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人講河東軼聞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

TOP01

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馮建國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攝影師風采

不久前,朋友高志勇送我一本攝影作品集,書名《河東印跡》,說是想讓我賞析一下,做個書評。按說我等如此之人沒有這個資格的,一個盲者腳下的路尚且看不清楚,如何去評價高巔之上的風景呢?不過,志勇弟那殷切的目光和誠摯的期待,使我不得不靜下心去。看那精美的集子,大約28公分見方,厚在3公分,450多個頁面,古樸大氣,是他三十七年攝影歷程的心血結晶。當我接過集子後,只覺得沉甸甸的,不覺心生敬意,便開玩笑的說道,虧我心寬體胖,否則恐怕很難平端著賞閱你的大作了。站在旁邊的人都笑了。玩笑歸玩笑,其厚重的底蘊由此可略見一般。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人生出書是一件大事,尤其是攝影作品,每一幅圖片都是對生活的沉澱與紀錄,都是攝影家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藝術追求的結晶,其艱辛與努力可想而知。從志勇弟的作品集可以讀懂,攝影也是一種瞬間的藝術,稍縱即逝就是對它最直白的概括,擦肩而過的坐失良機,常常會讓攝影家們遺恨終身。從哲學角度來說,一個優秀的攝影家,就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和歷史的凝結者,也許在影像曝光的那一瞬間,就留下了一個事件永恆的經典作品。這一點毋庸置疑,面對開國大典的那張照片,還有哪個人能夠提出不同的觀點呢?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我與志勇相識久矣,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他轉業進入運城日報社擔任專職攝影記者時。也許因為我對攝影的外行,始終沒有能夠走進他的內心深處,不能不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不過借用蘇軾一句詩來狀其況,卻很是形象貼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對志勇弟有別一種的認識。高志勇曾經在部隊從事新聞攝影報道工作,因成績突出榮立個人二等功,後轉業到報社作新聞報道,正是天高任鳥飛。在報社他如魚躍龍門,似馬馳疆場,歷任採訪部副主任、攝影部主任、圖片總監、編委等職,始終與攝影風雨同行,如今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人貴持之以恆。縱觀古今中外,凡世之能成大事者,胸中必懷有一顆赤誠的心,匍匐前行於一條堅韌執著的路。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這是因為美麗的風景多在懸崖峭壁處展現,鮮花之路是用荊棘鋪成的。偉人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對於那些見異思遷,好高騖遠者來說,最終的結局都會是功虧一簣或半途而廢,一無所獲的。高志勇屬於前者,多年來在攝影的道路上,他矢志不渝地堅韌不撥,常耕不懈,終於不負韶華,多達150餘幅作品在山西省和國家地市報新聞攝影年度好新聞評選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可謂天道酬勤,成績斐然。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攝影是一門高階的藝術,凝聚著美學、光學等多方面知識,需要有一種敬畏精神和堅定的信念。如果僅僅停留在會讓像入框和會按快門的認識上,也只能說是一個會照像的,與攝影家的名分相距甚遠。就比如書法家和寫字匠之間的區別一樣, 所以我對攝影是敬若神明,始終不肯也不敢走近它。只是應人事小,誤人事大。當志勇弟送來書時,我曾猶豫片刻,生怕自己囫圇吞棗,難嚼其味,拂了兄弟的好意。沒想到一閱後居然不忍釋卷,仔細品讀後覺有三美,長久回味愈發韻濃。掩卷而思,竟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存在,於是隨筆將感悟記之,不知是否能夠淺得三昧?卻畢竟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寫出來以與讀者分享。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一美在書的立意。一部作品的成功與否,首先在於它的立意是否高遠和深邃。事實上,我們都處在一個千山萬壑般的世界裡,天地氤氳,四野茫茫,只有經過艱難爬涉後,會當凌絕頂,才能一覽眾山小。要知道站在太空看地球和站在坑底看天空,所得到的感覺和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立意恰恰就是攝影家要告訴讀者們的心聲和期待。從由書法家旭東弟題寫的《河東印跡》一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攝影家的良知和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這本書最堅實的基石。而這一切在書的名字和封面設計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書名由兩部分組成,所謂“河東”即我們所在的運城市,是地域的名稱,界定了集子內容的範圍,所反映出來的都是生養我們的千年故鄉;尤甚書名中“印跡”兩字,確實是神來之筆,大有畫龍點睛之妙趣,表明了志勇弟就是要用手中的鏡頭,透過捕捉、定格、曝光、成像、發表等一系列活動,反映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民俗的傳世,風情的展示,用瞬間的鏡頭留下永恆的印跡,要知道鏡頭裡許多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能成為永遠的記憶了。而封面那那淡淡的色彩,和那碾麥場上逝去的元素,給人以樸實淡雅的韻味,彷彿是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帶領人們穿過時光的隧道,去瀏覽河東大地上的輝煌與璀璨,沉思艱辛與坎坷。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二美在書的內涵。萬丈高樓平地起,千里江河源頭岀。細思,天底下再美麗的象牙塔,即使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也必須有堅實的基礎做依託,否則就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經不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攝影作品尤其如此。因為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表象藝術,如果沒有悠深的文化和厚重的內涵做鋪墊,蒼白無力的構圖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細讀《河東印跡》一書,近1000張的照片,跨度達20多年之久,既是河東城鄉改革開放、社會變革、時代進步的見證和總結,又是運城故土文化遺產、民俗風情、文物旅遊的推介和展示,洋洋灑灑,琳琅滿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與時代打卡書。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文章不是無情物,攝影作品也是一樣的,每一張圖片都是攝影家感情的注入與流露。當我們欣賞攝影作品時,就是透過每一幅照片去體味攝影家的情感世界,去理解攝影家的人格情操和理想境界。《河東印跡》一書凝聚了高志勇多年來的心血和精力,如同一座萬里長城,塊塊青磚都滲透著濃濃的的鄉土氣息。全書共分七個部分,貫通一起又獨立成章,沙裡淘金,聚金成器。正如篇前衛行智《歲月》一詩所言:“歲月是風,我願把風的聲音帶給你;歲月是雨,我願把雨後的彩虹送給你;歲月是果實,我願把果實的滋味讓你嘗;歲月是土,我願把厚土的故鄉講給你;歲月帶走了時間,留下了記憶。”這便是高志勇與這本集子的真實寫照。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三美在書的作者。普天之下人是最可寶貴的,不論多麼偉大的事業,不論多麼壯麗的藝術,都是由人創造出來的。對於新時代的藝術作品,創作者不僅要有正確的三觀統領、精湛的技藝支撐,還要對職業充滿感情和熱愛。高志勇出生於這片土地,生長於這片土地,從事攝影工作也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心目中的神聖。《河東印跡》中的每一幅作品裡,都是高志勇的心血與汗水澆灌出來的,無論是當初的黑白照片,還是後來的彩色圖片;無論是九十年代農村傳統的農耕文明,還是二十一世紀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都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給人以歷史的記憶和前行的啟迪。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並不缺乏美的事物,美的風景,缺乏的是美的心靈,美的眼睛。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優秀的攝影家,不僅要善於捕捉機會,把握時機,還要善於觀察事物,創造機會,兩者相輔相成,高志勇做到了,於是有了這個內容浩瀚、構圖樸實、情感飽滿的《河東印跡》問世與傳世。當運城市第一座立交橋建成後,這是全市人民夢昧以求的大事情,為了第二天剪綵時能夠讓市民們看到精彩的夜景,前一天的黃昏時分,高志勇在工地保安人員的陪伴下,打著手電筒登上旁邊一座正在施工的住宅樓,拍下了那幅珍貴的照片。那種艱辛和付出,是我們局外人很難想象和體會出來的,成為整個集子艱難歷程的一個縮影。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跡

有志者事竟成。高志勇者,立意高,志向遠,勇於前行,構成了他人生最精湛的要素,成就了他的人生夢想,積沙成塔,水到渠成。回首與志勇弟相識的歲月,他在攝影這條道路上磨爬滾打了幾十年,終於用荊棘編成了花環,我從心裡感到高興,並真誠地為他祝賀。只是由於自己攝影知識的匱乏,只能是霧裡看花,隔山打牛,有眼難識泰山。儘管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卻恐怕是掛一漏萬,隔靴搔癢,難盡《河東印跡》珍貴史績之分毫,有失志勇弟的厚望,只好在這裡抱拳說一聲慚愧了。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河東印記

(攝影:高志勇 本期責編:吉秀珍)

【古運新城•馮建國】高志勇和他的《河東印跡》

作者簡介

馮建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醉心文化,熱戀故土。一個自知無為卻要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閒客。平生略喜孤獨,能塗兩筆草鴉,有二十幾本殘書問世,約500萬餘俗言。最心儀者《千年河東》,最盡力者《走遍河東》(13卷)。最受讀者歡迎者《萬世人極關雲長》,最令鄉人添堵者《禍起大河東》……道路還須前行,願讀者歲月靜好。

TAG: 河東印跡攝影高志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