紙封的錢物,以作紀念。

(九)飲交杯酒。入夜,設席房中,仿古“共牢而食,合巹而飲”之禮,陳列喜盒,對面設兩爵,童子發燭斟酒由送親孃子以兩爵互動參注兩手叉遞與新郎新婦,各先酹酒於地令飲之,重斟互注交叉遞飲如前者三次,謂之飲交杯酒。

(十)送房。既畢徹盒設酒饌,令新郎新婦共席聯坐,或對坐,以男女童六七人陪之,謂之送房。繼之則為同輩親友鬧洞房,深夜方散,婚禮告成。還有所謂設帳開面上梳等等,選擇齊眉多子之人為之,意在白頭偕老。

(十一)接回門。成婿之翌日女家請女婿回筵,夫婦借往,女家迎新郎新婦款宴之,謂之接回門。遲一兩日的叫“接三天”,繼後新娘返孃家“要九天”。

婚禮規模大小視家境而異。民國時期,有的在婚期前先將女子接過門,然後擇吉日行周堂之禮,謂之小接,目的是為了省事省費。

漢源舊時,也有男到女家入贅之俗,叫“上門”。民國末期,機關、學校也有少數人舉行“文明結婚”的,婚禮由男女雙方共同主辦,屆期儐相陪同,介紹人、主婚人、證婚人參加,新郎新娘佩戴紅花,行鞠躬禮。

漢源人的舊時婚俗禮儀

TAG: 女家謂之媒妁男家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