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你敢相信,你背了這麼多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作者並非李白嗎?古風《將進酒》是李白所有的詩作中,最為勵志的一首長詩。

這首詩風格豪邁,灑脫出塵。詩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展現了一代天才詩人,在人生逆旅之中的孤傲自信,與百折不回的強大精神意志。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有多少代的中國人,在人生中一旦遇到挫折,便會吟誦這首詩來鼓勵自己。

不過大家卻不知道,這句流傳千年的勵志名言,在1900年就被敦煌出土的“敦煌遺書”證實是宋人修改而成。

不僅如此,《將進酒》這首詩的標題也被修改過,因為它的原名叫做《惜罇空》。詩中的“將進酒,杯莫停”一句,也不是李白所寫,而是由宋代的“無名氏”原創出來的。

一、“敦煌遺書”中的“《將進酒》”

《將進酒》目前有三個年代較早的手抄本,代號分別為P2544、S2049和P2567。這三個版本的手抄本,都是出自於1900年在敦煌石窟裡面出土的古籍“敦煌遺書”。

其中,P2544和S2049這兩個手抄本,現在分別儲藏於法國和英國的博物館中,只有P2567這個手抄本現存於中國。

P2567這個版本是在1913年,由民國著名的金石學家羅振玉,從“敦煌遺書”的“照片影印”本抄出來的,標題為“唐人選唐詩”,詩名為《惜罇空》。

同時,在這三個手抄本里面,都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在P2544和S2049這兩個版本中只有“天生吾桐有俊才”,而在P2567這個版本中則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P2544和S2049這兩個版本,極有可能是由唐代文化素養不高的僧人或者工匠手抄的。其中一個版本連“黃河”的“河”字,都還抄掉了。

基於這種情況,所以國內現存的P2567版本中的“天生吾徒有俊才”

,不排除是羅振玉根據“吾桐”的諧音,再參考古籍進行的“修正”,亦非原版。

年代僅次於三個敦煌手抄本的《將進酒》,出自《河嶽英靈集》,乃是宋人殷璠的作品。在這本詩集中,“第一次”出現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句子,詩文內容基本和如今的通行本一致。

除了“天生吾徒有俊才”一句之外,敦煌抄本與當今通行版不一樣的地方,還有“高堂明鏡悲白髮”一句。在三個敦煌手抄本里面,這句都是“床頭明鏡悲白髮”。

如今通行版中的“請君為我傾耳聽”一句,P2544和S2049這兩個版本寫作“願君為我傾”;P2567版本和《河嶽英靈集》都寫作“請君為我傾”。

在P2544和S2049這兩個版本中,“岑夫子、丹丘生”後面,寫的是“請君歌一曲”。P2567版本和《河嶽英靈集》這兩個版本,寫的是“與君歌一曲”。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另外,在以上提到的這

四個版本里面,在“岑夫子、丹丘生”一句的後面,都沒有通行版本中的那句“將進酒,杯莫停”。

所以懷疑“將進酒,杯莫停”這個句子,是宋代人修改標題以後加進去的句子。或者是因為加了這個句子,又做了別的改動,於是就藉機改寫了標題。

二、《惜罇空》與《將進酒》的異同

1900年出土的三個敦煌手抄本,與宋人的《河嶽英靈集》版本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下面我們引用P2567版本,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敦煌抄本和如今通行本的異同。

先來看一看P2567版本的《惜罇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排除“朝下青雲”、“朝如青雲”、“高堂明鏡”、“床頭明鏡”這些細微的不同之外,敦煌抄本與現在的通行版本,最大的區別還有以下三處。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其一、“天生吾徒有俊才”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思相反;

其二、“古來聖賢皆死盡”與“古來聖賢皆寂寞”情緒不同;

其三、“岑夫子,丹丘生”後面,通行本多了一句“將進酒,杯莫停”。

那麼,為什麼我們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來聖賢皆寂寞”這些句子,是後來修改過的句子呢?

有沒有可能通行本才是原版,而敦煌抄本才是修改過的呢?

有學者在論證《將進酒》原題《惜罇空》的時候提到,“古來聖賢皆死盡”一句與前文中“天生吾徒有俊才”要表達的“自暴自棄”的情緒,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這首詩創作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以後。當年他赴京之時,意氣風發,曾作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結果不到二年的時間,李白就被趕出來,這使他感到非常地挫敗。恰好他的道友元丹丘,請他到嵩山去做客。同時出席的還有一名叫岑勳的客人,他是李白的“粉絲”。

在座的三個人當中,李白和元丹丘都是屬於失意之人。李白和元丹丘在開元十八年(公元731年)的前後就認識了。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後來,他們都是透過玉真公主的介紹進了京。元丹丘去了西京大昭觀,在裡面當了一個什麼威儀,而李白則是進京當了翰林。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元丹丘離開了西京大昭觀,重新回到嵩山隱居。可見,元丹丘在西京大昭觀混得也不如意。

於是,他們一開始就打算借酒澆愁。可是沒想到宴席上,酒喝著喝著就沒有了

本來興致正濃的李白覺得很惋惜,於是就寫了這首詩,所以這首詩的名字叫《惜罇空》是非常貼切的。

由於

李白當時是帶著激憤的情緒的,所以他在詩中的詩句顯得非常頹廢,甚至帶著點“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感覺。

所以這個時候,這首詩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我空有一身才華,卻毫無用處,還不如痛飲狂歌來度過餘生呢。不信你看,古代的那些聖賢們,最後還不是都死了嗎?

主人,你不要怕喝酒花錢,錢這種東西花光了以後,還可以再攢嘛!沒錢買酒了,你就把你家裡那什麼五花寶馬,貂皮大衣,統統拿去當了,然後不就有錢買酒了嗎!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我們現在看李白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慷他人之慨”,自己肯定不會肉痛。

由此看來,敦煌抄本中這首詩從思想情感到標題,都是和《惜罇空》很契合的。

另外,還有人用古風詩押韻的規律來證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也是修改後的結果。因為它在詩歌的“押韻”上,出現了一點問題。

雖然《將進酒》這首詩是古風詩,但是事實上它也講押韻。這種詩歌中間會出現“轉韻”的情況,但是“轉韻”開始的第一句,必須是入韻的。

《將進酒》的第一、二句是押“十灰韻”,第三、四句押仄聲“六月、九屑”韻,

第五、六句如果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話,恰好是轉回了“十灰韻”。

但是,如果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句的話,那麼這個“用”字變成了“二宋韻”。在轉韻上面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所以稍顯有些不自然。

不過《平水韻》是宋朝的時候才成形的,唐人未必按這個來寫詩。唐代古風詩歌在押韻上比較自由。並且唐人音韻和宋人不一樣,這也是宋朝大量修訂唐代及以前古詩的重要原因。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力證李白《將進酒》曾被大量修改

很有可能就是,宋朝人發現李白的這首詩,在當時讀著已經不押韻了,所以他們才會在“岑夫子,丹丘生”的後面,加了一句“將進酒,杯莫停”。

同時,又因為宋朝的那些修訂者,覺得李白的原詩顯得太過頹廢了,不夠積極向上,然後經過一個或者多個宋代文人之手,才改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通行版本的模樣。

結語

其實,包括李白、王維在內的眾多古代詩人的作品,在傳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字詞上的“出入”。這些“出入”的變化,有一些是無心的,有一些則是宋代以後的文人“故意”為之。

中國古代的文人向來把前代文學家、思想家的著作當成集體遺產

他們特沒有現代人涇渭分明的“版權意識”。

因為他們只想把那些作品改得更好,再留給我們這些後世之人。

所以,

我們如今看到的李白的詩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唐人李白的作品;另外一部分,既是唐人李白的作品,又是唐代以後,歷代文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TAG: 將進酒李白版本丹丘P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