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漢畫傳拓技藝傳承人講述——漢畫像石《弋射圖》發現記

龍騰南陽訊 王明保是漢畫傳拓技藝傳承人,退休前在臥龍區靳崗鄉工作。近日,記者採訪了王明保,聽他講述了南陽漢畫館內那塊珍貴的漢畫像石《弋射圖》的發現經過。“我每次到漢畫館參觀遊覽,對《弋射圖》漢畫像石別有情感,總要在旁邊留戀地看很長時間。”談起漢畫像石《弋射圖》,王明保滔滔不絕。

在古代,獵人用弓箭去射空中的飛鳥,為了避免被射中的飛鳥帶箭逃脫,專門在箭頭上面繫上一根很細的絲線,用繫了絲線的箭矢射中空中的飛鳥,這就是古代獵人們所說的“弋射”。

這塊漢畫像石長約1。15米,寬約0。4米,畫面上方是一隊正在飛行的大雁,下部刻了一前一後兩個獵人,前面的獵人正引弓射箭,空中的一隻大雁被繫了絲線的箭矢射中正在下墜;另一個獵人肩扛獵具,手持獵獲之雁大步行走。

“那是在1982年秋播之後,全市開展文物普查工作,為此專門舉辦了文物普查培訓班。”王明保說,我當時在靳崗工作,參加了這次培訓,負責靳崗的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普查培訓結束以後,靳崗立即建立了文物普查機構,配備多名普查專幹,普查工作全面展開。王明保介說,我與幾名普查專幹走鄉入村,認真清查,凡是轄區的場房、庫房、牛屋、廁所的牆基都一一檢視;凡是道路兩側、大小橋涵、水井井臺、村邊地頭的石條與碑刻概無漏網。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普查,靳崗境內普查到的文物眾多,都造冊進行了登記;其中普查到的南陽漢畫像石就有20多塊,最珍貴的一塊漢畫像石當屬《弋射圖》。

聽漢畫傳拓技藝傳承人講述——漢畫像石《弋射圖》發現記

“《弋射圖》的發現經過其實也很簡單。”王明保說,那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上午,文化站站長劉文成說靳崗六隊的水坑岸邊有一塊石頭,上邊似有花紋,花紋上粘有泥土,要我前去看看。話畢,我喊上老幹部李保才與劉文成一起,去往靳崗六隊。

“我們一行來到六隊通向靳崗小學的路口處,在一個大水坑的邊沿上看到了這塊石頭。那是一個不算大的石條,有一米多長。”王明保說,我們幾個人用手把石條翻挪到路邊,用水把有花紋的一面進行了沖洗,畫面有輕微的漫漶,但還算清晰,趁著水痕,我蹲下又貼近看了看,很有把握地說,這是一塊漢畫像石。

王明保說,當天下午,我們又陪同市博物館到靳崗指導普查工作的劉玉生老師再次來到現場。劉玉生認真看過之後告訴我們,這確實是一塊漢畫像石,畫面內容拓片以後才能認定。次日上午,劉玉生老師帶上準備好的宣紙和工具,到現場為這塊畫像石做了拓片。

“第三天上午8點左右,我剛到辦公室不多時,劉玉生也騎車趕到了。”王明保說:“劉玉生進入了我的辦公室還沒有顧上落座,就快人快語的跟我說,這塊畫像石內容很好,並且非常珍貴,昨天晚上查了資料,名字叫《弋射圖》,是全國惟一的一塊‘弋射’漢畫像石,山東或者四川有一塊畫像磚與這個內容一樣,但是,畫面太小,與這塊畫像石無法相比。”

“於是,我和幾位普查專幹,立即去靳崗六隊把《弋射圖》畫像石拉到機關院內妥善保管起來。”王明保說,到文物普查結束之前,由市博物館帶隊,把普查到的漢畫像石全部運回了南陽市博物館。

全媒體記者 陳瓊

TAG: 畫像石普查靳崗王明弋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