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另一種開啟方式——漁歌子

33、漁歌子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

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西塞山前白鷺飛,

古詩的另一種開啟方式——漁歌子

桃花流水鱖魚肥。

古詩的另一種開啟方式——漁歌子

青箬笠,綠蓑衣,

古詩的另一種開啟方式——漁歌子

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的另一種開啟方式——漁歌子

理解: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於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摘自“古詩文網”

平日裡教孩子讀古詩,孩子往往是死記硬背,不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也無法體會到詩詞的美。

為了讓孩子用心去理解和體會,於是,每一首古詩,都是詳細解釋給孩子聽,然後,用相適應的圖片找給孩子看。孩子天生就喜歡看繪本型別的圖畫書,因此,希望能透過看圖學古詩,讓孩子浸潤在古詩種。

每天用心養孩子

will be better

END

TAG: 漁歌子張志西塞山鱖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