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了孩子之後,家裡變得一團糟。

我在18歲的時候就體會到小孩子所帶來的“破壞”的威力:我新婚的一年的表姐,在我小外甥後,原本整潔、洋氣、高大上的新房到處塞滿了兒童的小衣服、尿布、奶粉,還有不知所以然的亂七八糟的一堆東西。從孩子出生起,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她家就完全變了個樣。

現在網路上經常有寶媽們吐槽,家有幼兒,房間是怎麼也收拾不乾淨的。又有寶媽說,孩子如果安安靜靜待那兒,一定是在作妖。這話我感同身受,我家小寶有一次安安靜靜在那兒,我找到他的時候,他正拿著姐姐的彩筆一臉得意地在牆上畫他的“大作”。

還有一次,我洗碗時,他安安靜靜坐那兒,我過去一看,他正鬼鬼祟祟地在撕圖畫書,臉上還帶著紙片被撕碎帶來的享受表情。有人說,七歲的小男孩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破壞力、行動力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這話誠然不假。事實上,不僅是七歲的小男孩,每個心懷憤懣的孩子他們都有著強大的破壞力。

今天,我們要講的繪本《一團糟》,就是講一隻像小男孩一樣心懷憤懣的小狗的,或許,在這本書裡,愛搞破壞的孩子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繪本《一團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狗史努津的小主人得到了一本故事書,在小主人津津有味聽故事時,史努津因為被冷落了心生不滿。晚上,它悄悄地把故事書撕碎,故事書裡的人物混雜在一起,秩序被打破,一切全亂套啦。

《一團糟》的作者是法國的韋羅妮克·柯西和格雷瓜爾·馬比爾。柯西是《一團糟》的文字作者,馬比爾則是它的圖畫作者。說起格雷瓜爾·馬比爾,他創作了不少經典的兒童繪本,比如《書裡掉出來一隻狼》、《關於馬的一切》、《關於鯊魚的一切》,這些繪本的圖畫均是出自他手。他還一個人創作了《狼真的來了》的整本繪本,包括文字和圖畫。

《一團糟》也是這樣一本經典的繪本,它的經典之處在於:

創作了一隻和孩子心意相通的小狗,貼合孩子情緒

版面設計符合美學原理,文字、畫面和諧,配合故事情節起伏

依託經典童話,打破思維限制,跳脫成人方式

01

一隻和孩子心意相通的小狗,貼合了孩子的情緒

《一團糟》的故事主角是名叫史努津的小狗。小狗的小主人露西過生日,爺爺奶奶送了她一本故事書。於是,露西的爺爺奶奶開始給她無休無止地講故事。史努津卻討厭聽故事,他皺著眉頭趴在沙發下,一副生不如死的樣子。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這是不是像極了小孩子,如果我們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和客人開啟了漫長的攀談,而攀談的內容是他們不感興趣、聽不懂,也插不上嘴的,他們的表情是不是像小狗史努津一樣充滿厭煩?而這漫長的攀談又讓他們感到備受冷落,因為,爸爸媽媽的關注點都在客人身上,而不是像平常一樣,在他身上,他真的感到好委屈。

接下來,等大家都睡著的時候,史努津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這本書消失!於是,他用嘴把小主人露西的故事書撕個稀爛。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這完全是孩子的思維,他們會簡單地把“壞事”發生的原因歸結到某個物品上。比如,我們這裡很多家長會上山折一些竹枝子,捆成一小束,用來嚇唬孩子說,如果他們不乖,就用這個來打他們。很多三四歲的孩子聽到這話後,都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把這竹枝子折斷或者扔掉。看著他們一臉懵懂,卻能做出如此“有心機”的事來,大人們往往會啞然失笑。孩子們天真地以為扔掉竹枝子,大人就沒法再打他們了,就像史努津,它認為,只要把書撕掉,小主人的關注點就會重新回到它身上。

02

版面設計符合美學原理,文字、畫面和諧,配合故事情節起伏

著名繪本創作人和出版人郝廣才說過,一本繪本的成敗,往往在做Layout時就決定了。

一般來說,製作繪本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做版面設計,也就是Layout。就像電影的分鏡頭,把故事情節一段一段落在Layout上。

好的版面設計會遵循美學原理,做好文字畫面的和諧,也會注意圖與圖之間的連貫,用畫面表現出故事的轉折、高潮和韻律。

《一團糟》的版面設計在留白、文字和圖片的相互和諧上做得很好。人的眼睛很挑剔,並不是滿頁色彩鮮豔的圖案就能取悅它們的。《一團糟》故事開始的第一個跨頁就用一頁色彩鮮豔的圖案構建出露西家的場景,另一頁則用了大量的留白,單單給露西和奶奶的有愛互動做了一個鏡頭特寫。這樣的視覺效果讓眼睛很舒服。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第二個跨頁也很巧妙,它一共有四個分鏡頭。前三個分鏡頭描繪爺爺奶奶給露西講故事的場景,第四個分鏡頭給氣哄哄的小狗留下特寫。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誒,到此,

畫面的連貫性帶來效果就要產生了。

我們翻到第三個跨頁,左邊一整面留白的畫面上,小狗在瘋狂地撕書,宣洩著心中的不滿。這個畫面佔據了一整面,畫面很大,留白也很大,書的碎片到處飛,表明小狗撕書時心裡只有自己的情緒,其他的什麼都看不見。這個畫面張力很強,讓讀繪本的孩子的情緒跟著小狗史努津的情緒一起高漲起來。

到了第三跨頁右邊的一面,小狗撕完了書,一臉傲嬌地站在那兒,家裡的事物作為背景又出現了,畫面又充滿了色彩。這表明史努津的情緒在宣洩過後平穩下來了。同時,也兼顧到美學效果,因為之前已經有四頁的留白頁,該給孩子們來點色彩,讓他們的眼睛好好“享受”一下了。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史努津把書撕掉後,故事書裡的人物混雜在一起,產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新故事,這時候,馬比爾用三個連續的大跨頁來描繪被撕碎的故事書裡發生的場景。這三個連續的大跨頁採用了全飽和的畫面,沒有留白,讓人感受到那種“亂糟糟”的氛圍,用濃墨重彩來渲染故事角色因秩序被打破而產生的緊張、恐慌、氣憤的心理。這正呼應了繪本的主題——-“一團糟”。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到了第七個跨頁,白雪公主擦拭神燈,事情的轉機出現了。因此,馬比爾只用了一頁半的畫面來描繪故事情節,另半頁則留白,用以描繪白雪公主擦拭神燈的畫面。因為事情的轉機就在這裡,因此,要把這個畫面單獨畫在留白處,這是對讀者的一個提醒。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如果你用心去體會《一團糟》這本繪本,你會發現,在接下來的畫面裡,作者在版面設計上也是毫不馬虎,每一個畫面的大小、色彩、佈局都有其深意在裡面。

03

依託經典童話,打破思維限制,跳脫成人方式。

《一團糟》裡小主人露西得到的故事書裡有三個經典童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金髮姑娘和三隻熊》、《阿拉丁神燈》。

有的孩子可能聽過這三個童話,有的沒有,但都沒關係,這都不影響孩子們愉快的閱讀《一團糟》。因為在史努津把故事書撕碎後,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三個童話故事的角色互相進入了彼此的故事裡,荒謬又充滿了合理性。

故事書被撕碎後,故事角色會進入別人的故事裡,從而產生出一個全新的故事,這是荒謬的。但在荒謬裡,又充滿了合理性。金髮姑娘因為到了七個小矮人家裡感到糊塗,因為被七個小矮人誤會她撒謊而委屈大哭。白雪公主會生氣,因為她進入了三隻熊的家裡,發現到處都那麼髒,而她明明在早上已經打掃過一次了。三隻熊因為白雪公主生氣,他們感到受到羞辱,也生氣了。直到神燈出現在三隻熊的家裡,白雪公主做衛生時擦拭神燈,把燈神召喚出來,燈神把故事恢復原樣,到這裡,是荒謬的合理的極致,也是想象世界的結束。

為什麼說寶寶愛撕書未必是壞事?

孩子和成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孩子能夠在想象中來去自如,但成人一旦進入想象就出不來了。

當燈神使一切恢復秩序時,故事書也被修復了。第二天一早,史努津驚訝地發現,露西在餐桌上給布娃娃們講故事書裡的童話。

《一團糟》的最後一頁,用半頁的留白寫著一句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討厭聽故事的小狗……”這隻小狗是誰呢?是史努津嗎?還是此時正在坐在你身邊一臉投入聽你講繪本的孩子呢?

當你這麼問孩子的時候,他們會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小狗史努津就是他們自己的化身。無論他們是否討厭聽故事,他們已經聽到了三個經典的童話故事和一隻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小狗的故事。

嗯,故事就是故事,你聽了一個故事,你感到開心就好啦。

繪本需要講道理嗎?不,它不需要這麼做。它可以表達一種情感,宣洩一種情緒,或者描繪一個生活場景。孩子年幼時,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不能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當情緒來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妥善地處理,他們可能會像史努津一樣透過破壞來宣洩。但正如《一團糟》裡所描繪的故事一樣,破壞或許正是一種重建,當破壞過後,情緒消失了,一切又恢復原來的樣子。

給孩子講講這個故事吧,他們會喜歡的。

TAG: 一團糟繪本小狗故事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