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萬壑赴荊門

舊文重發

咬文嚼字:群山萬壑赴荊門

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群山萬壑赴荊門”,這個“赴”字,頗可玩味。

赴,就是

“到”“往”。但在現代漢語裡,一般只用於一些固定詞條,不像“到”“往”那麼靈活。不管是“赴約”“赴會”“赴任”,還是“赴難”“赴湯蹈火”,都顯出一種正式、莊重、嚴肅的意味。“明天到我家吃飯”——衣著隨意點,沒關係;“赴宴”——那就不能敷衍了事。

“群山萬壑赴荊門”,不說“群山萬壑向荊門”“出荊門”,是因為有擬人的手法在裡邊,突出了群山萬壑的主動性。

前人評論

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

群山萬壑,奔跑著趕向荊門,寫出了天地鍾靈之意。鍾靈毓秀,集天地多少靈氣,才出了這麼個國色天香的美女。赴,強調了這種

“鄭重”“珍愛”。

為何突出天地的鄭重?要與下文對比。天地珍愛的國色,卻落得個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的淒涼下場。更重要的對比是,昏庸的漢元帝竟然用“畫圖”這麼疏懶省略、簡便隨意的方式,來鑑別天地珍而重之的美女,實在是荒唐。

杜甫這麼一寫,王昭君的悲劇意義,就不一樣了。它脫離了庸常的

“紅顏薄命”套路,引發我們去聯想,更多與王昭君相同命運的人。懷古,其實是傷今。感嘆一“國色”的悲劇,其實是為許多“國士”鳴不平。多少天地珍愛的人才,也是這般被國君糟蹋了啊!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杜甫心中,定有委屈。

再者,用

“赴”字來描寫群山萬壑,寫出雄偉壯闊景象,為後文寫王昭君做了鋪墊。後人看不明白,就會困惑。

明人胡震亨《杜詩通》:

“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

胡震亨啥意思呢?他看出了

“群山萬壑赴荊門”的雄偉,但是認為王昭君不配這種雄偉的景象。“群山萬壑赴荊門”,後面應該是“生長曹操(周瑜)尚有村”才對。真要寫王昭君,前面得是“青山秀水出荊門”,或者“小橋流水繞荊門”才行。

犯這個錯誤,是因為胡震亨觀念裡的王昭君,只是一個閉月羞花的美女。而杜甫心目中的王昭君,卻是一個英雄豪傑,大丈夫。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已經在欣賞昭君是有擔當的英雄,“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那更是杜甫讚歎的英雄本色,大丈夫品質。王昭君自恃美麗,不肯向畫工行賄,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遭遇不幸委曲,死在異國他鄉卻要魂歸故國,不改其忠貞,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

這是杜甫讚美的品質,也是他追求的品質。所以他要隆重地用

“群山萬壑赴荊門”來開場,用“分明怨恨曲中論”來收束。千載之下,我仍然聽得出她的恨,她的埋怨,她的委曲,她的驕傲,她的堅貞,只因為我跟她,多麼相似啊!

TAG: 萬壑荊門群山王昭君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