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不同於紫泥的深沉、段泥的內斂、綠泥的清逸。朱泥是直接而熱烈,像秋日絢爛而繽紛的落霞,如火如光,只一眼視線便再難挪開。

朱泥壺一直以她獨有的氣質廣受壺友們的寵愛,在沉穩厚重、內斂古樸的紫砂壺中算是一枝獨秀的鮮花。那麼,你因何愛朱泥?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高湘君《玉笠》

泥色之絕

朱泥壺因泥料、窯溫的不同,紅色效果豐富,它在紫砂之上演繹中國絕色——中國紅。從硃紅、緋紅到降紅等,躍動在朱泥壺上的中國紅,詮釋國人的心裡“底色”。

中國紅是民族的象徵色,它滲透到中國的淵源、奔流在中國文脈之中,源於對大自然的太陽崇拜、火的崇拜和對人類自身生命象徵的熱血的認識。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惠祥雲《祥雲朱泥壺》

玲瓏之巧

“壺小則香易聚,壺大則味不佳。”在好古尚拙的紫砂世界裡,朱泥堅持以小巧為上,以秀俊為美的個性。一切皆因朱泥無大品,小壺傳天下。

誠如《茶疏》中所說“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則香氣氤氳,大則宜於散漫。”朱泥小壺正應了此話。小壺小杯,浸出物高,細啜慢品,茶之香、茶之味,也就愈發濃郁。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凌錫苟《報春壺》

殘缺之美

由於泥性的原因,朱泥壺的燒成收縮率為20-30%,從而使壺體表面產生或多或少的皺摺,這些皺摺經久使用後,只能看到而手卻感覺不到,所以坊間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

當然,無皺不成朱並不是絕對的,尤其是現在工藝水平提高後,褶皺出現的機率相應地降低。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徐偉強《魚化龍》

難度之高

朱泥壺的成型難度在於:泥胚疏鬆,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有些朱泥含鐵極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鐵熔點。

所以朱泥壺,無論哪位名家所作,都不能按其它泥料的紫砂壺的標準來要求,一般都有一定的缺點,不是品相不端莊就是蓋與壺合口不好,或流嘴或柄有扭曲,歪瓜裂棗極其普遍。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徐偉強《提壁(施泉根裝飾)》

尤其是朱泥中的大紅袍,泥料張力低,收縮比幾乎達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時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豔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

朱泥在燒製溫度、預熱烘乾時間,比其他紫砂泥還要長,冷卻過程也十分緩慢,稍有不慎就易變形和窯裂,且收縮率又高,因此成品率低(60%左右),也很難做大,這使得許多制壺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願多做朱泥壺。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袁輝《傳爐(戧金)》

味蕾之享

朱泥壺因壺小胎薄,質地堅硬,氧化鐵含量高,蓄熱能力較弱(對熱能的消耗較少),熱氣的氣勢活潑外放,壺身的傳熱效能易受外在空氣的影響,易降溫,故茶香容易發揮出來,茶葉中的苦澀味釋出較少,茶湯顯得鮮嫩清冽,茶味的喉韻有極潤滑的效果。

人人都愛的朱泥壺,到底好在哪?

莊玉林《合泉(錢一清書銘)》

朱泥壺油性強,砂性弱,熔點低,結晶充分,收縮比例大。由此造成了朱泥壺緻密光潤,音清而遠,蘊茶愈香的特點。如果有一把朱泥壺,能像其它泥料的紫砂壺一樣工整,遇到就不要錯過,能擁有就是緣分。

TAG: 朱泥泥料小壺紫砂壺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