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徐廷珍(1813-1870)字聘卿,清時江都人。

徐廷珍出身貧苦。七歲時喪母,二十歲時父親又棄養,只得靠自己的勤奮刻苦成才。由於他“生平慎交遊,重然諾,獎掖後進,樂善不倦”,又“留心時務”,獲得社會好評,而成為地方名士。

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1853年,太平軍攻佔揚州,他便避居興化。興化,因處水鄉,古來就有“自古昭陽好避兵”的說法,因而在整個太平天國時期,幾乎沒有受到過戰火的波及,社會相對較為安定繁榮。

徐廷珍到興化後,因其文名,先被推為興化文正書院的主講。在書院,除了正常授課外,他主張以德教為先,對學生循循善誘,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行,從而培育出了不少弟子。他還與其子徐兆豐等人組織“惜字會”,敬惜文字,字紙,在百姓中倡導重文重學的風氣,不少讀書人,都以跟隨徐氏父子求學為榮。

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興化鳳光

徐廷珍在興化期間,還在有識之士顧驌,成沂的協助下,籌建了興化團練,自任團練局長。咸豐四年(1854),在知縣張鵬展的號召下,又招募萬名青壯年在西門外教場進行閱兵演練,“地方賴以無恐”。

咸豐九年(1859)徐廷珍中舉人第四十五名,以團練有功,揀選知縣,進而晉為內閣侍讀。

徐廷珍詩文俱佳,尤工於詩,馳譽文壇。著有《日省錄》,《聖學近求錄》,《四書精要錄》以及《小醉經室詩集》六卷,並有《烏夜啼思親曲》流行於世,先後被多次刋行。

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一次,徐廷珍到丁傢伙訪問好友華仲履,曾賦《丁傢伙》詩:

舟行忽聽市聲譁,寥落村墟數十家。

瓦屋遠排堤兩岸,木橋低跨水三叉。

柳煙白糝孤蓬聚,桃雨紅飛半渡花。

我有故人家在此,柴門何處欲親撾。

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丁夥鎮風光

丁傢伙有河從鎮南穿鎮而過,河分三岔:一向東,一向西,一向北。當他來此訪友時,船尚未進鎮,就已聽到街市上一片喧譁之聲了。小鎮不大,雖才只有幾十戶住家,但白牆黛瓦,在河堤兩岸一字排開;不少木橋低跨,連通兩岸人家,真是一派小橋流水的景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白色的絮煙,粉紅的桃雨,在河面,舟蓬上飛舞、飄落,象是迎接我這遠來的客人。而我,則要去推開柴門,會我的老友去了!

文正書院主講徐廷珍詩讚丁傢伙(揚州江都丁夥鎮)

丁夥鎮

從徐廷珍的這首訪友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晚清時,丁夥,就已經成為一個相對繁盛熱鬧的集鎮了。不僅如此,鎮村桃紅柳綠絮白的美景,更從一個側面向人們展示了丁夥這座花木名鎮的久遠歷史。(朱毓麒)

TAG: 徐廷珍興化團練丁夥鎮丁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