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唐代以前,能稱作佛經的,只有佛陀的講法總集,沒想到,深山裡一個叫惠能的文盲,卻憑《壇經》打破了這種“壟斷”,空前絕後,中原大地上,只此一人。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六祖惠能法相

貞觀十二年,惠能在新州出生。出生沒多久,父親病逝,惠能和母親艱難度日,沒進過一天學堂,二十四歲時還是一個賣柴為生的“樵夫”,這樣平凡的出身,貧苦鄉間到處都是,惠能到底有何異於常人之處,讓他逆襲為禪宗六祖,並與孔子、老子並稱“東方三聖”?

(一)

聞 法

看似平凡的一天,惠能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這天,惠能送柴薪的路上,無意間聽到一位客人在唸誦經文,當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心中頓時若有所悟,內心無比歡喜。

他趕忙上前詢問客人唸誦的是什麼,客人告知惠能唸誦的正是《金剛經》,並說五祖弘忍大師此時正在湖北黃梅縣講解此經。

惠能聽到五祖的名號,當下升起無比敬仰之心。追隨五祖出家修行的念頭,在此時就起了,並一發不可收。

惠能把別人資助自己求法的盤纏用來安頓好母親,便踏上北上求法的路。從嶺南之境到湖北黃梅,此間一千二百餘公里,惠能走了三十多天才到,馬上就能見到傳說中的五祖,惠能心中激動萬分。

但見了大師,卻被迎面潑了盆冷水。

五祖問:“你從哪裡來?來找我做什麼?”。

惠能恭敬回答:“弟子自海南嶺南來,不求其他,只求做佛”。

五祖聽後突然變臉:“你一個閣僚,南蠻子,還想成佛啊?”

面對意外的質問,惠能不卑不亢地接道:

人的身體有南北之分,但是佛性不分南北,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

五祖聽了,知道惠能根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跟他多交談幾句,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心惠能日後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於是便把他打發到碓坊舂米,惠能未能如願出家。

(二)

悟 道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再加上惠能生得矮小,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間拴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惠能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一日,弘忍大師去問惠能:“幹這麼重的活,可覺得辛苦?”

惠能答道:“

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覺得苦

”。

弘忍聽了十分滿意。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此時,東山禪寺因一事沸騰起來,五祖用“徵偈”的方式挑選衣缽傳人。弟子將自己修行所得凝練到四句偈子裡,最優者便能獲得五祖的衣缽與心法傳承。

大師兄神秀因資質超群,得到衣缽自是毫無懸念,其他弟子們認為徵偈已沒有必要,直接讓神秀大師兄作出一首交給師父便可。

深夜,大師兄神秀行至禪院南牆,提起毛筆,作出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此偈一出,眾僧傳頌。

但弘忍大師卻悄悄對神秀說,並未見性,還在門外,又給了他幾天時間重作一首,神秀一籌莫展間。

在碓房默默無聞八個月的文盲惠能,也想請別人把自己的偈子寫到牆上,可沒想到,卻遭到侮辱:“你一個舂米的也想做偈?真是稀有的事呢!”

惠能機智回到:“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視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則有無量無邊罪

”,字字擲地有聲,惠能這一回應,實在漂亮。

之前輕視惠能的人,痛悔不識泰山,拿起筆就替惠能寫偈,於是流傳千古的名偈出現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四個肯定,惠能四個否定句,針鋒相對,偈一出,寺院炸開了鍋。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弘忍大師看到後,臉色大變,脫掉鞋子去擦,並嚴肅地告訴眾人:“這首偈子也沒有見性”,說完轉身就走。

但在五祖心裡,六祖的人選,定了。

弘忍大師來到碓房看望埋頭苦幹的惠能,

捧米問道:“這都是舂好的米嗎?”

“米已舂好,只是裡面還有些砂石和穀殼,需要用篩子篩掉”。

“米,需要篩過才是精米,人呢?”

弘忍大師目光如炬。

“人,正等師父印證了”。

弘忍大師笑著點點頭,拿起木棍敲了三下,惠能便明白其中密意了。

三更時分,惠能前去師父房間,這是第一次五祖對他傳講佛法,在師父講到《金剛經》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豁然徹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並一連說了五句話: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效能生萬法!

惠能開悟了,因緣已經成熟,五祖將心法與衣缽傳於惠能,也把禪宗的未來和命運交到他手上,可是對惠能而言,磨難才剛剛開始。惠能必須逃,沒想到,這一躲就是十六年。

(三)

隱 遁

惠能得到衣缽的事還是傳開了,隨後追討的隊伍就找到了惠能,打頭的就是僧人惠明。這人以前是個練武的將軍,力大無比,強行索要衣缽,見惠明怒氣難消,惠能就把衣缽放在石頭上,並對惠明說:

“衣缽就在這裡,如果你能拿得動,衣缽你大可帶回去”,奇怪的是,薄裟輕缽,這個昔日的將軍用盡全力也難以挪動一毫,惠明突然意識到,衣缽是找到對的主人了。

惠能隨即點化惠明,惠明受益頗多,因此成為六祖的第一位弟子。

為保護衣缽,陰差陽錯,惠能躲進了獵人隊。

在這個以殺為生的隊伍裡,惠能因來歷不明屢遭驅趕、因不殺生被排斥、因不吃肉被嫌棄、因不反抗被蔑視、因觸犯獵人的利益被再三陷害……可面對種種驚險的境遇,惠能內心不生噁心,他知道浪花雖巨,但瞬間消失;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報應迴圈毫無意義。日復一日的與世無爭,惠能的慈悲終於感化了獵人們。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十六年的隱沒,給了惠能足夠的時間向內求索、完善禪宗心法。惠能離開時說:“

不在困中,豈能脫困,未曾有迷,豈能有悟

”,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於修行而言,每一種經歷都彌足珍貴。

機緣已經成熟,六祖,要重出江湖了!

(四)

弘 法

惠能首先來到廣州寶華寺(今法性寺),看到兩名僧人因看到“經幡”飄動而論,僵持不下。一僧說“風在動”,另一僧說“幡在動”。

惠能聽後笑道,“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在動

”,兩僧人聽到惠能的解釋,驚歎佩服。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德高望重的寺院主持——印宗大師聽到惠能妙語,來到面前問道:“聽聞五祖傳人南來,想必就是行者了吧”。

印宗大師向惠能請教“佛性的本質”與“見到佛性的方法”,惠能一一細講,印宗大師聽後歡喜合掌,歎服道:

“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這位久居講壇的大德,內心激動,無比謙恭,願為惠能完成剃度,並且以師父之禮侍奉惠能。初來乍到的惠能,憑著高深的心法,真正做到了“以法服人”。

惠能終於示出家相,禪宗六祖的弘法大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五)

變 革

國學大師錢穆說,佛教內部另起了一個浪漫的大革命,而這個革命的首領竟然是廣州一個不識字的和尚。他究竟改革了什麼呢?

第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六祖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尋兔角”。修行之事,都是在自己的心上做功夫。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都要借事煉心。六祖一生傳奇坎坷,但每一種經歷都是因緣,也一定各具使命,終會有所收穫。

第二,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創立直指心性的“南禪”,認可頓悟的存在,“此心”明瞭,便已遠離了顛倒妄想,便遠離了雜染煩惱,不受慾望驅使,不受理性制約,走路、睡覺、幹活都可能突然開悟解脫。六祖雖目不識丁,但無論是砍柴或是舂米卻始終不離修行。

第三,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六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項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改革,在幾十年後“滅佛運動”時才證明,六祖的遠見卓識,太令人驚歎。

“三武一宗”滅佛,四位皇帝大肆破壞寺院,迫使僧尼還俗,所有曾經依賴政府得以發展的佛教門派、佛教典籍、寺院道場被破壞殆盡,連神秀的“北宗”也沒能倖免,而六祖的弟子多是遊方和尚,不依賴寺廟,不依賴文字,以頑強的生命力在浩蕩劫難中倖存,一枝獨秀。

滅佛運動後,六祖法脈以燎原之勢遍佈四海,“一花開五葉”——五派七宗,繽紛南北,神會、馬祖道一、百丈懷海禪師……那些閃耀千古的大德皆是六祖法脈的重要傳人,六祖也因此奠定了漢傳佛教的未來。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王維稱六祖為“世之至人”,他學習六祖的“禪學”,是將“禪”引入詩詞創作的第一人,“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詩中有畫,畫裡有禪意。

柳宗元稱“天下凡言禪,皆本曹溪”(曹溪為六祖弘法之地)。

劉禹錫稱讚六祖具有“無修而修,無得而得”的大智慧。

蘇軾一生被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卻熟讀六祖的《壇經》,愛不釋手,篤信佛教,一生不改。

六祖四十多年對禪的弘化,引起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如何逆襲為禪宗六祖?

六祖的真身,

至今依然端坐在廣東韶關南華寺,

千年不腐,令人驚歎。

願聞此文者,不忘六祖教誨:

“若能了悟自己心性,眾生就是佛,

若迷失了自己心性,佛就是眾生。

若悟了心性,你,我,他,

都會成為下一個惠能。”

TAG: 惠能六祖五祖衣缽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