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拓撲之匣

推薦

.Q&A

/

冷廣敏

冷廣敏,拓撲之匣

藝術家冷廣敏

冷廣敏,出生於1986年,2013年其首次個展“看見表象:冷廣敏個展”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推出後,近年的重要個展和參與的大型國際藝術專案包括:“冷廣敏”同名個展(2014,北京)、“冷廣敏:完美破壞”(2017,北京)、“冷廣敏:漣漪”(2018,東京)、“指南針:中葡當代藝術大展”(2018,里斯本)等。

2019WESTBUND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全展位以藝術家冷廣敏個人專案的形式呈現了藝術家冷廣敏近一年以來的最新思考和創作,展覽所呈現的作品更加側重形式語言和敘事結構的貼合度,以“熵”為敘事線索,表現了物質消耗,能量運動的過程。此次個展在西岸藝博會中也備受關注。

拓撲之匣

文、採訪丨王智一

情境的最為重要的特性是,對於這種情境內的個體來說,什麼是可能的和什麼是不可能的。個體的心理情境的每種變化正是意味著這點——某些以前“不可能的”(或“可能的”)事件現在是“可能的”(或“不可能的”)。

[i]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個展”2019WESTBUND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展位現場

畫作懸在紅牆之上,就像一面面風景迥異的紅鏡。讓時間回溯到2013年,當冷廣敏初次開啟那個匣子。藝術家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生活中周遭的情景,乃至平時起居所使用的種種現成品。都是些被大家日常所忽視的普通物體:視窗,簾幕,門戶,杯盞,傢俱……這其中,他使用紙張糊裱在亞麻布上,然後在紙面上繪製所需圖形。同時,藝術家以刀代筆,逐漸刻畫出物體上的痕跡乃至細節,並重新讓覆蓋在顏料底下的部分紙面露出。在留存的質感中,冷廣敏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描摹發現了一種結構,是關乎物質的。而在這種物質的結構中,層層掩飾之下似乎又藏著一道鑰匙——在畫家開啟了拓撲之匣後,繼而,縈繞出了另一種情景,勾連起藝術家不斷描摹、刻畫的慾望——畫面中,那些從表面上看上去只是“出”或者“入”的結構,被不斷推演,藝術家更像是一位魔術師在施法,描摹出情景中的“可能”或“不可能”。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個展”2019WESTBUND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展位現場

那麼,什麼是現實中的不可能?似乎應當先從“可能”談起,冷廣敏其實正在透過繪畫與我們分享拓撲思維的另構。在歷盡早期學院創作的探索中,藝術家早已不囿於自己面對寫生之物的侷限性。在那些藝術家標誌性的“舊傢俱”載體中,痕跡與形體並駕齊驅,殘存的不僅僅只是一把椅子,更流露出某種儀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在冷氏的畫面中雖然仍舊出現關於繪畫性質的物體母題,但同時它們已然被畫家用藝術的手法剔除某種現實性,進而被賦予更多的想象:不同的物體傳遞著相異空間的流體,藝術家並不單單滿足於描摹一個日常情境,而是採用更為大膽,果決地方式來新構一種超現實的氛圍。他試圖將物與物之間的聯絡,透過自己所虛構的想象重新啟用,所有“物”的特質都被涵蓋進入了“現實物”與“精神物”兩個層面,這份虛與實之間的嫁接,擊穿了“真實”與“幻想”的壁壘,從而將現實中的“不可能”轉述成為畫面中的“可能”。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個展”2019WESTBUND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展位現場

而這,顯然需要更為卓絕的想象力,因為畫面從現實已經跳脫進入到虛擬的異空間。在新作品的赤純場域中,冷廣敏不斷透過顏色形體的磨合與消弭來體現出自己腦海之中種種物質的角力。在畫面內,我們能夠很訝異的發現,當繪畫上升於感知,藝術家似乎只是在透過拓撲學的路徑在傳遞感知學的原理。藝術家對於“力”的把控和感知,讓畫面中出現的種種“不可能”,那些“不可見之力”變得無處遁形,已然被作為另一種現實“實現”。它們被訴諸於感性領域,相較於藝術家的冷靜處理與剋制,其思維線索上對抗的激烈程度,無疑顯得更加激烈與灼熱。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個展”2019WESTBUND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展位現場

繼而,讓我們重新回到拓撲之匣被開啟的瞬間。整個的系列開啟了全新的序章,在不同的質感包裹之下,繪畫很難說謊。當畫面表皮所包裹著的質量與能量相交,時間性的流淌與物質性的斑駁在畫面上相互對視,將“物質”視作證詞。藝術家的想象面臨著重新的集結,這是另一階段的挑戰,而凝結成為實體的顆粒——同時,也是新的果實,它們運動並凝結,存在於下一個嶄新的匣子裡,靜待著探險者的發現。

藝術碎片 對話 冷廣敏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個展”2019WESTBUND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展位現場

Q:

紅色,滿目的紅色,也很醒目,你好像對紅色有所偏愛?

談談這次最新的個展。

冷廣敏:

可以從顏色聊起,作品中也會用到大量的紅色,這與背景中的紅色發生呼應關係,我希望這兩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對顏色的選取很多是依據概念的,比如撲克牌就是紅黑兩個色調,帶花的植物就會選取紅色和綠色兩個概念色,有漩渦和水這個意向就會選取藍色。還有很多情況下兩個顏色反差強烈(比如紅綠)是為了空間劃分所做的標記。當然整體來講顏色是居於“服務位置”的,我所堅持的還是一種物質屬性的語言,一方面我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一塊塊有色的物體,另一方面概念上強調這種物質的狀態是“被撕裂的”。概括來說,可以理解為這次呈現的是一種鮮豔奪目的、富有生命的狀態與消亡的、被破壞的狀態的並置,這是我一以貫之的一條線索。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 湮沒(I)》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120cm

2019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湮沒(II) 》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 × 120cm

2019

Q:

在當前的繪畫創作中,哪些要素你認為是至關重要的?

冷廣敏:

“刀刻”的狀態與“色層”的狀態之間的關係是重要的。“色層”就像是皮肉,刀刻往往是平靜的、冷酷的。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暗流 》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200×150cm

2019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羽熵》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20 × 100cm

2019

Q:

我注意到你的作品中時常出現一些大面積的顏色區隔,比如這次的紅色,還有綠色。關於顏色,你一般是怎麼決定的?

冷廣敏:

我讓作品中的一些形象隱含在顏色裡面,就好像色塊裡隱藏的那些精靈一樣,這些不可名狀的東西構成了事物的存在狀態。而在這個狀態之中,有一個“過程”的延續在裡面,我把它看作是一種消解與消耗的過程,是一種物質上的殘骸。我透過顏色的區域,是想要把那些形體所淹沒,讓他們隱匿在裡面。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隱匿的結構-David》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左)40×30cm,(右)30×40cm

2019

Q:

那麼,顏色出現在這些形體之上,在創作中,你會如何進行取捨呢?

冷廣敏:

沒有特定的物件,每件作品的形象都非常偶然,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會首先讓我感興趣,進而找到具備這種細節的形象,比如“傾倒”這個細節。顏色的選取往往依據概念,比如植物題材多數選擇了綠色。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流淌的溫度》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所以,在你現階段的實踐內,你同時對哪些方向饒有興趣?

冷廣敏:

比如“運動”和“靜止”同時存在的狀態,裡面有種時間的厚度。再比如“平面”和“立體”的關係,平面作品中對空間的處理與立體作品中“真實的空間”怎樣呼應。這些其實和目前的作品關聯也很多。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灼熱的。。。》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20 × 150cm

2019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灼熱的空間》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50×60cm

2019

Q:

你認為自己的創作有“原則”嗎?

或者說,你怎麼看待繪畫中反覆出現的影象?

冷廣敏:

當然有,充滿了“原則”,這個原則要個人化,這一點很重要。“原則”我覺得是藝術家的狀態,甚至“充滿了原則”本身也是一種狀態。反覆出現並不能代表什麼,要具體的看,我個人作品中的形象是相對隨機的,經常出現的形象可能有一條完整的脈絡,也可能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Q:

記得你曾經談及,自己喜歡那些“有機械美感的細節”,你如何理解繪畫上的“細節”乃至心理層面的“細節”?

冷廣敏:

我當時的意思可能是喜歡一種“無感情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是對自身的一種消耗,但依然冷漠的進行中。心理層面的細節要和作品中的細節不斷的找到呼應的點,藝術家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在調整作品的細節來對應內心的細節。作品的細節要和作者的思想掛鉤,否則是沒有意義的。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消耗》

布面綜合材料

120×120cm

2019

Q:

或許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慣,當你在工作中會想哪些事?

描繪他們會成為你自己內心狀態的可信證明嗎?

冷廣敏:

創作過程中會時不時走神的,會去想毫無關係的事情,但是不會和創作發生關聯,這種狀態下手感有時候更準確,因為人是放鬆的。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旋轉的》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50×60cm

2019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幻想》

布面綜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當繪畫被人所觀看,你認為哪些是重要的抑或是哪些不重要?

冷廣敏:

在觀看中,“誤讀”很重要,“誤讀”引發的思考正是藝術的好玩之處,在這裡對錯不重要,完全掌握藝術家的所思所想並不是特別重要。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聲波》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120cm

2019

Q:

作品的命題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留意到你作品的命題中,具有一部分的迷惑性與邏輯性,那麼,關於作品命題你是怎樣決定的?

冷廣敏:

我倒是沒有主動試圖製造迷惑,而是對發現具有迷惑性的現實,加以“寫生”,每件作品都有很偶然的命題,會非常不一樣,我比較在意真實的個人體驗,創作方式是為這種體驗量身定製的。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有夾角的空間》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50×60cm×2

2019

Q:

我能感覺到你的閱讀習慣對創作的裨益,平時愛看哪些方面的書?

隨便聊聊,最近的有什麼可以推薦的?

冷廣敏:

沒什麼特別的偏愛,不過我對明清小說的語言結構,記敘方式挺感興趣的,古人的文化狀態和今天的差異性也很有意思。古文的力量也比較到位,一個字有時候可以很生動,耐人尋味,我比較喜歡志怪的,像《聊齋志異》,比較貼近我對古代的想象。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視窗的小提琴手》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200×150cm

2019

Q:

透過創作,你期望得到什麼?

冷廣敏:

其實就是工作帶來的滿足,這包括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相關的其他活動,比如與人分享以校對自己,我覺得都是和創作相關的、我想得到的一種生活方式。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漩渦》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120cm

2019

Q:

繪畫存在了許久,我覺得這可能歸功於它們與空間的共生關係。

那你認為自己透過繪畫得到了自己想要獲取的能量嗎?

冷廣敏:

其實,我只稱作“我的作品”,是想要和“繪畫”保持距離,只談“繪畫”對我來說是一種不負責任,因為我想的很多東西不只是繪畫層面的。我更願意把我的實踐當作一種發生在平面上的,一種虛擬的雕塑,因為“刀刻”發生在“平面”上這一過程很重要。藝術需要“刻意”,來慢慢接近自己內心。一個人的作品就應該像一件衣服,隨著這個人的生長不斷調整,達到身體和內心的舒適,這是一個持久的過程。越“舒適”獲得的能量就越對。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隱匿的結構-KQ》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200cm

2019

Q:

還有個問題,好奇你下一個階段的創作計劃?

冷廣敏:

把現階段作品完整性再提升,同時做些立體的嘗試。其實一直我都有這方面的考慮,平面式的作品是虛擬的空間,那立體的空間就可以迴應平面的作品。再比如“刻一條線”是抽象的,同時也是具體的、物質化的,如果脫離“平面”可能會更有生命力。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亂入的椅子》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120cm

2019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痕跡》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50×60cm

2019

——————

[i]

《拓撲心理學原理》,庫爾德·勒溫著,竺培梁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p13

圖片致謝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及藝術家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拓撲之匣

冷廣敏,拓撲之匣

TAG: 冷廣敏布面丙烯藝術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