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鎮舞龍燈傳承人,竟是用這種方法做龍燈……

舞龍燈

是春節、元宵節常見的民俗表演

侯鎮仉家村的舞龍燈已有

100

多年曆史

不但扎制工藝獨特

而且夜間舞龍帶燭燈

高潮時還能“吐煙”

詳情請猛戳影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龍燈表演節目”,“vid”:“m3048pjfity”,“img”:“http://puui。qpic。cn/vpic/0/m3048pjfity。png/0”,“desc”:“”})

舞龍表演獨特,情節跌宕起伏,加上鑼鼓的配合,煙花爆竹齊放,彷彿真龍在雲霧中翻騰。侯鎮仉家龍燈第四代傳承人仉松三告訴記者,只有長龍做得精緻,表演起來才好看,仉松三年輕時就跟著老人學習龍燈扎制工藝,五十多年來對舞龍燈的感情從未間斷。每年過年前的一兩個月,他都會提前將長龍檢查修補。

侯鎮“仉家龍燈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仉松三

像我們這個龍頭,光製作龍頭一個人就需要三十天的時間,時間晚了那就來不及,我們扎制龍燈一共有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我們準備材料,使用的材料有竹篾、竹篾完全用表皮,不用裡面帶瓤的,第二用麻繩,第三麻皮,好麻的皮,再一個漿糊上顏色,顏料有三種一個是黑、一個是綠色 還一個紅色。

侯鎮舞龍燈傳承人,竟是用這種方法做龍燈……

仉松三介紹,仉家龍燈之所以深受人們喜愛,除了精彩的表演外,更重要的是長龍本身的扎制工藝。長龍使用竹片扎制而成,然後粘上布料,最後再塗上顏色。扎制看似簡單,實際操作非常麻煩,竹片需要打磨均勻,龍頭龍身一些部位還要使用打彎的竹片。一條龍身長

35

米,龍頭處最大直徑為

1.2

米、龍身直徑

0.9

米,總共需要

4000

多個竹片,一個人光扎制龍頭就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侯鎮“仉家龍燈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仉松三

這硬節都扎制好了,正在糊的一個環節,糊好了,晾乾了之後,我們再上色再畫,一節一節的全部畫出來,畫好了之後再連起來一節一節連起來,一條龍就有三十五米左右,為啥有軟節硬節呢,也就是在舞龍的時候便於活動要不然都成為硬節,它一點也不動,不動在舞龍的時候沒法用了,歷史上我們扎制用的是紙,糊的時候是用紙,現在我們把它改進了用布,為啥用布呢?布比較結實,用紙很容易損壞。

侯鎮舞龍燈傳承人,竟是用這種方法做龍燈……

為避免舞龍時燭光熄滅或引燃龍身,仉家龍燈傳承人制作了獨特的蠟燭。這種蠟燭用秸稈作蠟芯,蠟油也是特製的。舞動起來不光蠟燭不滅,產生的蠟淚也非常少。

侯鎮“仉家龍燈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仉松三

我們這個蠟燭中間的支撐棒是蘆葦像這個纏上棉絮了,纏上棉絮以後是作為燈芯用,從這往上傳,傳它那個燃料,製成這麼一支蠟燭,看著不長,假如是靜止點的話,不管是在空間,在曠野中,這一個蠟燭能點一個小時,它的火苗不低於十公分。

舞龍是我國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侯鎮仉家村的舞龍燈已有

100

多年曆史,在仉家村,舞龍燈不僅是家喻戶曉的表演藝術,更是村民們在好年景裡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味,也表現了村民對美好日子的期待。

侯鎮“仉家龍燈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仉松三

我們扎制龍燈,老祖宗的想法有兩個目的;一是強身健體,讓青年們得到鍛鍊,繁榮了我們當地的文娛生活,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在過去歷史上碌碡頂了門了,秋收冬藏了青年人沒的做,可能生事造成社會的混亂,老祖宗想紮上兩條龍燈,讓他們忙活起來,既鍛鍊了身體,又繁榮了侯鎮的文化生活。

侯鎮舞龍燈傳承人,竟是用這種方法做龍燈……

2011年4月,仉家龍燈扎制技藝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仉家村有800多人,傳承龍燈扎制和表演是每一名村民的責任。

侯鎮政府副鎮長 趙愛華

作為黨委政府來說,非常重視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從去年到現在前後為仉家村補助了六萬餘元,群眾也非常擁護,希望社會上廣泛的參與進來,支援這項工作

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

侯鎮舞龍燈傳承人,竟是用這種方法做龍燈……

記者:丁遠志 李冠龍

TAG: 龍燈扎制侯鎮仉家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