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引用的古文如何解讀?又有哪些趣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引用的古文如何解讀?又有哪些趣事?

百草園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時代趣事的散文。其中有這麼一段:“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這一段中的幾句文言文,困擾了我許多年。當年老師教的時候,沒有詳細解釋,參考書上也沒有解釋,尤其是“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一句,本能的覺得一定有故事。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讀了一百多遍,但還是讀不明白什麼意思。一來是這些句子確實晦澀難懂,二來是中間沒有標點符號,不明白應該如何斷句。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引用的古文如何解讀?又有哪些趣事?

三味書屋

古人寫文章時,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現在用的標點符號最初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1868年出使歐美后從西方引進的。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古人學文章,首先要由老師帶領,在需要斷句的地方,用蘸有紅色硃砂的細毛筆標註上一個小圈圈,並要細心體會當時作者的心理狀態、情緒、語氣等,帶有情感的誦讀,這個過程,叫作“句讀(jù dòu)”。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引用的古文如何解讀?又有哪些趣事?

魯迅先生

上面這幾句古文的斷句以及意思是這樣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意為: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想達到仁,仁就到了。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上九潛龍勿用,原文為:初九,潛龍勿用。其意為:隱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勢頭較好,但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舉妄動。這句話出自不世奇書《易經》,並非出自《射鵰英雄傳》之“降龍十八掌”;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這一句就難以解釋了,因為是摘自《尚書》中的《禹貢》篇,好幾句拼湊在一起的,估計當時魯迅先生一時興起,惡搞了一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引用的古文如何解讀?又有哪些趣事?

魯迅故鄉紹興

下面重點解讀“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因為這句話真的包含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句話的正確讀法是這樣的: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其出處是《幼學瓊林 身體》,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裡面,晉朝人張玄之八歲的時候,因為換牙掉了一顆牙齒。有一天長輩帶他去參加朋友聚會,有一個很有聲望、才華的老先生看到了他,因為知道這小孩相當聰慧,就故意開玩笑:“哎呀,玄之,你嘴裡怎麼開了這麼大一個狗洞啊!”張玄之應聲答道:“這正是為了讓你們這些人從這裡進出啊!”老先生沒想到一個八歲的孩子辯才竟犀利如斯,一時語塞,眾人大笑。

張玄之長大後,博學多識,辯才過人,當過太守、吏部尚書、將軍等高官,與謝玄齊合稱“南北二玄”。

TAG: 標點符號有念人齒狗竇潛龍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