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文章來源/六一堂

人皆道“世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卻少有人真正詳細瞭解過貌不驚人的這“一丸土”是如何變成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紫砂器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的不止是于謙筆下的石灰,也是紫砂泥的最好寫照。

今天六一堂帶大家瞭解紫砂的燒製工藝,學習從古至今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紫砂燒製原理

紫砂燒製過程中,壺坯發生一系列物理及化學變化,形狀得以固定,效能得以發揮,稱為

燒成

制好的壺坯先放置兩三天,陰乾去除水分(否則燒製過程中,可能因為坯內水分而發生炸裂),再放入窯內,在一定氣體作為介質的條件下,進行

高溫煅燒

。燒製是紫砂器製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

燒成時的溫度和氣氛不同,燒成作品的顏色與緻密程度,也會隨之變化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紫砂壺生坯(等待燒製)

燒製工藝最主要的是,使紫砂陶器燒結。紫砂壺燒結,是指

紫砂壺在一定高溫狀態下,低熔點物質熔化,填充未熔化物質之間的空隙,但並未達到碳化(焦黑)、鈣解(出現針眼、氣泡)程度的物理狀態

。從低熔物開始熔化,到出現氣泡、針眼、焦化現象臨界點的溫度範圍,為燒結溫度範圍。

有些優質泥料燒結溫度跨度大(燒成後不會吐黑),可以在1300多度乃至1400多度高溫下燒成,

黃龍山的泥料大多數都可以燒高溫,如4號井底槽青

,深

黑紫泥

4號井

本山綠

大水潭

天青泥

等。

在數百年的製陶歷史中,紫砂陶的燒製工藝不斷完善和改進。上世紀50年代之前,宜興紫砂陶的燒製都使用

龍窯

,之後逐漸改用

倒焰窯

,現在通常使用的是

隧道窯

電窯

01

電窯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電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一般的小電窯,我們無論是燒盞或者燒茶壺,它能放的

數量有限

,燒製的價格也相對會稍微高一點,

條件相對成熟

溫度比較穩定

02

推板窯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等待進窯的壺坯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一般壺坯從一邊進,再從另一邊出,中間是長長的隧道,壺坯進去過一遍就出窯。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用窯火的餘溫烘乾壺坯的水分,防止燒製時可能會出現的炸裂

03

龍窯

在古代,紫砂壺的燒製依靠龍窯。龍窯是一種依山坡用磚砌築成斜坡式的長條彎狀隧道窯一般長度為,窯頭至窯尾沿山坡向上,

因其形狀像古人所說的龍而得名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宜興龍窯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據考古發掘資料,唐代有宜興

澗深龍窯

,宋代有宜興

羊角山龍窯

,明、清時期則有宜興

歐窯

。其中

澗深龍窯

是最古老的,它位於

示蜀鎮澗深村

,現存窯址為省級文物。

而另一座可稱為‘古董’的明代龍窯,位於

前墅村

,該龍窯至今仍活力旺盛,源源不斷地燒製出一批又一批紫砂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宜興地區有龍窯近百條,每日焰火熊熊,濃煙蔽日,年耗松柴量在 25 萬噸以上,是生產紫砂壺的主力。而目前除了個別的龍窯還在使用外,這種傳統的燒製方法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龍窯一般長度30 一 70 米,頂端高約 12 米,傾斜角為 8° 一 20° ,其結構分為窯室、窯頂、投柴孔、窯底、預熱燃燒室、排煙孔、煙囪、窯門。龍窯的特點是

結構簡單、用材方便、造價低廉、建造容易、投產較快

沒有固定的燒成帶,燒成點隨時間和溫度沿窯自上而下逐步移動;熱利用率較高

。缺點是生產週期較長,燃料為松柴,耗損木材。用龍窯燒紫砂壺時,須先將陶坯裝入匣缽(耐火陶土製成)。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目前,國內還在燒製陶器的明代古龍窯鳳毛麟角,

宜興前墅龍窯

廣東石灣古龍窯

年代最久。龍窯開窯每年只有幾次,一般龍窯成品只在60%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龍窯燒製的成品壺的珍貴可想而知,

市面上有很多打著龍窯壺的旗號魚目混珠,壺友收藏購買時需要多加註意

04

柴燒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紫砂壺的製作過程中有一門非常特別的技藝,叫柴燒。(這裡說的是裸燒)

柴燒紫砂並不像字面意思一樣,只是用天然柴火燒出來的這麼簡單。 一把柴燒壺的燒製往往需要兩三天以上,根據窯的大小與燒製數量,一次需要用上幾噸木材。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燒製前後的木材數量對比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柴燒裝窯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柴燒是一個

逐漸升溫

的過程。燒窯第一天,點火低溫煙燻,等薪柴釋放出來的碳素,填滿泥坯的毛細孔,泥坯表面呈現出碳素的黑色後,方可繼續升溫,這個過程大約需要持續30個小時。

首先升溫到300℃,慢慢燒,讓泥坯有個乾的過程。愈往後,升溫越難,從300℃到800℃往往需要6到7小時,800℃到1000℃卻需要10個小時。直至1000℃往上,有時燒1到2個小時,溫度都不一定會上升1-2℃。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裝窯過程

氧化還原是柴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等到時機成熟,將窯通風口堵住,窯內產生還原反應,這是關鍵的一步

不同是泥料燒製,不一樣的位置,不同的效果。所謂“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古人誠非虛言。柴燒紫砂壺的髮色和質感並不取決於人,只取決於火和灰,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最終成品的方向,但並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出窯後的壺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茄瓜(段泥柴燒)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茄瓜(紅泥柴燒)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降坡泥柴燒

費工、費時、費力,會柴燒紫砂壺的人並不多。在丁山,燒一把柴燒紫砂壺的價格也遠超普通電窯燒製,普遍在100-300之間不等,手藝好的收費越高。

柴燒壺有什麼不一樣?(包括龍窯的蓋匣缽燒製)

01

柴燒在燒製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是大小不一,又有一定層次感。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以木葉盞為例對比電窯和柴燒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電窯                                                                                  ▲柴燒多氣孔(牛毛孔)

02

柴窯燒出的陶器溫度差異大,各類高溫低溫粗陶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燒出深深淺淺的效果,形成氣氛影響壺體呈色。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電窯燒                                                                                             ▲ 柴燒段泥

03

柴燒木(松,竹,各種木等)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

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

04

與現代化的氣窯、電窯、煤窯等燒製方式相比,古老的柴燒相對來說穩定性弱許多,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也正是如此,柴燒產生窯變時在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獨特的素,成就了包括柴燒茶具在內的每一件柴燒器具都是

獨一無二

的。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清水泥柴燒

05

經過柴燒氧化還原法燒製的紫砂茶具具有改變水質的功效,使紫砂器皿起到

軟水、柔水

的作用。

06

質樸,渾厚、粗獷的柴燒茶具, 粗曠自然的質感、樸拙敦厚的色澤還帶給人一種

迴歸自然、重回本源

的自然美。

5、還原

還原燒

陶瓷的燒製,常因需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燒法和次數。先以燒法而言,有氧化燒(O。F。)、還原燒(R。F。)兩種。

整個窯體是一個空間,燒窯的時候,除了放入要燒的作品之外,別的空的地方就會佔滿氣體,簡單來說,窯裡就會有很多“氧氣”,氧氣是燒窯時很重要的變因。

“燒”窯,要燒就要有火,若在燒窯時大量補充足夠的氧氣進入窯室使其充分燃燒,那就是“氧化燒”。若有技巧的讓窯室缺氧,使窯火從土胎與釉水抽取氧素則稱作“還原燒”。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不同泥料呈現不同的還原燒效果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本山綠還原燒對比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黑紫泥還原燒對比

氧化燒即是在燒製過程中。窯室內一直都有充分的氧氣燃燒。直至完成,電燒即屬此類燒法(因電窯沒有火焰)。

還原燒,是當窯內溫度上升至900℃之後(此溫度是依一般狀況而定),開始減少窯內的氧氣,使窯中產生缺氧的情形,導致火焰需從壞體或硼中尋找可供繼續燃燒的氧氣。使坯中的氧化金屬改變性質,因而呈色的效果,所以還原燒的效果顏色差別有點大。

燒壺的話,氣氛不同,顏色會不同。

06

捂灰

捂灰即第一次用低溫燒成,第二次入窯前在窯底撲上一些特殊的木炭或稻糠,或各種特殊植物如松枝等。將已燒好的紫砂壺,用稻穀的穀糠掩埋在匣缽裡封好,放在窯內再燒一次,燒成時升溫緩慢,穀糠被引燃但因缺乏足夠的氧,而不能充份燃燒,穀糠中的炭分子被吸人壺胎裡形成黑色,此工藝被稱為“捂灰”。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捂灰過程

燒得好的捂灰,黑色猶如好的微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種溫潤之感,是火與木交融之美,達到“

人為窯變

”的特徵。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現在是用木炭粉放在匣缽內,將壺與空氣隔絕,窯溫控制在1000度以下,再燒一遍。雖然古人最初運用捂灰工藝或許是為了補救“花泥”了的壺,但在漫長的探索應用中,捂灰已經發展成了一門獨特的工藝。

捂灰壺不會褪色,捂灰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主要就是利用鐵素在不同狀態下呈色不同的原理。讓鐵素與木炭粉發生反應,氧化鐵被還原成氧化亞鐵,氧化亞鐵呈黑色,所以焐灰後的壺呈現墨黑色。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捂灰一遍                                                                                            ▲ 捂灰兩遍

為什麼捂灰呢?最早是補救“花泥壺”,後面也為了遮瑕,但是現在很多人想要捂灰是因為養出來比較好看。一般段泥壺不會捂灰,段泥壺捂一下就變成淺淺的灰色,要捂兩三遍才行,但是也有人捂,你的泥料越好,捂灰之後的壺養出來越好看。

燒製溫度小知識

一些壺友經常會問段泥壺吐黑的問題,段泥吐黑,是因為其在入窯燒製時候的溫度不夠而引起的,也就是窯溫因素。

紫砂壺不同的泥料有其不同的燒結溫度,只要達到那個溫度就可以,

同種泥料不同溫度下,壺身也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朱泥結晶度較高,段泥最後,這也是段泥透氣性好的一個原因。溫度太高我們稱之為過火,壺身非常毛躁,還會起小小的爆裂痕跡,甚至產生變形、起泡等缺陷。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所以

溫度不是越高就越好,高溫更難燒製,只要滿足燒製要求、達到預期效果就可以了。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第一次燒製都是欠火的,第二遍燒才會達到要求溫度,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紫砂壺燒兩遍,燒低溫與燒高溫。

第一遍燒製低溫,燒完後取出,修整壺口和蓋牆,使壺的口蓋更加平整嚴密,也就是

整口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壺蓋整口

第二便燒製高溫,達到泥料結晶溫度,這個時候的壺一般來說都是成品了。也有的壺在第二遍燒完之後,發現砂料呈色不理想,於是再進窯燒第三遍。

燒製的遍數越多,燒壞的風險也比較高。另外第一遍燒製後的壺一定不能過水,否則燒製第二遍肯定會出問題燒壞的。下面附上幾張燒製不同溫度的效果圖,不同種類不同礦區的泥料,由於含有的礦物素略有差異,燒製溫度有的比較寬泛,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很漂亮!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4號井底槽青燒約1300度                                             ▲4號井底槽青燒高溫1400度

基礎|詳細介紹紫砂燒製工藝全流程

▲天青泥燒約1300度                                                              ▲天青泥燒高溫1420度

燒高溫,多燒幾遍這兩種說到底就是一個燒成技術,其最終還是為器物服務的。不管什麼溫度、幾遍燒成,只要最後能為我們呈現出一件儘可能接近完美的器物,那麼就是好技術,值得追求的技術。

THE END

細細瞭解完紫砂種類繁多的燒製工藝,相信大家一定獲益匪淺,從古至今無數陶人為了燒製出更精美的紫砂器而殫精竭智,才有了宜興紫砂今日的舉世聞名,這種精神將激勵後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改進完善燒製工藝而努力。

如果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文末留言與我交流。

感謝關注!

TAG: 燒製柴燒龍窯溫度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