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採訪 / 知力記者 陳天昊 崔勝傑(北京豐臺區職業與成人教育集團非遺與設計學院)

供圖 / 程淑美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花絲鑲嵌又稱為細金工藝,是“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作為“燕京八絕”中極其繁複的一項工藝門類,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起聽北京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傳承人程淑美,講述花絲鑲嵌中的“花樣年華”。

採金為絲——花絲工藝

花絲鑲嵌中的花絲工藝是用貴金屬(黃金、白銀等)反覆壓制成條,拔成細絲,編結成型;鑲嵌工藝則是把金屬絲或者金屬片捶打成石碗,再把珍貴寶石嵌入其中,最後二者合一,製成花絲鑲嵌工藝品。

為什麼要用貴金屬呢?因為貴金屬的延展性良好。以黃金為例,黃金是一種柔軟、抗腐蝕的貴金屬,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煉”就是指一般火焰下黃金不容易熔化,說明它韌性和延展性極佳。白銀雖然延展性不及黃金,但勝在成本低,可作一些稍大面積的裝飾。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白銀與黃金的完美組合,讓花絲鑲嵌工藝品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作為極其稀有和珍貴的貴金屬之一,黃金從古至今都是製作首飾、器物的優選。但黃金作為一種冷冰冰的材質,體積過大時容易出現笨重的感覺。但是當黃金被抽取成絲,藉助編織、纏繞等技術手段,它就可以形成“內空外緊”的空間結構,既滿足對體量上的需求,又能體現出輕盈的質感。由於純金過於柔軟,容易發生變形和磨損,使其失去光澤以至影響美觀,所以在以黃金為原料製作時一般都要新增微量銅和銀,以提高其硬度。

嵌玉綴翠——鑲嵌工藝

鑲嵌工藝中常用的鑲嵌方式是包口鑲,行話也叫“圈石碗”。首先需要將粗銅絲壓薄至條狀銅片,然後再用銅片圈成“碗邊”,之後再在作品上焊“碗沿”和“碗底”。這樣,石碗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寶石石料(底部需平整)放到石碗當中,然後用力將石碗的邊緣向中間按壓,恰到好處地把石料固定住。

由於每塊石料的形狀都不一樣,所以與之對應的石碗形狀也各不相同,

石碗大了石料放不進去,石碗小了石料嵌不牢,因此十分考驗工匠的技藝。

藏文科普|“金與火之歌”——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由於每塊石料的形狀都不一樣,所以對應的石碗形狀也各不相同,需要工匠高超的鑲嵌技藝

花絲為骨,鑲嵌作飾。花絲工藝與鑲嵌工藝相得益彰,共同演繹著花絲鑲嵌的精妙之處。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

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

“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

感興趣的小夥伴

也可以移步關注哦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TAG: 鑲嵌花絲石碗工藝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