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點選可線上收聽

中國古村落是貫穿在歷史長河中的民宿空間,更是一代又一代“失鄉人”的“精神故鄉”。

隻身經歷了數千年的古民居,無言卻見證了歲月長河中的繁花靜好與悲歡離合。

《我們的村莊》——湖南古村落,重逢村莊古風貌,柔軟你“沉默的鄉愁”。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們的村莊》——湖南古村落,由中國文聯網路文藝傳播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喜馬拉雅聯合出品,湖南省攝影家協會VR專業委員會攝影,節目聚焦“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省的傳統村落,將十八洞村、板梁村、下灌村、高椅古村等傳統村落的脫貧故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念,最美最念不過家鄉山水的鄉愁鄉念,娓娓道來,讓聽眾從中感知村落文化所包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在聆聽音訊講述中感受十八洞村、板梁村等傳統村落奔小康的腳步,感受現代化程序對傳統村落的影響。

節目還特別配以介紹村落的720度全景影像,網友收聽的同時可直接透過全景影像觀看村落現場,更直觀體驗畫一樣美麗的綠水青山和村舍民宿,圍觀美麗鄉村建設,線上體驗傳統村落的優勢旅遊資源,探索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我們的村莊》——湖南古村落系列,共10期節目。今天我們來聽一聽由何炅和劉明豔一起為您介紹下灌村。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下灌村

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下灌村 / 張凱傑 攝

提到麻將,很多人都會想到它是一種號稱“國粹”的娛樂活動,可它並不僅僅只是娛樂這麼簡單。如果你到過湖南省永州市的下灌村,瞭解那裡的麻將文化,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教育活動。關於麻將的故事是那樣精彩,那麼有文化內涵。

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的下灌村,被稱為麻將的發源地,關於麻將的故事要從這裡說起。

傳奇的狀元故事

唐朝時,下灌村出了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叫李郃。他自幼聰穎過人,熟讀經史,過目不忘。他二十歲就中了狀元,這在唐朝可是非常罕見的事情,要知道當時很多讀書人讀書到白首都不能中進士。

李郃中了狀元之後,按照慣例會被授予官職,留在京城。可是當時的同學當中有位學子劉賁,因為上書批評時政,未被錄取。這讓李郃非常痛心,深感自己的同學劉賁正直賢良,才華橫溢,但是因為性格耿直未中進士,心中為他叫屈,於是申請將自己的狀元讓與劉賁。

李郃的這一舉動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古代讀書人特別重視功名,而李郃甘願將狀元讓與他人,就足以使得他成為後來世人的道德模範。今天的下灌村仍然以“讓第家風”為最高榮譽,就是為了紀念李郃。

但是李郃的此番舉措卻收到了相反的結果,他被視為劉賁同黨,惹怒了當權派,被外放到了賀州。

麻將的起源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下灌村日出 / 陳蓉芳 攝

當了賀州刺史的李郃並沒有一絲抱怨的情緒,既然能夠甘願讓出狀元的功名,自然更不會在意職位的高低。在李郃的眼中,只要能夠為百姓做實事,不論是什麼職位,他都不放在心上。

李郃勤勤懇懇地為當地百姓做事。當時的賀州處於僻遠山區,天氣溼熱,民眾不識文字,剽悍好鬥,粗野無禮。李郃終日思索如何能夠教化百姓,改善民風,一日跟妻子擲色子做遊戲的時候,突發奇想,為何不可以用遊戲來教化百姓呢。今天我們常常說“寓教於樂”,想不到那個時候的李郃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

於是,李郃發明了一種遊戲,用紙做成牌,背面抓牌,正面出牌,以大管小,最終以先出完牌來決出贏家。聽起來,這種玩法跟後來的骨牌、現在的撲克牌十分相似。今天有學者認為,這種遊戲就是撲克牌、骨牌和麻將的起源。

李郃發明了這種遊戲,想不出來叫什麼名字合適,但是看著在一旁陪著玩的妻子,忽然靈機一動,妻子姓葉,那何不就叫“葉子戲”呢?李郃發明了這個“葉子戲”,透過推廣,慢慢地教當地的山民識別數字,同時從紙牌的“以大管小”,讓他們知道被教化與管束的道理,從而讓山民能夠待人謙恭、懂得禮節。

李郃把日常的文化教育放到了遊戲當中,幫助達到治理賀州的目的。在李郃的帶領之下,“葉子戲”很快在賀州傳播開來,群眾在閒暇時節爭相玩這種遊戲。當地的民眾透過玩遊戲學會了識字,潛移默化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李郃的治理與教化之下,賀州的秩序很快安定下來,百姓安居樂業,鄰里之間和睦友愛。

而李郃的名聲和他發明的“葉子戲”一起被傳到了京城,傳到了全國各地。上至京城的王公、公主,下至平民百姓,都開始熱衷於這種遊戲。

在傳統的政治理念中,對付粗魯無禮的山民,往往是透過嚴苛的法律制裁,避免他們私自打架鬥毆,可是往往治標不治本,難以改變人的心性。李郃採取遊戲這種獨特的方法,既讓他們願意主動識字,同時還學會尊敬上級與長輩。

大概也只有像李郃這種視功名與官位為遊戲一樣的人,才能夠想得出來這種辦法吧。

麻將的演變與流傳

【我們的村莊】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將文化”

生態下灌村 / 劉斌 攝

李郃的故事和他發明的“葉子戲”影響了後來的下灌村,這裡的人們建立博物館紀念他,在博物館裡我們看到“葉子戲”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出了更多的玩法。主要演變成三種形式:分別是現在的撲克牌、骨牌和麻將。

據說“葉子戲”這種背面抓牌、正面出牌的遊戲方法和“以大管小”的規則,被逐漸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古代歐洲的皇帝、王后、將士等,就形成了現在的撲克牌。

而在中國,則分成了兩支,一支在宋朝的時候,人們在遵守同樣的出牌規則基礎,按照點數為基礎,開始對“葉子戲”進一步改進,按照天地人宇宙執行規則,設三十二張牌:分別是天牌一對,二十四點,象徵天道的二十四節氣;地牌一對,四點,象徵地道東西南北四方;人牌一對,十六點,象徵人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十六種品德;和牌八點,象徵太和元氣流行八節。再加上日常生活所有器物,總共二百二十七點,整體也與星辰排列的數字。

這就是中國的骨牌。由此可以看出,骨牌從根本上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教化百姓的一種方式。骨牌在北宋末期開始普及傳播開來,宋高宗頒佈天下,延續至今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

到了明清之後,人們對“葉子戲”進一步昇華與改造,使用了兩副牌合併在一起,按照點數分成了“餅”、“條”、“萬”,分別從一到九,九為中國的至陽之數。

而圓形的“餅”代表一文錢,條形的“條”牌代表的是一串錢,“萬”則代表萬貫錢。這三種牌共計一百零八張,而明朝末期由於《水滸傳》的流行,人們把《水滸傳》上天罡星三十六將和地煞星七十二將畫在上面,總計一百零八位人物對應一百零八張牌,打起來甚是有趣,也很符合中國古代的星辰觀念。

除此之外,再加上了“中、發、白”“春夏秋冬、梅蘭竹菊”“東西南北”等牌。而這些牌,每張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例如,“中、發、白”則有“中正、發達、純潔”內涵,表達了對人生事業的美好寓意;而“春夏秋冬”與“梅蘭竹菊”則是代表“四季的四君子”。

春天的蘭花,代表幽雅空靈;夏天的竹子,代表虛心有節;秋天的菊花,代表冷豔清貞;冬天的梅花,代表高潔傲岸。這表達了對品行與道德的追求。

這些牌,背後體現了人們對品德與事業的積極追求與嚮往,也體現了中國古人的世界觀與審美價值,更體現了中國古人深刻的人生智慧。

到了明清,這種遊戲成為不論是宮廷宴會,還是尋常百姓閒暇之餘都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雖然,它在清朝才被正式命名為“麻將”,但卻是上千年以來中國人偉大的智慧結晶,也的確顯示了中國文化的精粹。

如今的下灌村,民眾生活富裕、安居樂業,整個村子上萬人,可謂“湖南第一村”,他們最驕傲的就是當年的狀元李郃發明的“葉子戲”,透過“葉子戲”而演化出了麻將。村子的每棟樓都標著巨大的麻將牌,像“六餅”“九條”“八萬”等等,不熟悉的外人甚至可以用這些牌來識別是哪家哪戶。

李郃的“讓第品德”與麻將文化深入到他們的內在精神當中,下灌村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打麻將從來不會發生爭執,更與賭博毫無關係,反而彼此謙和、友愛。

這裡的村民將麻將文化一代代傳承下來,目前還在建設麻將廣場、麻將小鎮,每年召開麻將比賽,世界幾十個國家的麻將高手都會來參加。

說到這裡,我們便可以明白,為什麼麻將會被視為“國粹”——它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不是賭博,而是一種延續至今的文化產品。

進入觀看全景影像

出 品:中國文聯網路文藝傳播中心

湖南廣播電視臺

喜馬拉雅

出品人:謝 力

總監製:彭 寬 周曉晗

總統籌:張華立 龔政文

視覺總監:梁向鋒

總策劃:秦蘭珺

總撰稿:詹乃德

統 籌:李 敏 蘇 航 曾 致 趙海燕 朱一丹

攝 影:湖南省攝影家協會VR影像專業委員會

TAG: 麻將灌村遊戲葉子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