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陽王李文忠後裔明清分佈考——李氏文化

點選加入李氏大家庭

岐陽王李文忠先祖源自甘肅省龍山之西。

建炎年間,宋朝趙構皇帝統治時期,公元1127年至1131年的5年間,文忠先祖李豫舉家向四川遷徙,李良率眾向南遷徙至今安徽省,明光市,元代稱之為太平鄉。

有關明史專家論證,“朱元璋的前輩在公元1228年由朱初一領二子從句容通德鄉朱家巷出發,遷居於泗州,今明光地區。到公元1344年朱五四夫婦雙亡、朱元璋獨自一人入寺為僧,大約在5年中,朱氏家族先後遷徙至泗州、盱眙、五河(靈璧、虹縣)、鍾離之東鄉、鍾離之西鄉。以上朱、李兩家近200年間,曾同住泗州、盱眙、鍾離之東鄉與西鄉。其區域的劃分,建制的更換,在歷史的長河中,地界的變動,只是更換了不同的地名而已。以上區域名稱,仍然指今天的明光地區。另,明光在中國古代曾劃分為臨淮郡,所以,李文忠後代11世,襲爵臨淮侯。

文忠先祖與後裔,世居明光區域近800多年之久。岐陽王李文忠育三子,長子景隆、次子增枝、三子芳英。長子景隆世襲皇室爵位,直至明亡爵絕。

景隆後裔,明亡前期,景隆公第10代世孫李弘濟,襲爵臨淮侯,其為李文忠後裔的最後一代侯爵。

文忠的父親,隴西王李貞,屬岐陽李氏的第一代世祖;岐陽王李文忠屬第二代世祖;曹國公李景隆屬第三代世祖,臨淮侯李弘濟屬岐陽李氏第12代世祖。

(一)文忠長子,李景隆支系,明亡時,岐陽李氏九修宗譜中記載,這一支系奉命遣散。

岐陽李氏第12代世祖,李弘濟、宏源、弘沛、弘澤、宏湛、弘、弘潤, 有兄弟七人。李弘濟簡略:明襲侯爵,官為南京守備提督操江,監管巡江事物,中軍都督府印事,特近榮祿大夫,柱國太師,育有四子,祖述、祖模、祖楷、祖棠。

弘濟長子祖述,明亡時遷徙至北京西郊,居住北京彰儀門外的泥漥村,清廷授祖述資政大夫。祖述長子,德燦,岐陽九修宗譜,泥漥村的譜頁記載:清政府授李德燦資政大夫,康熙十四年(1675),駐防京口,即南京浦口。後移居江寧,江寧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南部,東與句容市接壤,東南與南京市溧水區毗連,南與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銜接,西南與安徽省馬鞍山市相鄰,西與安徽省和縣隔江相望,從東西南三面環抱南京。德燦授命滇中討逆。

滇中地區

指位於雲南中部的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四個城市,包括雲南省中部以昆明為中心的部分地區。其後代定居雲南。(請查明光岐陽九修宗譜,第一卷世襲,第十一頁)

次子德耀,年方十七,清政府授四川成都府,大邑知縣,歷任泗洲知州,

子孫分佈四川大邑縣。

德耀子,延基、延埰、延塽。

李延基,清末任福建泉州府南安知縣,四川緜州知洲。其三兄弟子孫分佈福建、江西、廬州。

弘濟次子祖模,明亡時隱居今安徽省和縣石跋河鎮,此係初始以打魚,擺渡,砍材度日。

(二)文忠次子李增枝,約生於1370-1448年前後,明初任前軍左都督。永樂初,遣增枝與景隆,往荊州整肅兵備,撫安軍民。增枝各處私立莊田,每莊蓄佃僕無慮千百戶。永樂二(1404)年12月,周藩以前隙核告景隆圖謀不軌,增枝與兄景隆被

禁錮私第

。特赦後遷居合肥,今肥東縣白龍鎮李大戶,原合肥梁北鄉金城村,更名李煥,配郝氏,生子三,即李憲、李睿、李旭。至今,李增枝後代,大部分定居合肥周邊。

(三)文忠三子李芳英,授命中都正留守,駐防鳳陽。留守支後裔,大部分世居明光,三兄弟均為朱元璋賜名。以上文載,均為明光岐陽李氏第九次修宗譜為實。

(四)山東、棗莊市、臺兒莊地區,至今先祖無從考證。今提供點滴,僅供岐陽族人參考。

明亡時,岐陽李氏十二世祖李弘濟,明末為最後一代臨淮侯,弘濟公有兄弟七人,其眾兄弟為躲避清廷的追剿,此支系四處遣散更為眾多。

若如今山東臺兒莊為弘濟公近族?那遷徙山東臺兒莊,今稱遷居一世祖,應為岐陽李氏第十二代輩份,弘字輩,餘下輩份理應以此類推。從族譜的歷史記載來看,也沒有更充足的理由來證實“臺兒莊”遷居一世祖屬於哪一代輩份?

另,明代統治的276年間是朱家的天下,除了朱家的皇帝能逼使岐陽李氏家族東躲西散,匿名埋姓,還有誰能有如此淫威?宗譜中更沒有文字記載,李家的遣散屬朱家的皇帝所為。那唯一的理由就是明亡爵“絕”,清室入關,岐陽李氏為躲避亡國戰亂之災,而隱名埋姓,奉命遣散它鄉。

今山東臺兒莊的岐陽李氏先祖,若按“弘”字輩份排列?為屬第十二代。從明萬曆帝朱翊鈞欽賜二十字輩,

宗邦弘祖德,延世承天澤,大國永亨嘉,公輔懋偉績

,此二十字輩岐陽裔孫已延用六百多年。在臺兒莊的岐陽宗支,繁衍至今一直沒能使用“欽賜”的輩份。“遷居一世祖”(實名無考)生守臣公、守順公、守信公,三兄弟為老三房。山東臺兒莊地區“遷居一世祖,若是“弘”字輩份,那李氏三兄弟的守字輩將為李祖臣、李祖順、李祖信,以祖字輩份向下代排列。

明光宗譜的續修,仍用六百多年前的原譜為基礎。國明目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續修宗譜仍供奉李貞為岐陽李氏一世祖,李文忠為二世祖,李景隆、李增枝、李芳英為三世祖,宗字輩為岐陽李氏的第十代先祖,後世字輩以此類推。

山東岐陽裔孫,長房守臣公、二房守順公、三房守信公、各支系世居山東藤花峪周邊既棗莊、山亭、騰州等地。三房守信公隨母南遷至磨石樓、官莊(棗莊市臺兒莊地區)、另分散居地江蘇省旗三、賈汪等地區。此文,並不能作為山東貴支系尋祖續譜的確切依據,今日之淺談,僅供山東李傳凱先生修譜時為參考之用。

(五) 近日道聽途說:李文忠的後代有一支系在山西,可能是駐防山西時留下的後代。60年代的中期,並豎有石碑,李文忠的木刻雕像。保護雕像的岐陽家人,在此期間,慘遭迫害。

附註:岐陽王李文忠之父李貞薨後,追封隴西王。由於李貞、李文忠父子的功勳顯赫。朱元璋頒詔,追封李貞的父親李七三為岐陽王;祖李父六二為岐陽王;曾祖父李五二為隆西王。之所以,李貞、李文忠的後代,均被世人稱之為岐陽李氏

TAG: 岐陽李氏世祖李文忠輩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