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海南的土地廟

灶王爺、土地公、城隍爺是我國民間與民眾關係最為密切的三位神仙,分別管著家、一方鄉土、一座城邑。現在的農村還有年前祭灶的習俗,土地爺我在小時候還拜過,現在有的農村也還能見到土地祠或是土地廟,城隍則是城市裡的守護神,現今能儲存下來的城隍廟大都成了旅遊景點,原先的意義逐漸在消失。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社神,是民間的境地守護神。按理說像海口這種城市是應該有著城隍廟的,不過畢竟一座城市才有一位城隍爺,所以我在海口未能遇到,倒是在逛騎樓老街的時候,注意到即使在城裡高樓大廈的擠壓下,大街或小巷的一角,都能不經意間看到小小的土地公祠廟,大點的是一間房子,小點的只有一二平方米,共同點是都不缺香火,說明土地公崇拜在民間有著堅實的信眾基礎。下圖拍於騎樓老街附近的小巷子裡,裡面供奉的是白鬍子老爺爺形象的土地公塑像。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下圖拍於儋州的鄉村路口,供奉的也是土地公,雕像簡化為圖畫。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下圖拍於文昌市十八行村村口,土地公簡化為福德正神牌位。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下圖拍於三亞的國道邊,為一戶人家所立。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從城市到鄉村,從海口沿海岸線經文昌、瓊海、萬寧、三亞、東方、儋州一圈,只要你有心觀察,村口、路邊總有大小不一的祠廟,裡面供奉的神仙不一,但一定會有土地公的一席之地。金木水火土,五行公居末;天地人三才,三才位列中。土地公的民間祭祀,在海南無處不在。

村主廟或是境主廟

海南是個移民大省,古代來自福建省的移民特別多,所以海南方言與閩南話有很相近之處,福建移民不但把他們的宗祠文化帶入瓊地,境主廟民俗也移到了海南,下圖拍於福建華安,他們的境主公多為玄天上帝。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下圖為拍於萬寧市治坡村的村主廟。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下圖為拍於瓊海市的伯皇廟,可以看到神龕裡除了伯皇外,土地公也位列其中。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村主公或是境主公只管一個村,村主公大多為同姓村所供奉的最早移民海南的祖先,境主公則是該村的守護神,一般都是道教裡的神仙,還有峝主公則是管幾個村,說到這兒就避不開海南的民俗:軍坡和公期。

海南軍坡

海南方言裡面的公祖或是婆祖,就是神的意思,一般都叫公,公的誕辰就叫公期,為公過誕辰就叫過公期和吃公期,是海南一個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海南有的地方則稱為過軍坡,實際上軍坡基本等同於公期,只是說法不同而已。有種說法認為軍坡節產生於紀念海南歷史上著名的冼夫人,倒是不太準確,因為海南各地過軍坡節的日期都不相同,抬公巡村時抬的並不都是冼夫人的神像,而且各地供奉的是不同的村主、境主、峝主,另外從民俗的產生時間來看,公期顯然產生冼夫人封神之前。只能說軍坡節和紀念冼夫人有關係,但更多的因素是將紀念冼夫人揉合到過公期這一民俗活動中了。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軍坡節裡的異象

據民間說法,軍坡節裡的過火山、上刀梯、穿杖、吃香主要是為了驗明正身,來驗明降公人(神附身的人)是被公降還是被妖降,如果是被公降,則無論是過火山(村民抱著公祖或是婆祖光著腳板踩過一堆冒著火星的炭火)、上刀梯、穿杖(鐵籤子穿過腮部)、吃香(口吞冒火星的香)都不會傷及人身皮肉,反之則會受傷流血。另外。公祖穿杖過火山才說明公祖願意保佑子孫平安。現場看過的人會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有些東西是科學無法解釋的,沒有現場看過的人也可以網上搜索到相關的影片。軍坡最集中最熱鬧的時節在農曆正月和二月,一個村過軍坡時,無論認識不認識,來的都是客,都會受到村民的熱情招待,所以到海南旅行想感受民俗,查一下軍坡節的日期,親自去體驗一把無疑是最佳的玩法。

漫天神佛的海南民間信仰

海南的民間信仰種類繁多,中外都有,除了天后(媽祖)、道教、佛教、伊斯蘭教(集中在三亞)、基督教外,祖先(村主公)、英雄(伏波將軍、冼太夫人等)、漁民(兄弟公)、甚至自然界的山石樹木都能化身為神接受香火供奉,這種多元化與包容性,是海南人民精神追求在現實世界的反映。宗教信仰其實質就是一種世界觀與價值觀,迷信與信仰只有一步之遙,敬神佛而不求神拜佛,是信仰;把自己的慾望實現全寄託在神佛身上就是迷信。畢竟法律與科學不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舉頭三尺有神靈,撕下迷信一面的外衣,正是這些民間諸神,在接受民眾香火膜拜的同時,也在傳遞著中國傳統的禮義善德等理念,傳遞著二人同心,齊利斷金的哲學思想,承擔著教化民眾的功能。

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人,我們真正要信仰的,不是“神”這個人為的形象,而是這個形象背後所代表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TAG: 海南土地公拍於軍坡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