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筷子” 是東方古國文明程序中的典型標誌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發展的里程碑。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中國傳統餐具,卻蘊含了古代祖先們的智慧以及生活情趣。“筷子”被髮明和製造出來之後,古代飲食文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原始社會時期由於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原始人類思想意識尚未有開化。所以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人類,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飽穿暖。他們不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並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

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隨著原始社會程序不斷向前推移,以及原始人在不斷與大自然鬥爭的過程中,所積累下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逐漸加深。人們開始由被動接受大自然的饋贈,逐漸轉變為主動創造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由原始人向智人轉變的關鍵階段。

筆者認為當古代人類進入智人階段之後,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思想意識,都在向更高更強的階段發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人類開始對生活中的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只吃“生肉”的飲食習慣,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身體需求和味蕾了。

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在這種前提下人們開始用火烤食物吃,會使用“火種”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飛躍。至此生活於原始社會以及上古部落中的人,不僅吃上了烤熟的食物,同時也逐漸提升了身體素質。這為人類進一步征服大自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陶碗”誕生人類飲食文化步入餐具時代

“火種”出現之後用泥土燒製的陶器開始誕生。據史料記載這個關鍵階段,其實就是新石器時代。生活於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就已經掌握了使用泥土燒製陶器的技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陶碗,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自從“陶碗”問世之後,人類終於實現了飲食文化上的跨越。同時“陶碗”也是古代飲食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至此古人開始了使用餐具吃飯、喝水的新里程。當然新石器時代不僅有“陶碗”,而且還有可以用來盛水的“陶杯”。

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1。新時期時代的“陶碗”

新石器時代的“陶碗” 與現在所使用的碗大小差不多。也是上寬下窄的結構但碗底並不平整,而是一種類似於鍋底的形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當時的“陶碗”,只能用手托住才能使用,主要的作用就是盛裝食物和水。

直口、施釉不到底、基本無紋飾,是新石器時代陶碗的主要特徵。雖然並不具備後人所提倡的藝術精神,但是陶碗的出現卻將人類的飲食文化,真正從“茹毛飲血”的原始時期,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文明時代。

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筆者認為隨著時間不斷流逝朝代不斷更迭,古代社會的生產力也在不斷提高,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人類的意識和思想逐漸形成並完善。“陶碗”與“陶杯”也逐漸,被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商周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所以在這個階段人們所掌握的技術,以及可以獲得的資源相對來說更多。當時的人們已經制造出了青瓷製品,“瓷碗”就是商周時期人類智慧的一個集中體現。

古人何時開始用餐具?探尋古代餐具的演變和發展

相比較於用泥土製成的陶碗來說,瓷碗不僅質地上更加堅硬,外形以及顏色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時期生產和製造出來的瓷碗,並不僅僅是一種可以盛裝食物的器皿,同時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件藝術品。

2。商周“青瓷”碗

尤其是隨著製造瓷器的工藝逐漸完善,以及人們的審美思想逐漸提升,瓷碗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飯碗”了,而是形態各異、顏色多變、紋飾精緻的藝術品了。而且隨著時代不斷演變,瓷碗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多。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飯碗之外,還有湯碗、菜碗、茶碗,以及盛裝菜品的瓷盤等都應運而生。但商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瓷碗,基本上都以“青瓷”為主,被後世人所推崇的“青花瓷”製品,其實也是從“青瓷”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來的。

這段歷史時期內的“青瓷”碗,最大的可以與現代的“青瓷”魚缸相媲美,而最小的青瓷碗也就是茶盞,也與現代人使用的“一口悶”茶碗大小類似。之所以要重點強調商周時期青瓷碗的大小,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古人制造青瓷的高超技藝。

從陶碗到青瓷碗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人在飲食文化上的創造力。雖然這兩種不同材質的碗主要的作用還是盛飯,但是人們已經將碗的功能,逐漸從實用性上向精神文化上轉變。

筆者認為這種以古代飲食文化為基礎的餐具變化,其實也說明古代人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民以食為天”的重要作用和歷史意義。尤其是周代所制定的《周禮》,不僅涵蓋了國家統治、祭祀、禮儀等方面的內容,同時也有關於飲食文化方面的記載。

唐朝制“碗”歷史與飲食文化發揮在那

唐朝時期由於政治比較開明,經濟和文化方面的發展非常繁榮,同時也帶動了飲食文化的發展。如果從餐具演化角度來看唐代的影視文化,不難發現唐朝時期的碗器型別非常多。不僅有比較普通的直口碗,而且也有撇口、葵口等碗型。

這個時期市面上所流行的碗,不僅碗口形式多變碗底也多為平底。但“玉壁底”和“環條形底”,依然是當時碗器設計的主流風格。這不僅增加了碗的實用性,同時也更加有利於飲食文化發展。

因為碗這種可以盛裝主食,以及其他菜品的器皿得到發展之後,依據碗型所創造出來的食品,也逐漸在大唐流行起來。唐朝時期所生產的碗器不僅施釉接近底部,而且在重要場合使用的碗,還會施滿釉並且帶有一些紋飾。

宋代“瓷碗”中的飲食文化精髓

“碗”這種一開始只用來盛裝食物的器皿,在宋朝的時候被賦予了更多意義。由於宋朝手工業特別發達,而且以手工業為生的小工業者也特別多。所以宋朝時期的“碗”不僅更具特色,同時也迎來了一個全民用碗的大好時代。

“宋碗”的形狀主要以,“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四種樣式為主。碗口的直徑可以根據需要做大做小。由於宋朝的繪畫技藝等到極大提升,所以即使是制碗的手藝人,也可以畫出千姿百態、形象各異的紋飾。

但主流紋飾主要有“嬰戲、動物、植物、文字”四類,一般都會描繪於內外壁或內底心上。這不僅有效提升了“宋碗”的藝術價值,同時在民間也掀起了一股,收藏“宋碗”的熱潮。

“宋碗”很少有不上釉色的時候,釉色多以“青、黑、醬、白”四色為主。這種以單色為基礎的色彩體系,不僅體現出了“宋碗”獨特的藝術價值,同時,也提升了宋朝陶瓷製品的整體藝術水平。

“元碗”和“明碗”的飲食文化傳承

元代人所使用的碗不僅體積比較大,而且厚度也超出大家的想象。這其實與蒙古族的民族風格有很大關係。粗獷、豪邁、不拘小節,是“元碗”的突出特徵。與當時的“宋碗”相比,“元碗”多采用印花以及刻花裝飾。主要的紋飾有駿馬、藍天、白雲等。

明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由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由於明朝是在打敗元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當時明朝的很多器物和風俗,記著都能夠看到元朝時的影子。

但是明朝時期的碗卻更有漢族特色,形狀多以“雞心式、墩子式”為主。當然也有一些口沿外向平折型別的碗,碗底的面積相比較於前朝來說比較小,但這不但沒有影響到使用功能,而且也讓“明碗”

看起來更具大國風範。

“筷子”問世讓古代飲食文化更具東方魅力

“筷子”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用餐時必須要使用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具有東方神韻,以及傳承飲食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象徵。雖然筷子是中國古代先賢的重要發明之一,但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用筷子吃飯,生活在東南亞國家的人,因為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在日常用餐中也使用筷子。

“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據《禮記·曲禮上》記載“羹之有菜者用梜”。這裡面所說的“梜”其實就是先秦時期的筷子。據《急救篇》記載“箸,一名梜,所以夾食也”,由此得知“箸”也是筷子的古稱。漢朝人所使用的筷子,就被古人稱為“箸”。

從明代開始這種被稱為“梜”或“箸”的餐具,才正式被命名為“筷”。這也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筷子的起源。在古代人尚未發明筷子之前,其實他們吃飯的時候,使用率比較高的餐具就是“勺子”。

中國人使用勺子的歷史人大概有8000年左右。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古代通用的餐具卻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梜”,據《雲仙雜記》記載“向範待侍,有漆花盤,科斗箸,魚尾匙”。

這段史料中所記載的“科斗箸”和“魚尾匙”,就是古代比較知名的兩種餐具,也就是現代人常用的筷子和湯匙。古代人之所以玩空心思,不斷研究和發明餐具,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飲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無論是先秦時期還是秦漢時代,由於中國古代飲食文化有了很大發展,所以在這些比較重要的歷史階段中,餐具的演變和發展也就是成了,古代飲食文化發展的代名詞。從“陶碗”出現之後就註定了,古代中國人的飲食起居,已經開始向文明以及文化方向發展。

結 語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這句話中的“民人以食為天”,在傳承了幾千年之後依然十分有道理。但是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就會得知“民人以食為天”的發展基礎,其實就是古代餐具的誕生以及演變。

如果沒有餐具古代人只能用手抓東西吃,在這種前提下不僅無法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同時也很容易影響人類意識和思想進步。只有新石器時代的“陶碗“誕生之後,人類的飲食文化才得到了啟蒙,並且逐漸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現代,碗的材質、種類、樣式、紋飾,以及所表現的藝術價值,其實都能夠體現出飲食文化的發展精髓。尤其是後世人在古代飲食文化以及餐具的啟發之下,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餐具,其實都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

【參考文獻】

1。傅小平 《中國古代餐具研究》

2。萬聖丹《宋代陶瓷食器生活對現代陶瓷餐具設計的啟示》

3。黎虎《略論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研究》

4。《中國食文化四大貢獻之四——造福華夏譽滿海外的中國瓷器》

TAG: 飲食文化陶碗餐具筷子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