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我來講 “八棵樹”——勤勞自信堅守 精神,我學習我踐行

學黨史,我來講 “八棵樹”——勤勞自信堅守 精神,我學習我踐行

甘青交界鰲蓋山下,八棵樹靜靜佇立在海拔4500多米的二指哈拉山口,此處常年結冰積雪,老一輩公路人一年四季在勤勞樂觀中堅守國道312暢通無阻。他們給前行的人帶來指引,給絕望的人們帶來希望。跨越70年,讓“八棵樹”精神在一代一代公路人之間感動、傳承。

我認為“八棵樹”離不開這三點精神,值得學習踐行:

一、頑強克己的堅守

1952年,鄭佔乾等老一輩們公路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來到二指哈拉山口,面對住地窩,喝冰水,啃幹饃饃的艱苦條件。他們沒有退縮,紮根在戈壁,堅守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下,以堅定的信念,強大克己的毅力,做到堅守。

從零起點中開拓,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中崎嶇前進,從艱苦條件下創造,在年復一年中堅守,並不斷髮展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懶惰懈怠,而是遇到困難自己開拓思路盡力解決。堅守成就了詩和遠方,堅守成了現在八棵樹偉岸挺拔的“身姿”。

二、千磨萬擊的勤勞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指的就是二指哈拉山,它海拔在4500米以上常年積雪,一年有8個月大雪封山,面對零下30℃風雪極寒的環境,要種活一棵樹是難以置信的。土地凍死挖不開,第一代公路人跪在地上,用爐棍、舀飯的勺子一毫米一毫米挖坑種樹。

現在條件好了,但在1973年嘉峪關公路段成立,全段只有小型卸貨車3輛,畜力刮路車5輛,21頭毛驢頭。那麼1952年老一輩公路人有什麼裝置工作,多半是背扛肩挑,寸步維艱的工作狀態。在老一輩公路人用洋鎬、鐵鍬等簡易工具、在地凍如鐵的惡劣環境中,千磨萬擊的勤勞苦幹下創造了現在綜合運輸四通八達的高質量公路。用攻堅克難的勤勞征服了年降水量88。4毫米,而年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的戈壁荒漠。

三、樂觀開朗的自信

老一輩公路人在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工具落後的條件下,保持激昂戰勝困難的樂觀自信,他們始終如一,眼裡帶著堅定、積極樂觀的感染身邊每一位同事家人,得到大家的認同與支援。成就“八棵樹”不滅的傳承。成就“八棵樹”的感人的情懷。

學黨史,我來講 “八棵樹”——勤勞自信堅守 精神,我學習我踐行

不管在哪裡,不管發生什麼。我始終踐行學習,老一輩公路人的勤勞、樂觀、自信堅守。用始終如一的初心來完成履職盡責、保通保暢的職責。

學黨史,我來講 “八棵樹”——勤勞自信堅守 精神,我學習我踐行

本報通訊員:楊建紅

TAG: 八棵堅守老一輩公路勤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