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最近有一部名為《關於我媽的一切》的電影在編輯群裡引發了熱議。主要因為其中很多故事情節或多或少貼合了編輯們與自己媽媽的日常。

電影講述了一位有著無窮活力的媽媽季佩珍,突然被查出惡性腫瘤四期。原本在她操持之下井然有序的家開始陷入絕境。

但引發編輯熱議的並不是家裡人如何在這樣的狀況下渡過難關,而是影片中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模式。

其中有這樣幾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能不能別管我了...”

——“我不管你誰管你,我是你媽...”

這兩句話也幾乎貫穿著我和我媽的日常,而大家也同樣擁有著類似的困擾:

明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媽媽似乎仍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孩,事事都想操心。

但好像他們都容易忽略:

有時候父母的過分關注,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枷鎖。

“我都是為了你好”也可能成為最大的心靈綁架。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聊到這個選題的時候,菲菲和我們提及到她曾經選擇的音樂藝考。因為父親已經是音樂領域的專家了,自然會有一些經驗,也想盡自己所能幫菲菲順利透過考試。

當菲菲剛開始接觸到“聽音”這個考試專案時,他就會以很高的專業水平來衡量她的新手水平,給予她很是嚴苛的評價。

當然,他也會在菲菲練習時坐在旁邊陪著她。

按照常理來說,有如此專業的支援,菲菲的藝考之路應該會比其他考生順利很多,但事情往往事與願違,這條路對她而言步履蹣跚,佈滿荊棘。

爸爸認為菲菲跟不上自己的進度,菲菲覺得爸爸太追求最終結果,雙方都在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上思考問題並要求對方。

痛苦、不解,都時常出現在雙方的身上。

她和我們說,那段時間裡她都是一邊哭再一邊練習音樂,我們甚至不知道她是喜歡音樂,還是被迫選擇了這條路。

我知道,她當時的內心肯定是想學好音樂,而不是每天想著是不是又要和爸爸吵架了。

雖然好在最後,她還是以不錯的成績考入了大學的音樂系。

但也難免總會想,或許爸爸換個方式指導,會不會在那一段時間他們都會過得更開心一點。

或者,會更喜歡音樂一點,進步更快一點。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這也讓我想到編輯彗星曾提到的一句話:

“一定不要輕易涉足爸媽擅長的領域,否則他們就會掌控著你,而帶來的是無休止的爭吵。”

她經常會給我們這樣形容她的媽媽:

在外是事業型女強人,在家就是粘人精;只要一提起自己的女兒,就會揚起滿臉的幸福和驕傲。

我們都能從日常的朋友圈或與她交談時明顯感受到她所擁有的家庭十分和諧,甚至很多時候是令我們羨慕且嚮往的。

但在這樣融洽的相處模式下,竟然也會有吵架的時候。

比如在“找物件”的領域,媽媽見過的人和事比女兒更有經驗。作為家長,都會非常熱絡地去幫孩子操心一些孩子自己都注意不到的事情。本來彗星在這件事上可能沒什麼發言權,不過她也不好意思澆滅媽媽的熱情。

直到有一天壓抑在她內心裡的情緒爆發了。

某晚散步,媽媽再次開啟了相親這個話題。而彗星認為還是大學生的她無需過早就操心起那些婚姻大事。

甚至有時候她都會覺得散步大概就是個幌子,目的就是為了說服她去相親。

媽媽太容易忽略她的真實感受了,只是不斷地在耳邊重複、重複,再重複。

—“他身高1米8,特別有禮貌。”

—“好的。”

—“他家境還不錯,而且還是公務員。”

—“好的,知道了。我最近很忙。下次再說。”

—“我能坑你嘛?你別總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嗯。”

—“媽媽這樣給你張羅,都是為了你好。這可是終身大事,我花了好大心思的。你能有多忙?吃個飯的空都沒有?我看你總是和朋友出去玩兒。”

而她的情緒很快在這種一問一答中爆發了,終於沒忍住內心的情緒大聲吼道:

——“你能不能別管我了,別再講了,我真的很忙。”

——“你真的很煩,你這麼喜歡,你替我去好了。”

她頭也不回地快步走回家,就連媽媽追上來的道歉也沒理。

其實當她發洩完的一剎那,真的很害怕自己這樣做會讓媽媽傷心,但想想既然已經一氣呵成轉身離開了,那麼自己回頭道歉好像很丟臉。

她知道媽媽是對她好的,可那不是她現在想要的。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聽完她的故事,我忽然覺得剛剛轉頭離開的人不是彗星,而是我自己。在那一瞬間我發現自己和彗星之間的母女相處模式裡有一些共同點。

家長們似乎都在操心著一些他們覺得對孩子來說必要的事情,而容易忽視了孩子的真正訴求。

當情緒壓抑到極點,沒有及時有效溝通很快就會爆發。

我也很羨慕彗星可以和媽媽談論這麼親密的話題,這對我來說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

很多次回想起媽媽拼命找話題想和我拉近感情的樣子,我總是覺得自己很沒用,太在乎自己的面子,不願和媽媽和解。

我和媽媽就像電影中前半段女兒和母親的相處模式一樣——彆扭又奇怪,似乎在牴觸著媽媽的過分親暱。

高考後,我離開了那座生我養我的海南島,去到更遠的地方讀書,媽媽對我的關注好像突然變多了起來。

記事起,我感覺媽媽很少關心我的事情。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畫面就是她跟在弟弟身後幫他收拾著一切,在放學時從來沒在接我的人群中看到父母的臉。

我明白年幼的弟弟更需要大人的照顧,但是不算年幼的我就是很難做到不在乎媽媽對我的忽視。

她可能是因為想彌補以前對我的忽視,現在會經常詢問我的情況,

這種突然的靠近讓我無所適從,每次都會下意識地躲開。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電影中,在媽媽突然患癌症去世後,女孩只能用聊天記錄裡的語音去回憶媽媽藏在一字一句裡的愛。

看電影的我,同樣害怕自己有一天對最親的人只有滿滿的懊悔。

我知道,一定有不少人曾經歷過親人突然患病離世的痛苦。

如果從現在開始,把每一天都當成和家人相處的最後一天去度過,或許可以減少一點可能出現的懊悔。

我也想學著打破這種和媽媽看似親近但又不親密的現狀,卻不知從何做起。說到底我可能只是在為自己所謂的“面子”找藉口,一直用自己覺得合理的理由逃避。

和小姑影片時,我把自己的糾結跟她說了。她對此十分詫異,在她看來這些所謂的“面子”,根本比不上我和媽媽真正好好聊一次天重要。

“你肯定不知道你媽媽在我們面前都是怎麼樣誇你的。”

當聽到“媽媽誇我”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詫異和不相信。

她要花費時間照顧弟弟,幾乎沒有時間花費在我的身上,所以從小媽媽就比其他家長要更加要求我獨立一些。

小姑發來了她們的聊天記錄,截圖中媽媽的話語簡直將對我的愛洋溢整個對話方塊,同時也充盈了我的內心。

她還和我講了很多有關於媽媽在背後為我默默操心的事情。

我很難把

「平常生活中忽視我」

的媽媽和

「在他人面前誇獎我」

的媽媽聯絡在一起,但我很清楚地感受到了母親藏在心中的那份對孩子的感情。

在小姑面前的媽媽,就像我小時候一直幻想沒有生過弟弟的媽媽模樣——

從沒把我忽略掉的樣子。

那個晚上,我突然覺得自己為了所謂的面子多次推開母親的雙手,

媽媽一直都有好好地愛我,只是我沒有發現。

甚至我還因為自己的面子,拒絕讓她進一步地走進我的心。

我想:我會開始讓媽媽走進自己的心。

我知道,每個人和家人的相處模式都不同。

大家一直都在抱怨和家人的矛盾,而最終卻都慢慢感受到矛盾和爭吵背後的滿滿愛意。

儘管相處模式不同,但所有人心中的愛是一樣的。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終有一天會實現和解。

你會發現,它背後那份真實的、滿滿的愛。

這份愛永遠存在,永遠堅定。

TAG: 媽媽自己菲菲相處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