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大講堂”走進廣東海絲館

昨天上午,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文物報社策劃主辦,中國電信、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協辦的“中國考古大講堂”第十場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共吸引了60多人參加。

講座上,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孫鍵圍繞“水下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與發展的內容,透過例舉著名的水下考古案例,介紹水下考古學的定義、相關概念,以及“南海I號”沉船從被意外發現、水下調查、到實施世界首創“整體打撈”工程,全面在海絲館內進行保護髮掘的歷程。現場觀眾聽了都覺得受益匪淺。

“中國考古大講堂”走進廣東海絲館

廣東海絲館考古技術部工作人員 何緒軍:透過這樣一個學術講座能夠讓更多人接觸到我們這個行業,對於這個文化推廣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就覺得我們以後的話應該多開展一些相關活動,把我們這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這張名片給擦亮。

廣東海絲館保管部文物保護人員 劉慧茹:孫老師是我國水下考古領軍人物之一,從孫老師分享的國內外優秀的水下考古案例中吸收了先進的經驗,給自己從事的南海一號的保護工作帶來啟迪。接下來我會繼續做好南海一號的文物保護工作,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瞭解,“中國考古大講堂”以紀念中國考古學誕生100週年為主題,透過12場專題講座,深入解讀中國考古事業。此次廣東海絲館為第十場,透過線上與線下渠道,引導受眾發現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瞭解“南海Ⅰ號”沉船等水下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文字:曾鍾銳

攝像:陳偉良

TAG: 考古水下海絲館國家文物局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