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聽辯論感覺驢唇不對馬嘴

01

為什麼我聽辯論感覺驢唇不對馬嘴

作者:Kirin

目前很多華語辯論辯題的可辯性來源於自然語言的模糊,而規則上並未對此提出解決方案。

中文詞語模糊性本來就很強,許多舶來概念又沒得到一一對應的中文翻譯(比如bias,prejudice,stereotype都可以翻譯成“偏見”,那麼“人有表達偏見的自由”這道辯題需要同時討論上述三種嗎?)

在沒有“正方擁有定義權”的規則的情況下,題主說的交叉演講現象是必然發生的。

華語辯論不習慣用描述“決策”的語言方式命名辯題,比如“應該/不應該引入歸化球員”或者“當今中國大陸應當/不應當降低刑責年齡”。

而習慣就某種“道理”(也可以說是應對某一型別事件的價值觀)展開辯論,比如“是否以成敗論英雄”、“木秀於林,風必摧/助之”、“當今時代年輕人應該做加法/減法”之類的。

不是說這種命名辯題的方式雙方不能很有針對性的展開討論,事實上水平較高的辯手能打的有實質交鋒。

問題在於這類辯題常常省略了成分(比如主語或者應該/是之類幫助區分實然判斷和應然判斷的詞)或者語境(在什麼情景下討論這個議題)。

而題目用詞又大多抽象的時候,雙方辯手都有解讀的權利,那麼大多數場合分歧幾乎無法避免。

這種題目和規則上的缺陷衍生出了定義戰(雖然大部分情況是個說個話……)和搶奪語境(一般是透過描述有畫面感的情景)這兩種技術動作。

但……

如果兩邊的道理都對,只是適用場景不同的話,僅從邏輯上是判不出誰該贏的

,必然介入非理性因素。

比如對於某一方觀點的偏好之類(此處圈內誤用心證一詞解釋)或者一些審美要求,比如論點數量誰多,資料是否翔實,口才是否更好,選手顏值是否……

BP(英國議會制)和PD(政策性辯論,俗稱奧瑞岡)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是PD預設主語是政策制定者(注:未必是政府,很多時候是人大),BP上院有決定主語的權力(THBT裡的TH到底是啥,而且巧妙的選擇主語在我看來是BP的魅力之一);

BP和PD中正方對於辯題中的詞語享有定義權,除非定義極度不合理(沒有這種用法)或者不公平(導致辯論無法開展),後續辯手(注:BP的正方包含兩支隊伍)都必須遵循該定義展開辯論。

所謂就事論事,如果大家對同一個事得出了不同結論,那可以判誰對誰錯,輸贏分明。

如果大家對不同的事發表了各有道理的闡述,那確實聽起來像作文大賽……

當然問題說根子上還是華語辯論目的不明確,它到底是個語言類節目旨在讓觀眾聽著開心,還是個類似狼人殺的桌面遊戲選手在各自的村規裡玩輸贏,還是學術教育活動的輔助工具,還是啥別的……

反正大家對基礎問題共識缺失的情況下,就都有道理吧。

02

為什麼我聽辯論感覺驢唇不對馬嘴

作者:驚言

謝邀。

因為如果A則B為真,那麼A不能得到非B。如果A則B不為真,A才能得到非B。以及A和C可能是一碼事。

順便說點題外話。

題主的感受是一種常見現象,不僅是對辯論接觸不多的路人,很多參與辯論比賽的辯手也時常陷入這種情緒。

在辯論技術動作越來越多的今天,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直接被技術動作規避,甚至是一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動作(請重複一下您的問題,接下來我方X辯會給您論證)。我們還能不能真誠地討論一個議題呢?

我並不反對競技比賽中使用技術來博取優勢,但是一場比賽下來如果只是各種摸爬滾打的閃避動作,在最後沒有交鋒的結辯環節,匆匆丟擲幾段沒有語境基礎的尬值昇華,那不僅觀眾看的不解,辯手自己就不會覺得難受嗎?

但是真誠的討論是有代價的,比賽場上的正反雙方其實就是一種囚徒困境,真誠的討論需要真誠的雙方,建立共識,劃分舉證義務,框定戰場。

而一旦有一方破壞這種真誠,該方就擁有足夠的優勢,而誰又樂意讓場上的優勢與否完全掌握在對方手中呢?

當然,

技術在發展的同時,理念,判準也在發展,有一些東西,有一些真誠的基礎,已經不再需要我們場上從頭開始建立

“建立共識,劃分舉證義務,框定戰場”這個流程可以和技術動作結合,互相校正。

再再一點題外話。

沒有攻擊題主的意思,但是拿題主的說法舉個例子。正方說A則B,反方並不是只有去論證A則非B,才叫做反方。立場不同,不是全然去批上一個錯字。

03

為什麼很多辯論的辯題觀點取中立很好,卻偏偏取兩種對立的極端去爭論,意義何在?

作者:Strayer

辯論不是為了得出結論。

辯論往往分成兩方,雙方又圍繞各自的立場做很多不同的立論,從很多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

既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就說明了有不同的人,他們有不同的經歷處境,你的看法和觀點只和你的經歷和處境相關。

但是當有不同處境和經歷的人在一起交流和發表觀點,可以給對方和旁觀者一個思考: 哪一種觀點是適合我的?原來這個問題還有這樣考慮的角度。

這樣就給大家更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包容也更加全面的看待問題。

同時在你想表達自己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角度闡述觀點,

並且可以利用你從辯論者那裡學到的很多說話的方式和例子依據,做到邏輯清晰並且深入淺出的表達自己。

往期好文

素材|郭乃嘉

排版|袁夢林

稽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TAG: 辯論辯題辯手BP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