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仲夏竹詩: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

竹子有特殊的美,

雖然它品種繁多,至少有1000多種,但是竹子無一例外,這種喜歡長在潮溼地帶和水邊的植物,有一種森森秀美,讓人難以忘懷。

《詩經》中有竹子,“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就是說那水邊的竹子,像那一群正直而俊美的君子。

《詩經》中有竹子,“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說的是一個女子遠離故鄉思念家鄉的歌,那繁盛茂密的竹子呀,將它長長的放在水裡。我思念這樣的場景,這是我現在離的太遠。

實際竹子在中國的歷史中,那遠比文字悠長。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可以遙想原始社會的先祖,逐水草而居,最能廣泛利用的就是水邊的竹子

。它比木頭輕巧,可以搭建窩棚,遮風避雨,又能製作捕捉魚獸的工具,它的利用比木頭貼身而廣泛。

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在文字之前,靠口口相傳留下了關於周穆王的故事。彼時,周穆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天子,他不僅開疆擴土,去崑崙山拜見了西王母,而且有一點,頗讓人稱道,他有感水患傷害百姓,讓人們流離失所,他大力的勸人們多種竹子,一來竹子可以保證迅速的搭建遮風避雨的房屋,二來竹子可以利用起來,做成遮擋減緩洪水的有效屏障,用這種方法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他親自做《黃竹歌》,讓人們傳唱。

當他死的時候,人們唱著黃竹歌為他送行。

這些口口相傳的傳說,變成了李商隱精美大氣的詩歌: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起來。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唐朝李商隱《瑤池》

這裡寫到了神仙王母愛著穆王天子,等著他歸來,而穆王操心人間的事已經力盡而亡,剩下的是從人間飄上來的巨大的黃竹哀歌,告訴她心愛的人永不回來。

這是在遠古乃至先秦的時候,人們透過口口相傳來記載竹子和關於竹子。竹子被製作成最早的樂器,它的聲音是人和天地溝通媒介。竹子本身就是書,在它身上刻下歷史的記錄,代替了在龜甲和青銅上書寫。烤過的竹片刻下字或者書寫字,代表著可以記錄和傳承的歷史。“汗青”是竹子被烤過做成的竹簡。

也的確,在許多墓地和深井裡仍舊發現了竹簡,我不得不佩服古人是如何相信這些竹簡必會經歷幾千年的歲月猶存。或者這是源於他們對竹子耐腐蝕的認知吧。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漢朝之後,就有關於竹子的詩

,這是得力竹簡提供了書寫和儲存的長久,竹子纖維製作的紙張讓文字不再是皇家獨有。雖然絲綢從上古都有,但絲綢寫字,只是一種奢華。

至少卓文君因為丈夫司馬相如的花心,她就在竹簡和紙上寫了《白頭吟》。其中有: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能夠在紙上如此細緻地表達一種情境,這是之前的人們所不能想的。就算是看到了竹子的美,發出了感慨的聲音,也很難自如的記錄下來。

魏晉之後,紙張大量生產,寫詩就暢快多了。動不動洋洋灑灑的大賦。竹子在詩中出現的次數就多了。陶淵明最喜歡竹子,流傳下來有竹的詩就有四首。要知道他隱居的時候還是很窮的。

但是到了南北朝的時候,竹子詩就真的開始多了。物質之外是精神享受。

“梅花一時豔,竹葉千年色。“

南北朝的鮑照是趕上好時候,有錢有閒還有紙,”竹葉千年色”寫了人人心中有,可是不是人人都有筆。

關於竹子的審美正式進入了詩歌。

“蒲低猶抱節,竹短未心空。”南北朝庾信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南北朝沈約

“竹花何莫莫,桐葉何離離。”南北朝範雲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那接下來就不能不說唐詩。唐朝是我國封建時代的頂峰。當時國力強盛,而且人口和綠化的比例非常好,所以唐朝的人在天然富庶的環境裡誕生了足以傲嬌歷史的詩歌。且要寫有紙,要住有竹,舟行南北,看不盡綠尾森森,說不完竹情雅趣。

李白的“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成為青梅竹馬千年典故。

種竹,賞竹,晴窗雪竹,聽竹風,看竹雨,都不及劉禹錫大筆一揮,將四川民間小調定為《竹枝詞》,既有民間的通俗淳樸,也有他自己的奔騰豪邁,膾炙人口。也本來就是,竹子本來就是生長在民間,有人家處就有竹子。雖然竹枝詞裡很少寫竹,但那是生活和時代背景啊。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唐朝劉禹錫。

背景是竹子同樣美,而且更符合四川的實景。或者劉禹錫既然叫竹枝詞,他總是相信讀書人的智慧,在楊柳江水之外,竹子無所不在。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不過宋朝有一個特點,就是人民增殖,而且政治環境不穩定。大量的人口在北宋南遷,荒地都開墾成了良田,自然竹子的規模較從前就壓縮了。

都市的繁華,擠佔了綠地。竹子就成了詩和遠方。

蘇東坡說,“

莫聽穿林打葉聲,竹杖芒鞋輕勝馬。

”宋朝的官員進可進廟堂,退而思江湖。雖然蘇東坡這次是真的貶到了黃州,但是這自然景色也激發了他的豪邁和輕快。以至於後世許多人都以這首詩作為精神和唯美的標杆。但我告訴你,一個穩定的社會,你想“

一蓑煙雨任平生”

是不可能的。偶爾做做那是旅遊,任平生,你得有個法定大魚塘。亂世是可行的,但是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

最現實的方式還是楊萬里的《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我喜歡楊萬里的現實主義。竹子在夏天簡直是自然空調,有一片小小竹林就夠,可以將溫度降下好幾度,古人雖無空調,有竹床竹扇竹夫人,那個時候人們乘涼,也會找有竹林的地方,管它哪家達官貴人的外牆下面,總能找到一點涼快。

楊萬里一生清廉,他這也不是自己的院子,要不就是官衙。好在宋朝夏天也約略比現在低幾度,不需要空調,有竹林就可以。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所以我到底佩服紅樓夢中林妹妹的瀟湘館,在寸土寸金的金陵或者京都,人口增殖使城市私家庭院變得何其奢侈,賈府卻有這麼個大花園,還給林妹妹的瀟湘館種了千百竿竹子。

在這夏天,我在想她和寶玉何德何能,佔有城市的綠肺和夏天的幽涼?也活該他們活得不夠理直氣壯。

雖然那首關於瀟湘館的竹子詩是那麼的美。

“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

我到底懷念起那個周穆王,他如果活在現在,是否也會苦勸大家多種竹子吧,那樣更環保,更消暑,更健康!

夏日說竹,談談古詩中的竹子,竹與詩的簡史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TAG: 竹子竹簡南北朝黃竹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