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薦】每一次攀登,不為其他,只為跌落。那是宿命,要笑著接

前日同友人說……

仔細想了想,已經有很多次用同樣的開頭去起筆,接下來便是說著一些不招人喜歡的話,每次試圖去改變,但依舊走不出那個圈,像一團陰雲久久不散,更像是陷入了西西弗斯式的魔咒:

每一次攀登,不為其他,只為跌落。

西西弗斯困惑嗎?不,他不會困惑,因為那是宿命,要笑著接受。

我想,我也可以。

朋友寫了一篇《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勸我要看到陽光,不要固執的看向隱秘的角落,多寫點喜聞樂見的東西,大千世界百雜碎,形形色色萬物生,既然蓮花求而不得,那退而其次取牡丹也可,何必自取其辱?

或許她是想說林憶蓮在《夜太黑》中的詠歎:“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思來想去,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可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怪在這世界不只有流行歌,還有教科書,我們都曾背誦過《愛蓮說》,周敦頤老先生一板一眼的告訴我們: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些年,我忘記了很多東西,但這句話我不想忘。

“新媒體”於我而言並不陌生,至於熱點什麼的也知之甚詳,我豈能不知道如何順勢,如何取巧,如何起鬨和撓癢?

可就因為知道,才更需恪守本分,“君子有所為”,儘管我夠不上“君子”,但至少我想做到“有所不為”。

買手機可以追求價效比,做人似乎不行,很多時候,最短的路也是最險的路。相對於等在原地花枝招展的以求讚美,沉默無言的低頭前行其實更有意思,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就像泰戈爾說的:“儘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採鮮花來儲存,因為在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

或許,一個人庸庸碌碌的終其一生並不可恥,即便他未曾追求“蓮花”,也只是略有遺憾罷了,但這個人如果為了虛榮一昧投機,趨炎奉勢,從來不知道該在哪裡止步,那一定不能被原諒。

今天看到一篇名為《林語堂的有不為齋》的文章,裡面寫,被朋友發問為什麼叫“有不為齋”,讓林語堂盤點了一回內心,給出答案,摘錄幾條同如下:

我不曾穿西裝革履到提倡國貨大會演說,也不曾坐別克汽車,到運動會鼓勵賽跑,並且也不曾看得起做這類事的人。

我極惡戶外運動及不文雅的姿勢,不曾騎牆,也不會翻筋斗,不論身體上,魂靈上,或政治上,我連觀察風勢都不會。

我不曾寫過一篇當局嘉獎的文章,或是撰過一句士大夫看得起的名句,也不曾起草一張首末得體同事認為滿意的宣言。

也不曾發,也不曾想發八面玲瓏的談話。

我有好的記憶力,所以不曾今天說月亮是圓的,過一星期說月亮是方的。

往日之語,今天看來依舊聲如洪鐘,當得上一句頂萬句。似乎語間依稀可以看見,一朵蓮花於微光中傲然綻放。

年輕的許巍唱著:“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盛開著永不凋零藍蓮花……”

儘管此刻我們都不再年輕,可只要還有人願意這樣唱,哪怕只是一個人,我也會為其鼓掌。

久不見蓮,便更覺得蓮美,才是真正的“愛蓮”罷……

【每日一薦】每一次攀登,不為其他,只為跌落。那是宿命,要笑著接

以上,就是今天想說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 完 —

TAG: 不曾蓮花牡丹林語堂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