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張船山:奇鷹瞥然來,孤身在高樹

就四川來說,這遂寧實在是個神奇的地方,說過人傑地靈當不為過,至少在文學方面比起我們廣元要強了很多,當然,那眉山是個特例,一個“三蘇”,便將全國許多的州縣打壓了下去。

此地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有“曲中李清照,明朝林徽因”的黃娥,當然,還有同李調元齊名的清代蜀中大才子張船山。

如眉山有東坡區一樣,遂寧也有一個船山區,便是為紀念張船山而設,從中也看出此地對家鄉的這大才子的看重;畢竟這在全國諸多城市中不是很多見。即使我們廣元出了個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也未曾以她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區,曾幾何時,寧願以一個極普通的“市中區”,隨便起個名字了事,當然,現在倒是改為“利州區”,稍稍有了點歷史文化的韻味。

提起“船山”,首先想起的便是王船山王夫之,我是不知是誰第一個叫出王船山這稱呼,但肯定不是王夫之本人;然而張船山的這號卻是有出處的,它緣自於家鄉的一座孤絕秀美、形似船狀的小山,所以這蜀中大才子才以此為號,儘管他生在山東,卻是不忘自己是遂寧人。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清詩人張船山故里的小山搞笑的是,曾經有一則3億元天價的官司,是湖南鳳凰古城狀告遂寧剽竊其宣傳語,更有人論證,“遂寧幾百年前就有剽竊湖湘文化的優良傳統,遂寧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張船山,他的大號就是偷自湖南的大思想家王船山”。

這個一看就是沒文化的說法了,王夫之有很多號,但獨獨沒有“船山”這個號,只是晚年他隱居於衡陽石船山,曾自署“船山病叟”或“南嶽遺民”,後人遂尊稱其為船山先生。何謂自署,就是一種署名,但號是尊稱,自己尊稱自己,這就很可笑了,就如同曹操只能稱自己為“操”,而不能自己稱自己“孟德”一般,連自己的字都不能稱,更不可能自稱號了,更何況這還不是王夫之的號,最多是個文章或文集的署名。

所以,最多可以說這是一種“撞臉”現象,說遂寧早在300年前便有剽竊湖湘文化的“前科”完全是鬼扯,說張船山盜版王船山,文學家附庸思想家,完全是臆測,用我們四川的一句俗話來說,叫“狗咬摩托,不懂科學”。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乾隆年進士出身,歷翰林院檢討、江南道監察御史及吏部郎中等職,後知山東萊州府,因與上司不和,遂辭官寓居蘇州山塘,年50病卒於蘇州。

他雖然現在聲名不是很顯,但在當時卻很是響亮,他不僅《清史稿》有傳,而且在巴蜀是將其列為唐之李白、宋之蘇軾之後,為巴蜀詩歌史上的“三大詩人”之一,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張問陶在大清朝可謂是正宗的官宦世家,他的高祖張鵬翮是康雍兩朝重臣,曾官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然後是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一堆;其祖及父亦為大清高官,出身在這樣的家庭中,張問陶幼年得到很好的教育,那自是可以想象得出來的。

張問陶是出身在山東館陶,他名字中的這個“陶”字是否與其相關不得而知,但幼年卻是隨母生長在漢陽;然而他卻一直以自己是巴蜀人自栩,“六詔新庭遠,三巴歸路長,全家寄江漢,獨客近瀟湘。”從這些詩中,皆可讀出他的故鄉之情。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可惜的是,其父因被一案所牽連而遭到罷職,家產盡數賠光,甚至連住房也未剩下一間,生活隨之陷入困頓,靠借貸為生,常“恆數日不舉火”,苦不堪言。

北馬南船笑此身,歸來已是廿年人;

敝廬乍到翻疑客,破硯相隨不救貧。

風露驚心憐病鶴,關河回首嘆勞薪;

高堂秉燭團欒夜,剩脫烏衣付酒緡。

這首詩名為《初歸遂寧作》,是他20歲時第一次從北京迴歸故鄉,從中可以讀出他的心境雖仍帶迷惘,但卻伴隨著強烈的歸宿感,眼界已大為開闊。在漫長的旅途中他更是感懷不已。而這也是他此生最為艱辛的時光,貧困的日子讓他刻骨銘心,他也寫了很多記述這窘迫時日的詩作,其艱辛之狀,溢於言表。

家況如此,然不失書香,一家人都於詩書畫精研為樂,“布衣不合飢寒死,一寸雄心敵萬夫”;張問陶22歲時參加科舉,一路高歌,順利贏得去成都鄉試的資格,當時的他早已詩名大震,成都鹽茶道林西厓愛其才,遂將寶貝女兒林頎許以為妻。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林頎是位美慧多情,能詩善畫的蜀中才女,張問陶否極泰來,娶得林大小姐實乃天作地合,這林頎也一直要效仿本地之黃娥,非楊慎那樣的才子不嫁,“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如今的林小姐如願得配張大公子,張問陶也猶如倦鳥歸林,感嘆為“我有畫眉妻,天與生花筆”,從此,也成就了世間一段好姻緣,二人還被列入中國歷史上才華卓絕的十對知音夫妻。

房幃何必諱鍾情,窈窕人宜住錦城;

小婢上燈花欲暮,蠻奴掃雪帚無聲。

春衣互覆宵寒重,繡被聯吟曉夢清;

一事感卿真慧解,知餘心淡不沽名。

一對恩愛夫妻,如天上神仙眷侶,直讓人羨慕得緊,而張問陶更是詩意陶然,稱其為“林下猶逢謝女才”,對這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可閨中畫眉,可共賞詩畫的知音,在他很多詩作中盡得展現,且不諱房幃鍾情,反而愈加地益顯純真。

張問陶上有一兄下有一弟,他們這一家人可謂都是詩書傍身,相互詩歌唱酬,其樂融融,而兄弟們所娶之妻皆是才女,一時成為蜀中罕見之“三兄弟三妯娌詩人”。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而張問陶對科舉還是很熱衷的,他在鄉試入圍後,繼續前行,赴京師再戰,終於在26歲時高中進士,並被授翰林院庶吉士,這是士林之人最為欽羨的仕途正道。張問陶是為詩而生的,他於詩所下功夫最大,不僅目之所及便詩情來襲,而且每到一地定有詩作,或流連風景憑弔古蹟;或借景抒懷或寄詞壯採,他對自己的詩作也頗為自負,曾言“詩中無我不如刪”,好狂放!

他與石韞玉、洪亮吉等名士為同年進士,洪亮吉就不說了,被譽為“大清第一硬漢”,詩文了得,二人酬唱甚多,有數十首之多;而石韞玉則是著名的文學家和藏書家,二人才高八斗,卻對張問陶佩服之至。石韞玉曾在詩中讚譽張問陶為“西川張船山,盤盤大才子”,並整理刊印了《船山詩草》,使得張問陶的詩得以流傳。

也許是張問陶狂放的性格不為世所容,他的仕途並不順利,官做得並不大,最高官職為山東萊州知府;但他關注民生,同情民眾,所作詩歌中反映了在“康乾盛世”之後,帝國日趨沒落,生民艱難貧苦的社會現實。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石磴縈紆戰馬粗,入山符疊闢兵符;

殺人敢恕民非盜,報國真愁將不儒。

豺虎縱橫隨地有,貂蟬恩寵愧心無;

荒寒驛路匆匆過,焦士連雲萬骨枯。

這是名為《戊午二月九日出棧宿寶雞縣題壁》組詩中的一首,這組詩共寫有18首,是他由北京回遂寧時路途中,見到生民塗炭,民不聊生時的有感而發之作,反映的當時社會的現狀。

張問陶主要生活在嘉慶帝時期,這位優點和缺點都不明顯的平庸皇帝,最大的功績莫過於解除了康乾之際的“文字獄”,倘如張問陶的這詩早個幾十年,怕是要引來滅族之禍的,這完全是給當朝抹黑嘛。

他無疑是個愛民又清廉的好官,據地方誌記載,他在萊州任上,“櫛風沐雨,跋山涉水,深入所轄七邑瞭解民情,並清理積案,考試童生,獎掖後進。”因我未曾讀得,權錄於此。

他最後辭官的原因也是因為為民請命,時值地方受災,他請“減免緩交稅租,併發放積穀,以賑濟饑民。”因與上司不合,自覺襟懷難展,遂鬱郁不自得,以病為由辭官而去。

二十三年指一彈,非才早愧不勝官。

雲衣久已輕如葉,虎背抽身也不難。

人人皆言為官難,或雲騎虎難下,或言身不由己,但張問陶卻全都不以為意,如陶淵明一般,不願心為形役,虎背抽身;更難得的是,臨行前,他繫念萊州歉收,百姓飢貧,便傾盡自己歷年積蓄,捐谷七百石賑濟饑民,此等胸懷,能有幾人?

天意蒼茫地苦貧,救荒無策愧臨民,

辭官也作飄零計,懺爾流亡一郡人。

雖然辭了官,但他還是心繫民生,對目及之遊民的困苦亦是滿滿之同情,我們從他這首《平度昌邑道中感事》的詩中可以讀出,張問陶的憂民之情,如纖纖愁思,筆筆點染在那薄薄的紙箋之上。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其實,於他的政績史載無詳,倒是民間對他任上的斷案有著很多的傳說和故事,如“拒姦殺人案”,“罰喝洗澡水”,“喝酒審無賴”的一堆,至今者為人津津樂道。

據說他斷案手法凌厲神準,推理手法縝密無失,令人歎為觀止;特別是他所寫的判詞,簡切透闢,後人奉為典範,曾多次編選印行,甚至將他列為歷史上與包拯、狄仁傑齊名的三大神斷之一。

辭官後的張問陶並未回故鄉遂寧,他為官的清廉,兩袖清風,辭職後連回故鄉生活的資費都不夠;恰逢在揚州做官的同鄉向他發出邀請,張問陶便舉家南遷,寓居江南。

“絕口不談官裡事,頭銜重整舊詩狂”,張問陶在江南的時光中,或遊歷江南美景,或潛心著述,也迎來了他創作的高峰期,但,他的文字已於悲愴之外,添染了幾分宿命的色彩,與其前期的慷慨激昂的情懷,形成鮮明對比。

他被譽為詩、書、畫三絕才,他書師米芾,險勁放野,別具一格;畫近徐渭,不經意處,皆有天然;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詩,“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並以詩名振海內外。

他的詩被大名士袁枚贊為“沉鬱空靈,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這評價著實不低,之所以有此高贊,緣自於他同袁枚一樣,主張詩歌應有靈性,實則是與袁枚的“性靈說”一脈相承,他在一首詩中也道出了他詩作秉承的自然真意。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躍躍詩情在眼前,聚如風雨散如煙;

敢為常語談何易,百鍊工純始自然。

將常語提煉為天籟之句,這也是張問陶崇尚自然的典型詩風,其詩大都寫得清淺靈動,當代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曾雲:“袁枚,蔣士銓,趙翼號稱乾隆三大家,但蔣士銓成就不及袁、趙,風格也不同,故以張問陶代替蔣士銓,方名副其實。”

看來,鍾大師覺得張問陶才應該列入乾隆三大家,從中也可看出,張問陶的詩同袁枚確有相似之處,因為他自己也明確說道:“傳神難得性靈詩”。從前代評價看,這張問陶的聲名不可謂不高,各大家也將其置於“詩宗”之地位,但這畢竟是圈內人之論,於民間而言,能識得張問陶之詩者百無一人,就一般詩詞愛好者來說,怕是沒有人能背得他的一首詩,這也是件很令人尷尬之事。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再有,地域怕也是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四川地處盆地,一直都偏離於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雖然在文化上有著自己的特色,但卻也有著被長期忽視的因素。

自順治到道光的百年間,四川總共只有425人考中進士,相比於江蘇,僅狀元就過半百的文興之地,怕要遜色不少,四川在朝為高官且有詩名者幾無一人,而張問陶的聲名也是在他的朋友圈,如袁枚及洪亮吉的推崇下,方被人識得,但畢竟影響有限,最多可以說是在專家層面上徘徊。

張問陶詩名不彰其實也不奇怪,就一般人來說,背的是唐詩宋詞,即使那元曲,除了句“枯藤老樹”,又如何能多背出一首?更何況明清的詩作了,怕只有如《石灰吟》《竹石》寥寥幾首,最多再加上龔定庵的“天公”或“護花”了。

張問陶:京漂才子張船山,被譽為繼李白和蘇東坡之後的蜀中大詩人

張問陶 蘆溝折柳圖柳亞子先生曾有句,“猛憶船山詩句好,白蓮都為美人開”,詩歌界的張船山,如思想界的王船山,他為後世留下了三千多首詩,詩中有著他不屈的風骨,也有著他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悲歡;他不爭名逐利,看天空雲聚雲散,自庭階徐步向前。就我的感覺來說,真正要讀懂詩,清代的詩歌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浸潤其中,定能感覺到,其不輸唐人高處者多多。

所以,要探索詩歌精華,不能不讀清詩,若要讀清詩,是繞不過“性靈”詩派的,自然,也繞不過這“世外清名原第一,不修花史亦流傳”的張船山!好像近年來,這張問陶與《紅樓夢》又扯上了瓜葛,具體因何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是同那續寫《紅樓夢》的高鶚為同榜進士,二人是同事又是好友,也有人說高鶚是他的妹夫,不知真實性有幾何?

至於其它,就不清楚了,我不是紅學行家,僅僅是看過兩遍小說而已,這高精尖的課題豈是我這樣的人能為之,還是趕緊打住為好。

TAG: 問陶船山遂寧張問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