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美,並知其所以美——讀《觀看繪畫》

在克拉克看來,“藝術不是棒棒糖,更不是一杯蒔蘿利口酒。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含義,或是其中我們能夠理解的那一丁點,必須透過聯絡於我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增加我們的精神能量。觀看繪畫需要積極地介入,而且在初始階段,還需要一定量的訓練。”

知其美,並知其所以美——讀《觀看繪畫》

克拉克如同一位藝術作品的導遊,把傳世名作美的細節提煉出來,讓觀賞者不但知其美,而且知其所以美。讀了此書,用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等詞來形容,並不誇張。

“米開朗基羅的線條和提香的色彩。”這是 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丁託列託(Tintoretto,1518——1594) 寫在畫室牆上的話,說出了兩位大家的亮點所在。面對一幅名畫,除了畫家鮮明的個性特點,需要從細節處解讀的還有很多,克拉克選取了十六幅傳世畫作,把美的細節和內涵解讀給觀眾。

對委拉斯開茲的《宮娥》,克拉克從空間佈局、人物眼神、人物姿勢等角度,進行了細膩的分析,並指出委拉斯開茲“含蓄矜持”的風格,從索福克勒斯、王維的作品中可以體驗到。這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中國文藝理論相呼應,與古希臘悲劇共情。由拉斐爾《捕魚神蹟》,克拉克總結出拉斐爾藝術兩大特色:一是流暢的運動感,二是每一形式中都給人以滋養的豐盈感。而華託《熱爾桑的招牌》的神秘之處,克拉克認為,在於色調與色彩的交相輝映所散發出的一種奪人心魄的美,以至於任何嘗試性的分析都顯得愚蠢而粗俗。從透納的《大宅內景》,克拉克發現了作者用色彩的漸變再現可見的世界,由其自然天成之處,聯想到了莫扎特的音樂。繪畫、文字、音樂的藝術通感,在克拉克的藝術解讀中佔據重要地位,

《觀看繪畫》和《何為傑作》同為克拉克藝術欣賞普及性讀物,可以參照著讀,比如華託,兩本書均提到法國天才畫家華託的《舟發西苔島》。

知其美,並知其所以美——讀《觀看繪畫》

舟發西苔島

37歲早逝的華託,以“快樂的輕浮”,成為洛可可風格的大師。這幅畫約創作於1712—1717年,現存法國盧浮宮。克拉克認為,幸福對日常生活至關重要,“我希望沒有人會否認華託的《舟發西苔島》是一幅傑作。儘管有評論家在其中發現些許微妙的憂鬱,但他無疑是一首讚美幸福的詩篇。”對於華託作品傳達的“憂鬱”,英國的E。H。貢布里希亦有同感,他在《藝術的故事》中選取了華託的《遊園圖》,指出:“它呈現的是一種美妙而近乎憂鬱的平靜景象。”“華託用優美風流的景象豐富了我們的想象寶庫。”(廣西美術出版社《藝術的故事》P454) 華託曾研究過中國的《百戲圖》,畫過一些中國景物和人物畫,反映了他想象中的東方。武斌在《文明的力量》一書中寫道(廣東人民出版社,P208):“在技術上,華託在許多方面借鑑了中國畫法,給風景畫注入了一種獨立的生氣。”並引用德國的利奇溫在《18世紀中國與歐洲文化的接觸》一書中的論述:“華託喜歡用單色山水作為畫的背景,這正是中國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在《觀看繪畫》中,克拉克對畫家的個人性格也多有提及,如提香“聲名狼籍的精明和算計”、委拉斯開茲“看不出任何激情、嗜好,抑或其他的人類弱點”、華託的“驕傲、精緻、獨來獨往”等等。雖然“畫如其人”的說法失之簡單,但藝術家的性格與作品之間存在關聯,當是不爭的事實,也是認識分析作品的一個角度。

知其美,並知其所以美。這是克拉拉藝術史作品的魅力所在。

TAG: 華託克拉克開茲發西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