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公開日記】十八線小城市的困惑:沿街商店應該要誰才能做得起來?

今天沿著市區的主要大道走了一圈,來往汽車無數,不過行人不多;沿街商店種類很多,琳琅滿目,各種型別的商品應有盡有,然而繁華中有些許不合群的現象:隔幾間商鋪,就有一間店是關上門的,捲簾鐵門上還被貼了大約紅紙,上寫:旺鋪轉讓。

前言

“旺鋪轉讓?”我本來是要去某商場約朋友吃飯的,但是一路走過去的沿街光景卻讓我不由地一愣。

因為大概一年前,我想在工作之餘開一家奶茶店,當作是業餘創業,那個時候就曾去大街小巷有可能開店的角落去探探,瞭解一下各個位置開店鋪所需要的資金,讓自己至少可以算一下開店可能所需的成本。

也大概是那個時候,就是現在這些關著門,門前帖著“旺鋪轉讓”字樣的門面,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們的要價直接勸退了我,雖然也算是工作幾年,讓我有一點可以開店的想法,但是一年高達十幾萬的投入讓我有點慌,這個慌不是不願去試,而是算了一下我大部分的利益最終會成為房子租金被交納出去,於是我心動之後便冷靜下來。然而在接下來的這一年時間裡,我竟還有時會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狠下心來把某個鋪位給拿下來。

【半公開日記】十八線小城市的困惑:沿街商店應該要誰才能做得起來?

然而今天我卻看到了這個行情,我有點想不通,這裡還是我們的市中心啊,怎麼這些鋪就關門了?看了一下那些門前還殘留著的廣告——有賣日用品的,有開美食店的,有做文化傳播公司的。

再次被提出來的實體商店

中午我和朋友一起吃飯,我提到了剛才我見到的鋪面,一年多前正在他和我一起去尋找鋪面的,所以他應該多多少少了解那些店的租金價格。

“說起來你為什麼辭職?現在的行情這麼差,你就不能多呆一段時間再出來嗎?”朋友問道。

我認真回答到:“有關係嗎?辭職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工資問題以外,就是這份工作我看不到頭,所以才想著出來,想著換一份工作或者自己搗鼓一個工作。”

再說了,你怎麼就確定現在的行情差?

朋友說:“嘿嘿,我還以為你是耐不住自己那種寂寞的心,所以辭職出來見識一下美好的大千世界。還好你不是,我可奉勸你一聲,這個時間節點,可別想著出來創業,現在那種隨便開個店便可以瀟灑的日子已經不可見啦。”

在朋友的口中,現在大家都不敢消費,準確點說,是不怎麼出來消費,他們寧可在家裡點外賣、網購,也不怎麼出來大街上買東西,所有的特色商品都能在網路上買到。他分析為什麼我經過的街有很多店關門,無非就是人流變少,顧客變少,競爭力下降的原因嘛。

“前幾年的實體店鋪不好做的風聲怎麼還沒吹到你這裡?”

其實也不見得,並不是實體店鋪不好做,你看,滿大街多出來的那些培訓機構、汽車服務店、酒店、餐飲……之類的服務門店,不也越開越好?應該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供需關係並不會消失,只不過有些變成線上而有些還得需要線下店鋪支援罷了。

被說很多遍的服務二字

“服務業,你看。”我向朋友舉例說明,“最近XX街開了家新的餐飲店,XX街開了家7-11,XX街開了個新的酒家……”也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怎麼就成了你們口中的市場行情不好了呢?

朋友狐疑地看著我,問道:“喂,你該不會是還存著想要開店的心思吧?”

“為什麼不行?”我答道,“這些店始終有它活下去的機會,就看是什麼因素能讓它們活下去而已。”

“就憑奶茶?你還想著要開奶茶店?”

也不是不行,你想嘛,開個店,入駐一些外賣網站,頂多就分一些利益給到平臺。不過朋友的話也有道理,如果以線上為主,就沒辦要搞一個臨街的店,可以在某個小角落,就算沒人看到也沒關係,只要外賣小哥找得到就行。

只是,這哪裡算是創業啊!創業不應該是瞭解一個行業,或者察覺某個市場,而後用自己一切力氣去搏一個未來嗎?這樣搞一家店,和自己繼續打工有什麼區別?不就好聽一點變成是給自己打工,而反過來還得擔心自己下個月的房租怎麼給。哼,我的第一個想法才不是開個奶茶店呢。

“不,我想做有關傳統文化方向的服務。”我說,“我覺得這個市場很有潛力,而且很快便會迎來爆發點。”

【半公開日記】十八線小城市的困惑:沿街商店應該要誰才能做得起來?

做一些還很少人做的,又對於自己而言比較有優勢的,大概就是傳統文化類的內容了,我有案例,有人手,有想法,而且這座城市做這一行的人少,目前大都做生活類的創業或就業。

朋友問:“那……搞一家店面?”

當然不,我想先做好內容,等內容都被接受了,再在街邊要個店面,我覺得吧,服務類的還是需要線下,接地氣的才會更成功。

“內容?傳統文化類的內容是什麼呢?”

比如說,冬至快到了。我大概有得忙了……

好像一不小心就寫多了幾個字,不過,從街邊小店確實可以看出,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而沒有抓住時代潮流的人,也勢必會越來越不好過。

TAG: 朋友奶茶開店外賣旺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