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者竟然能鑽進袖子?盤點歷史上的知名舞蹈(一)

歷史上的著名舞蹈,霓裳羽衣舞、掌上舞、驚鴻舞知名度比較廣咱們就不說了哈,說說那些比較少見的:

①旋娟與提嫫

此舞的特點是將舞蹈與“輕功”結合起來,靈動飄逸。《拾遺記》描述:燕昭王即位不久,廣延國便進獻了兩個善舞女子,就是旋娟與提嫫。她們表演了三支舞蹈:第一支叫《縈塵》,舞如其名,舞者似在空際縈繞的輕塵;第二支叫《集羽》,舞者像羽毛一樣,在風中飄搖迴盪;第三支叫《旋懷》,舞者身姿柔軟,似可卷屈“入懷袖也”,人都可以藏到袖子裡了,足見其“柔”的程度。

最讓人驚異的是,她們在鋪有四五寸厚的香屑上跳了一整天,地上竟然連一點印痕都沒留下。舞姿之輕盈,已超乎人類的想象,若無深厚的“輕功”功底,是決然做不到的。當然,這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無疑在傳說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些藝術誇張的成分。不過它卻說出了舞蹈的一個主旨,即輕盈曼妙的舞姿,才會產生動感和美感。

②劍舞

劍舞又稱劍器舞,是唐宋時期的民間舞蹈。因執劍器而舞,故名。作為手持短劍表演的舞蹈。短劍的劍柄與劍體之間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動、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相成,造成一種戰鬥氣氛。舞蹈節奏為“打令”。劍舞原為男性舞蹈,經長期流傳,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緩慢、典雅的女性舞蹈。著名的有鴻門宴中的“項莊舞劍”以及唐代公孫大娘的劍舞。

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③翹袖折腰舞

漢代繼承了楚舞嫋嫋長袖、細腰欲折的傳統,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便是位多才多藝、“善為翹袖折腰之舞”的美人。所謂“翹袖折腰之舞”,是一種以舞袖、折腰為主要動作的舞蹈,它尤其注重腰功與袖式的變化。漢代的出土文物中,有許多這樣的舞袖折腰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異,或矯捷昂揚,或柔曼溫婉。真是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劉邦迷戀戚夫人的舞技,常與她在宮中歌舞作樂。每年的十月十五日,戚夫人都要去靈女廟,祭神歌舞,吹笛擊築,唱《上靈之曲》,接著與眾人“相與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鳳凰來》”。到了七月七日,她還要“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歌罷舞畢,最後“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連綬”。

可惜的是,戚夫人遭呂后嫉恨,最後竟被呂后做成了人彘。後人不僅讚美戚夫人的高超舞技,而且深切同情她的悲慘遭遇。宋人李覯曾作《戚夫人》詩一首:“百子池頭一曲春,君恩和淚落埃塵。當時應恨秦皇帝,不殺南山皓首人。”流露出對戚夫人的莫大同情。

④明君舞

明君舞是晉代的傳統舞蹈。明君,即王昭君。因舞蹈表演“昭君出塞”故事,故名。西晉石崇愛妾綠珠善舞《明君》,後人詩中多引用此事。

綠珠,是西晉富豪石崇用珍珠十斛買到的舞姬,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是漢人憐惜王昭君遠嫁而為她作的一首歌。後因避晉文帝諱,歌名改昭為明。石崇把這個曲子教給綠珠,自己寫了新的歌詞: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辭訣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僕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

哀鬱傷五內,涕泣沾珠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徵。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

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後來八王之亂時,石崇與齊王結黨,為趙王倫所殺,綠珠為表忠貞,從石崇為她建造的綠珠樓上一躍而下,“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

TAG: 戚夫人舞蹈綠珠折腰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