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16課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捨身飼虎的故事

《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16課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捨身飼虎的故事

文稿未經稽核,僅供參考

聽更多經,蜻蜓fm搜尋:醍醐學院

各位師兄:

大家好!今天是星期天,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上節課講釋迦牟尼佛給他的弟子中的富樓那尊者,還有㤭陳如尊者,還有五百羅漢,都分別授記,說他們以後都能成佛。

這節課的內容也相當的簡單。這節課《妙法蓮華經》的第九品《授學無學人記品》,也就是說這節課還是一個授記的一節課,就是一場表彰大會。這節課裡,釋迦牟尼佛是給自己的弟子阿難和羅睺羅授了記,然後又給其他的很多人授記。

我們來簡單地看一下:

【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受記,不亦快乎!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睺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睺羅所願,住立一面。

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億恆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常立勝。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今僧中說,阿難持法者,當供養諸佛,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國土清淨,名常立勝旛,

教化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正法倍壽命,像法復倍是。

如恆河沙等,無數諸眾生,於此佛法中,種佛道因緣。】

首先,佛告訴阿難尊者說,你於未來世會作佛,你的佛號叫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阿難尊者,他未來世會供養六十二億諸佛,一直護持法藏,然後就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他教化的菩薩有多少呢?二十千萬億恆河沙數不清的菩薩,他讓所有這些菩薩都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

阿難尊者成佛之後,佛國的名字叫常立勝旛。佛國非常的清淨、美好。正法住世的時間是多少呢?阿難尊者成佛之後,這個佛的壽命是算不過來的,是無量壽。正法住世的時間是雙倍於無量壽,也就是數不清的時間。那像法住世的時間又雙倍於正法住世的時間。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鹹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

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為什麼這樣呢,我們想一想?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的,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整理師父的言論的時候,阿難尊者立了一大功。因為他的腦子就像電腦一樣,輸入的資訊準確無誤地全都記錄在案,所以如果沒有阿難尊者,可以說就沒有《三藏十二部經》,可以這樣講。至少沒有這麼多經部,律部不是他整理的。上節課的最後我們(在畫外音裡)也聽到了,阿難尊者主要轉述的是佛陀經論的部分。所以說對於受持和傳播正法方面,阿難尊者也是做出了難以想象的貢獻。所以他成佛後,他的壽命是難以想象的,是數不清的;正法、像法的時間也是非常多、非常多,數不清的。

【爾時,佛告羅睺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

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皆為其長子,一心求佛道。

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

接下來佛陀又說,羅睺羅尊者也會成佛。羅睺羅尊者,我們知道,他是佛陀出家前的親生兒子。羅睺羅在未來世會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而且他一直就跟佛有緣,一直作佛的兒子,或者作佛的長子。佛陀一般出家前往往都是王子之類的,羅睺羅每一次的化現幾乎都是佛出家前的兒子。羅睺羅跟佛如此有淵源,他又是佛的兒子,所以他成佛之後叫蹈七寶華如來,他的國土也非常的莊嚴。佛國的壽命是多長時間呢?跟前面阿難尊者所成就的佛(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是差不多的。佛土的壽命,還有佛的壽命,都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是差不多的。羅睺羅尊者,他一直很好地在佛陀身邊護持正法,成佛之後也是度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唯然,已見。】

接下來,釋迦牟尼佛又看到弟子中,還在修行過程中還沒有證果的一些人,再加上已經證得四果阿羅漢的,加起來這批人有兩千人。看著這些人,佛陀就告訴阿難說,你看到這兩千個人了嗎?其中包括還在修學過程中的,還有那些已經獲得一定成果的這些人。阿難說,我看見了,師父。

【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悉皆與授記,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

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

鹹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

釋迦牟尼佛說,阿難啊,這些人以後會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一直護持法藏,後來他們也在十方的各處也都成佛了。成佛之後,這兩千人都用同一個佛號,都叫寶相如來。

我們在聽其他經的時候,可能也經常聽到寶相如來的名號。我們要知道,佛陀的弟子中有兩千人未來成佛都叫寶相如來。所以說寶相如來這個佛號,可以說是很通用的一個佛號。

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就告訴大家說,這兩千個佛,他們也一直將佛法廣泛地傳播開去,度化了無量無邊的眾生。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被授了記的這兩千人也都非常的歡喜踴躍,讚美佛說:

【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慈悲的世尊啊,您的智慧明燈無比的明亮,我們聽到您授記的聲音,心裡被歡喜充滿,好像是甘露灌頂一樣,如此地讓人陶醉。

這一章節是相當的簡單,就這樣講完了。接下來回答一個問題。

“喜馬拉雅FM”上有一個師兄問:修佛要修到什麼程度呢?我學佛兩年多了。

要修到什麼程度?他說是不是要修到打坐的時候身體放大光明就算完成了?其實身體放大光明只是一個方面,只是說你在禪定中的境界是怎樣的。你在禪定中遇到怎樣的境界,你可以對照一下《楞嚴經》五十陰魔的部分,知道自己大概在哪個階段了,是色陰區宇,還是受陰區宇,還是想陰區宇、行陰區宇?你可以這樣對照著來看一下。

修行修到什麼程度,不僅僅是靠著打坐時候有什麼樣的感應作為標準的,因為打坐入定、顯現勝境,這只是一個參考。真正成佛不僅僅是放光這麼簡單的。你要說放光,電燈泡也能放光是吧?螢火蟲也能發光,深海的魚很多也自己能發光,那他們就是佛嗎?修行成佛並不意味著說放大光明就一定是佛。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講,成佛,在世間顯化的時候,他給人的感覺就是慈悲和智慧都圓滿地具足。如果佛化現為一個人,他就會是人中最傑出、最完美的那個人,而且是最善良,最慈悲的那個人,也是最有智慧的人。佛陀在世間的化現是這樣的。那佛陀如果深入禪定,他就可能展現種種的神通了。一般情況下,神通都是藉由修禪定而得到的,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人生來就具備某些特異功能,那是一些例外的情況。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金光明經》的一個故事。在《金光明經》第十七品《捨身品》中,講了佛陀過去世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希望聽完這個故事之後,大家能夠真正明白到底什麼是佛。

我們來看一下《金光明經》的第十七品《捨身品》。

【爾時道場菩提樹神復白佛言:世尊!我聞世尊過去修行菩薩道時,具受無量百千苦行,捐捨身命肉血骨髓,惟願世尊少說往昔苦行因緣,為利眾生,受諸快樂。】

道場的菩提樹神在瞭解了佛陀所講的那個流水長者子怎麼樣廣行醫術來治病救人,還有他怎麼樣把一池塘的一萬條魚都救了,並且超度生天的那個故事之後,道場的菩提樹神又問佛一個問題,說,世尊啊,我聽說您在過去世中修行菩薩道的時候受了很多的苦行,您曾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肉呀,血呀,甚至骨髓,都捐出去了。過去您是怎麼修的?為了利益大家,為了利益眾生,您簡單地給我們講一講吧。

他這樣作了一個祈請。

【爾時世尊即現神足,神足力故令此大地六種震動,於大講堂眾會之中,有七寶塔從地湧出,眾寶羅網彌覆其上。爾時大眾見是事已,生稀有心。爾時世尊即從座起,禮拜是塔,恭敬圍繞,還就本座。】

之後,釋迦牟尼佛就現出他的神足,透過神足之力使大地六種震動,然後在這個大講堂大會當中“有七寶塔從地湧出”了,有一個七寶塔直接就從地底下湧出來了。這是一個神蹟。

“眾寶羅網彌覆其上”,這個七寶塔上裝飾著眾多珍貴的寶物,集合在一起點綴成了羅網。大眾看到這個七寶塔呀,感覺都非常的稀有難得,很激動。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大家注意——釋迦牟尼佛親自從座位上起來,就禮拜從地底下湧出的這個七寶塔,禮拜完了以後還恭敬地圍繞了一圈,然後又回到自己本來的座位上。

【爾時道場菩提樹神白佛言:世尊!如來世雄出現於世,常為一切之所恭敬,於諸眾生最勝最尊,何因緣故禮拜是塔?”佛言:善女天!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時候道場的菩提樹神就對佛說,世尊啊,好奇怪呀,您是世界上最偉大、最雄偉的,您被一切世間天人所恭敬,您在一切眾生中是最勝、最尊、最上的,大家都來禮拜您,怎麼您還禮拜這個塔呢?佛就告訴菩提樹神說,善女天,我過去修行菩薩道的時候,我留下的舍利(我的真身舍利)就安放在這個塔裡邊。因為我過去修行菩薩道時的真身舍利就在塔裡面,因為我過去往昔的這次因緣,所以使我能夠提前早日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對於我的過去作一個感恩。”

【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開塔,取中舍利,示此大眾。是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燻。

爾時阿難,聞佛教敕即往塔所,禮拜供養開其塔戶,見其塔中有七寶函,以手開函,見其舍利色妙紅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紅白。佛告阿難:汝可持來,此是大士真身舍利。爾時阿難即舉寶函,還至佛所,持以上佛。爾時佛告一切大眾: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爾時大眾聞是語已,心懷歡喜,即從座起,合掌敬禮大士舍利。】

這個時候佛就告訴尊者阿難說,阿難,你把塔開啟,把舍利取出來讓大家看一下,這個舍利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燻。

阿難聽了佛的指示,他就到七寶塔中取出了舍利,看到舍利顏色是紅白的,非常的神妙。就告訴佛說,這個舍利顏色是紅白色的。

佛就告訴阿難說,你可以拿過來,這個是過去我的菩薩身的真身舍利。後來阿難就把舍利拿到佛的面前,獻上給佛。佛就告訴大家說,你們都可以禮敬這個舍利。這個舍利是怎麼來的呢?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這就是為什麼一旦高僧大德修出來舍利子了,大家就會覺得他修行功夫會到了一定程度,是不是?有沒有舍利子,一定程度上象徵著這個修行者的功夫。

舍利子是怎麼來的呢?佛陀講,此舍利是戒定慧之所燻修。是戒定慧能夠燻修出來的,不修戒定慧是出不來舍利的。但是不排除一種情況,因為魔王——我們知道——他有大神通,他可以在他可以在某種情況下仿造舍利。所以看到一個大師有舍利,能一定代表他是佛嗎?未必。這是大家千萬要注意的!《金剛經》也提醒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判斷一個人,不能只看他有沒有舍利子,你還要看他生前都做了怎麼樣的行為,說了什麼樣的言論。這個相當的重要。你要結合起來看,如果完全符合佛的正法,那還沒有問題。如果僅僅是有舍利,但是生前非常地放蕩,對於自己的言行非常的隨便,沒有約束,而且貽害了很多眾生。那這樣的人你能說他修行成就了嗎?是完全不可以的。

我也跟大家講過,我身邊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奶奶收養了一個鸚鵡,在寺廟裡天天跟著唸佛,後來鸚鵡死後火化之後都出現舍利子了。那你能說鸚鵡就是高僧大德嗎?你可以說他是菩薩的一個化現,也可以這樣講,但是鸚鵡都能燒出舍利子,告訴你,不要只憑借舍利子去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佛。他可能是菩薩化現,但是也有可能是魔王搞的小把戲。魔王的神通其實非常的巨大。

大眾就開始禮拜舍利。

真正的佛的舍利是戒定慧燻修出來的。如果不受持戒定慧,是不會有真正的舍利的,而真正的舍利是最上的福田。如果我們知道哪裡有真正供奉的這種高僧大德的舍利子,或者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我們是可以去禮拜這個舍利塔的。據說五臺山那個大白塔裡就有一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

【爾時世尊,欲為大眾斷疑網故,說是舍利往昔因緣:“阿難!過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訶羅陀,修行善法善治國土無有怨敵。時有三王子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第一:第一大子名曰摩訶波那羅,次子名曰摩訶提婆,小子名曰摩訶薩埵。是三王子,於諸園林遊戲觀看,次第漸到一大竹林憩駕止息。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於今日心甚怖懅,於是林中將無衰損?第二王子復作是言:我於今日不自惜身,但離所愛心憂愁耳。第三王子復作是言:我於今日獨無怖懅亦無愁惱,山中空寂神仙所贊,是處閒靜能令行人安隱受樂。】

因為道場的這個菩提樹神希望世尊講一講過去世怎麼修行的,怎麼修苦行的,怎麼修菩薩道的,世尊就開始給大家講了一個過去的故事,跟這個舍利有關的一個故事。

世尊說,阿難呀,過去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名字叫摩訶羅陀,這個摩訶羅陀國王修行善法,善治國土,沒有怨敵。因為他一直用正法治世,也沒有什麼敵人來侵害他。這個國王有三個兒子,長得都非常端正微妙、形色殊特,威德都堪稱第一。國王的三個兒子,老大當然是太子了,名字叫摩訶波那羅,二王子叫摩訶提婆,小王子叫摩訶薩埵。這三個王子有一次到外面園林中去玩,走著走著就到了一大片竹林,在這裡就歇下來休息。大王子就說,我今天心感覺有點不太舒服,有一些恐懼的心理生起,有一些不祥之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竹林中我感覺好像將會失去什麼一樣的。二王子就說,我今天倒是沒感覺身體或者心理有什麼不舒服,但是我離開了王宮,離開了我所愛護的一切:我的妻子啊,眷屬啊,一切珍寶啊,我都遠離了,我的心有一點點憂愁生起來。三王子,就是最小的小王子摩訶薩埵,他說,我來到這片竹林,我感覺沒有憂愁、恐怖,也沒有煩惱,這個山中空氣這麼好,如此的空寂,神仙一直讚歎這樣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如此的嫻靜,能夠讓修行人感覺非常的安隱快樂。這是三個王子他們不同的心理。

【時諸王子說是語已,轉復前行見有一虎,適產七日而有七子,圍繞周匝飢餓窮悴,身體羸瘦命將欲絕。第一王子見是虎已,作如是言:怪哉!此虎產來七日,七子圍繞不得求食,若為飢逼必還啖子。第三王子言:此虎經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言:此虎唯食新熱肉血。第三王子言:君等誰能與此虎食?第二王子言:此虎飢餓身體羸瘦,窮困頓乏餘命無幾,不容餘處為其求食,設餘求者命必不濟,誰能為此不惜身命?第一王子言:一切難捨不過己身。第二王子言:我等今者以貪惜故,於此身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於是事而生驚怖。若諸大士欲利益他,生大悲心為眾生者,舍此身命不足為難。時諸王子心大愁憂,久住視之目未曾舍,作是觀已尋便離去。】

這三個王子說完這番話以後一直往前走,走著走著就看到有一個老虎生出了七隻小老虎,應該是剛產完七隻小老虎,小老虎一看就是非常幼嫩,剛生出來的,屬於嬰兒期的小老虎。母老虎產完子以後,身體非常的憔悴、非常的瘦弱,感覺好像活不太長時間了一樣。然後大王子看到老虎以後就說,哎呦,奇怪呦(怪哉),你看,這個母老虎產完這些小老虎之後可能也就過了有六七天的時間吧,你看他周圍七隻小老虎圍繞著它,它也不方便去別處找食物。它要是一直這樣餓下去啊,說不定他會吃自己的孩子的。這個小王子(三王子)就說,老虎經常吃什麼東西呢?大王子就說,老虎一般就喜歡吃那些非常新鮮的、有溫度的、熱的肉啊血啊之類的。小王子就說,唉!我們這些人誰能給老虎找到食物呢?二王子說,這個老虎如此地飢餓,身體又這麼羸瘦(瘦弱),窮困頓乏,看上去剩的命也不多了,我們沒有時間給它找到食物。(即使)找到食物再拿回來,恐怕這個母老虎也餓死了。誰能為了母老虎舍掉自己的身命呢?大王子就說“一切難捨不過己身”,說世界上最難捨掉的就是自己的命啊,自己的身體的性命是最難捨掉的。二王子就說“我等今者以貪惜故,與此生命不能放舍;智慧薄少故,於是事而生驚怖”(二王子說,我們這些人都是比較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的人,我們的智慧也淺薄、也乏少,一談到要捨身,想起來都讓人害怕;要是有誰,有那樣的大菩薩,想要利益眾生的,生大悲心,想要為了眾生付出一切,說不定還能捨掉自己的性命)。說完這些話之後,這幾個王子心裡都不大舒服,在這兒待著看了一會兒這個飢餓的、餓到不行的母老虎,還有那七個小虎崽。看了一會兒,這些人就走了。

【爾時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捨身時已到矣。何以故?我從昔來多棄是身都無所為,亦常愛護處之屋宅,又復供給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隨時將養令無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復不免無常敗壞。複次是身不堅無所利益,可惡如賊猶若行廁。我於今日,當使此身作無上業,於生死海中作大橋樑。複次若舍此身,即舍無量癰疽瘭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是身不堅如水上沫;是身不淨多諸蟲戶;是身可惡筋纏血塗,皮骨髓腦共相連持;如是觀察甚可患厭,是故我今應當舍離,以求寂滅無上涅槃,永離憂患無常變異,生死休息無諸塵累,無量禪定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莊嚴諸佛所贊,證成如是無上法身,與諸眾生無量法樂。】

走了之後,這個時候小王子(就是三王子)心裡就在想,看來,我舍掉我的身體的性命的時機已經到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從過去世以來都很多次舍掉自己的身體性命,我帶著這個肉身幹什麼呢?這個肉身天天牽扯我的注意力,我要非常地愛護它,要給它找住的地方,給它找衣服、找食物、找睡的地方,生病了還要給它治病,找醫藥,然後還要想辦法給它提供一些比較好的交通工具,一直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這個無用的肉身上了,然後這個肉身又能給我帶來什麼呢?得病的時候也會讓我感覺非常的苦惱。我這個肉身如此的不堅牢,感覺它沒有實際的利益,可惡得像一個賊一樣。這個肉身的無用,裡面充滿了大小便利,就好像一個行動的廁所一樣。我現在感覺我應該舍掉我的肉身作無上之業,在生死海中作大橋樑。我應該舍掉自己讓別的眾生活。如果我能捨掉我的肉身的話,我就舍掉了這個肉身可能會帶給我的一切疾病,一切的恐懼、怖畏,還有身體內一切的不淨,一切我都能捨掉了。

這個身體,想想挺可惡的,裡面不過就是些肉啊,血啊,筋啊,皮啊,骨啊,髓啊,腦啊,互相連線,你要是解剖開來,其實這個肉身什麼都不是。我現在應該舍掉這個肉身,我應該求得寂滅和無上的涅槃,永遠地離開憂患、無常、變異、生死、休息。我應該從生死中解脫,我不希望有再多這些塵世間的負累。如果我能捨掉我的肉身,進入到那個無量的、禪定的微妙法身當中去,具備百福莊嚴,被諸佛所讚歎,成就無上法身,而且能夠給眾生無量的法樂,該多美好啊。

【是時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願,以上大悲燻修其心,慮其二兄心懷怖懅,或恐固遮為作留難,即便語言:兄等今者可與眷屬還其所止。爾時王子摩訶薩埵,還至虎所脫身衣裳置竹枝上,作是誓言:】

這個時候小王子就“勇猛堪任,作是大願”,他心中的慈悲和勇猛心就驟然生起來,他就有一個大的願望:他想要把自己的身體舍給這個母老虎。但是他考慮到,如果他的兩個哥哥知道他要舍掉自己的性命的話,一定會阻攔他的。他就跟兩個哥哥說,哥哥們,你們可以去跟咱們的親戚眷屬一起玩,你回到咱們眷屬所在的地方去吧。

這個時候,小王子把兩個哥哥支開之後,小王子摩訶薩埵就來到了老虎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衣服都脫光了放在一個竹枝之上,然後就作了一個誓言:

【我今為利諸眾生故,證於最上無上道故,大悲不動舍難捨故,為求菩提智所贊故,欲度三有諸眾生故,欲滅生死怖畏熱惱故。】

他發大誓願:我想舍掉我的肉身,為了眾生捨命,證於最上的無上之道。我希望能夠度脫“三有”中的眾生,我也想熄滅生死怖畏種種苦惱。

【是時王子作是誓已,即自放身臥餓虎前;是時王子以大悲力故,虎無能為。王子復作如是念言:虎今羸瘦身無勢力,不能得我身血肉食。即起求刁,周遍求之了不能得,即以幹竹刺頸出血,於高山上投身虎前。】

這個王子發完誓之後,就把他脫光了的身體放在了這個飢餓的、瘦骨嶙峋的母老虎的面前。但是因為大悲心的緣故,小王子的身上好像發著一種神秘的光芒一樣,母老虎雖然很餓,但是不敢吃他,也沒有能力去吃他。小王子這個時候又在想:這個老虎現在實在是太瘦弱了,他的身體沒有力氣來吃我,他沒有辦法吃我。他就站起來四處去找刀,他想自己把自己切成一塊一塊的喂老虎,但是找不到刀,然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幹竹(就是一個竹子已經枯乾了,一截竹竿),帶著刺的,他就把竹竿刺向自己的脖子,然後就有很多血噴出來了。他站在高山上噴著血,就停留在了母老虎的面前。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日無精光,如羅睺羅阿修羅王捉持障蔽,又雨雜華種種妙香。時虛空中有諸餘天,見是事已心生歡喜嘆未曾有,贊言:善哉,善哉!大士!汝今真是行大悲者,為眾生故能捨難捨,於諸學人第一勇健,汝已為得諸佛所贊,常樂住處,不久當證無惱無熱清涼涅槃。】

這個時候大地六種震動,太陽突然都沒有光芒了,就好像阿修羅王把太陽遮住了一樣,天上降下了各種各樣數不清的花,周圍出現了種種神妙的香氣。虛空中有很多天人看到這件事都心生歡喜,讚歎道:善哉,善哉!大菩薩呀!您真是行大悲啊,為了眾生能夠舍掉最難捨的性命啊,您真的是修行人中排第一名的勇健之士啊,您被諸佛所讚歎哪,您一定能夠證得無惱無熱的清涼涅槃。

【是虎爾時見血流出汙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餘骨。爾時第一王子見地大動,為第二王子而說偈言:

震動大地,及以大海,日無精光,如有覆蔽;

於上虛空,雨諸華香,必是我弟,舍所愛身。

第二王子復說偈言:

彼虎產來,已經七日,七子圍繞,窮無飲食,

氣力羸損,命不雲遠。小弟大悲,知其窮悴,

懼不堪忍,還食其子,恐定捨身,以救彼命。】

小王子拿著帶刺的竹竿往脖子這兒一紮,血噴出來,他又躺在這個母老虎的面前,母老虎因為這種嗜血的本能,看到熱血噴出來,他就開始舔小王子的身體,邊舔邊吃他的肉,慢慢地把小王子全都吃掉了,就剩下一點骨頭了。遠處的大王子見到大地的震動,就對二王子說,大地突然就震動起來,大海也震動起來,太陽都失去了光輝,好像阿修羅王把它擋住了一樣,虛空中飄著種種的香花,一定是我們的弟弟舍掉了自己的身體呀。二王子說,那個母老虎產子以後經過七天了,七個小老虎圍繞著他,他們都沒有食物,這個母老虎看上去活不了太久了,我們的小弟弟太慈悲了,知道母老虎性命憂關,實在餓得難以忍受的時候可能會吃掉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弟弟一定是把自己的身體舍掉了,救了那個母老虎啊。”

【時二王子心大愁怖,涕泣悲嘆容貌憔悴,復共相將還至虎所,見弟所著帔服衣裳,皆悉在一竹枝之上,骸骨發爪佈散狼藉,流血處處遍汙其地;見已悶絕不自勝持,投身骨上良久乃蘇,即起舉首號天而哭:我弟幼稚才能過人,特為父母之所愛念,奄忽捨身以飼餓虎。我今還宮,父母說問當云何答?我寧在此並命一處,不忍見是骸骨發爪,何心舍離還見父母妻子眷屬朋友知識?時二王子悲號懊惱漸舍而去。】

這個時候兩個王子心裡都生起來極大的憂愁和恐怖,就開始涕泣、悲嘆,容貌憔悴。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弟弟一定是把自己獻出去了,他們非常的悲傷,就趕快相互攙扶著來到了老虎所在的地方。來到這以後就看到他們的弟弟——那個小王子所穿的那些衣服都掛在一個竹枝上邊,而小王子的那些骸骨啊,他的頭髮呀,他的指甲呀,佈散狼藉,到處都是鮮血,地上全被鮮血染汙了。見了這個場景,這兩個王子都悲痛欲絕,撲在骨頭上哭了很久很久。時間過去好久,他們醒過來看到弟弟的遺骨,又開始對著天痛哭流涕。這兩個王子說,我們這個小弟弟雖然年幼,但是才能過人,他一直是父母最愛護的一個孩子,他現在突然把自己的身體獻出去餵了這個飢餓的老虎。我們倆人回到宮裡去,爸爸媽媽要是問我們,我們怎樣回答他們呢?我們寧可在這兒陪著弟弟,也不願意離開弟弟回去見父母,見妻子、眷屬,還有朋友們。這個時候兩位王子非常的悲傷懊惱。但是發完了這無上的悲痛之後,慢慢地也想離開這個地方,但是不知道往哪兒去,就好像已經失去了一些神志一樣的。

【時小王子所將侍從,各散諸方互相謂言:今者我天為何所在?爾時王妃於睡眠中,夢乳被割牙齒墮落,得三鴿雛一為鷹食。爾時王妃,大地動時即便驚寤,心生愁怖而說偈言:

今日何故,大地大水,一切皆動;物不安所,

日無精光,如有覆蔽?我心憂苦,目睫瞤動,

如我今者,所見瑞相,必有災異,不祥苦惱。】

這個時候小王子所率領的侍從(就是小王子的手下)都在四面互相悲嚎,說,“蒼天哪,你在做什麼呀?”都非常的痛苦。

再講講王宮那邊,王妃,就是王子的媽媽,正在睡著睡著覺,在夢中感覺自己的乳房被割掉了,自己的牙齒墜落下來了。然後她感覺懷裡有三個小鴿雛(有三個幼年時期的小鴿雛),其中一個被鷹吃掉了。這個王妃在大地震動的時候突然就驚醒了,心裡生起來無窮無盡的愁悲和苦惱,還有畏懼。她就說了一個偈子:今天為什麼大地、大水都在動啊?一切世界都不得安寧,太陽也沒有光亮,好像被什麼覆蓋住了,我的心如此的憂愁痛苦,我的眼睛上沾滿了眼淚。要看今天這個災異之相啊,肯定是不祥之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於是王妃說是偈已,時有青衣在外已聞王子訊息,心驚惶怖尋即入內,啟白王妃作如是言:曏者在外聞諸侍從推覓王子不知所在。王妃聞已生大憂惱,涕泣滿目至大王所:我於曏者傳聞外人,失我最小所愛之子。大王聞已而復悶絕,悲哽苦惱抆淚而言:如何今日失我心中所愛重者?】

然後王妃就聽到外面有部下告訴她說,“曏者在外聞諸侍從推覓王子不知所在”。說,我們在外邊找王子找不到了!王妃聽了以後,就哭著來到了大王所在的地方說,我聽手下人說咱們的愛子找不到了。大王聽了以後也非常的愁苦,擦著眼淚就說,現在怎麼能失掉我心中最疼愛的那個孩子呢?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於往昔,無量劫中,舍所重身,以求菩提。

若為國王,及作王子,常舍難捨,以求菩提。

我念宿命,有大國王,其王名曰,摩訶羅陀;

是王有子,能大布施,其子名曰,摩訶薩埵;

復有二兄,長者名曰,大波那羅,次名大天。

三人同遊,至一空山,見新產虎,飢窮無食。

時勝大士,生大悲心:我今當舍,所重之身,

此虎或為,飢餓所逼,儻能還食,自所生子。

即上高山,自投虎前,為令虎子,得全性命。

是時大地,及諸大山,皆悉震動;驚諸蟲獸、

虎狼師子,四散馳走;世間皆闇,無有光明。】

故事講到這兒,釋迦牟尼佛就重宣此義,跟樹神說,“我於往昔,無量劫中,舍所重身,以求菩提”。

我在過去世無量劫中修行,我都會把最難捨的肉身舍掉,來求得無上正等正覺。無論我是做國王還是做王子,我經常把世間人最難捨掉的一切都舍掉。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他的名字叫摩訶羅陀,這個國王有個孩子能夠行大布施,這個能夠行大布施的孩子叫做摩訶薩埵。摩訶薩埵有兩個哥哥,大的叫波那羅,稍微小一點的那個哥哥叫大天。有一次,三兄弟一起遊,來到了一個空山上,見到了剛產完小虎崽的母老虎,這個母老虎非常地飢餓,沒有食物。這個時候摩訶薩埵就生起了大悲心,他就把自己的身體舍掉了。他上了高山把自己投在了老虎的面前,為了讓那些小虎崽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在摩訶薩埵把自己獻給老虎的時刻,大地和諸山都在震動,所有的蟲子和鳥獸、虎狼、獅子都四散奔走,世間一下子變得非常的暗淡,沒有光明。

【是時二兄,故在竹林,心懷憂惱,愁苦涕泣,

漸漸推求,遂至虎所。見虎虎子,血汙其口,

又見骸骨,發毛爪齒,處處迸血,狼藉在地。

時二王子,見是事已,心更悶絕,自躄於地,

以灰塵土,自塗坌身,忘失正念,生狂痴心。

所將侍從,睹見是事,亦生悲慟,失聲號哭,

互以冷水,共相噴灑,然後蘇息,而復得起。】

這個時候,摩訶薩埵的兩個哥哥在竹林中心懷憂惱,涕泣愁苦,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弟弟,看到了弟弟的遺骨。這兩個王子見到弟弟的遺骨之後就悲痛欲絕昏倒在地上了。他們周圍的侍從們也非常的感動,失聲痛哭,然後用冷水互相噴灑,就讓摩訶薩埵的兩個哥哥甦醒過來了。

【是時王子,當捨身時,正值後宮,妃後婇女,

眷屬五百,共相娛樂。王妃是時,兩乳汁出,

一切肢節,痛如針刺,心生愁惱,似喪愛子。

於是王妃,疾至王所,其聲微細,悲泣而言:

大王今當,諦聽諦聽,憂愁盛火,今來燒我;

我今二乳,俱時汁出,身體苦切,如被針刺。

我見如是,不祥瑞相,恐更不復,見所愛子;

今以身命,奉上大王,願速遣人,求覓我子。

夢三鴿雛,在我懷抱,其最小者,可適我心;

有鷹飛來,奪我而去;夢是事已,即生憂惱。

我今愁怖,恐命不濟,願速遣人,推求我子。

是時王妃,說是語已,即時悶絕,而復躄地。

王聞是語,復生憂惱,以不得見,所愛子故;

其王大臣,及諸眷屬,悉皆聚集,在王左右,

哀哭悲號,聲動天地。爾時城內,所有人民,

聞是聲已,驚愕而出,各相謂言:今是王子,

為活來耶?為已死亡?如是大士,常出軟語,

為眾所愛,今難可見。已有諸人,入林推求,

不久自當,得定訊息。諸人爾時,慞惶如是,

而復悲號,哀動神祇。爾時大王,即從座起,

以水灑妃,良久乃蘇。還得正念,微聲問王:

我子今者,為死活耶?爾時王妃,念其子故,

倍復懊惱,心無暫舍:可惜我子,形色端正,

如何一旦,舍我終亡?云何我身,不先薨沒,

而見如是,諸苦惱事?善子妙色,猶淨蓮華,

誰壞汝身,使令分離?將非是我,昔日怨仇,

挾本業緣,而殺汝耶?我子面目,淨如滿月,

不圖一旦,遇斯禍對,寧使我身,破碎如塵,

不令我子,喪失身命。我所見夢,已為得報,

直我無情,能堪是苦?如我所夢,牙齒墮落,

二乳一時,汁自流出,必定是我,失所愛子;

夢三鴿雛,鷹奪一去,三子之中,必定失一。】

這個摩訶薩埵王子在捨身的時候,後宮的婇女和妃子,還有眷屬五百人正在娛樂。但是王妃,也就是摩訶薩埵的媽媽,當時就有一種很奇特、很強烈的感應,自己的一切關節都在作痛,她感覺一定是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了。她就讓王子的父親去找孩子,因為她夢見了很多不祥之兆。

【爾時大王,即告其妃:我今當遣,大臣使者,

周遍東西,推求覓子,汝今且可,莫大憂愁。

大王如是,慰喻妃已,即便嚴駕,出其宮殿。

心生愁惱,憂苦所切,雖在大眾,顏貌憔悴,

即出其城,覓所愛子。爾時亦有。無量諸人,

哀號動地,尋從王后。是時大王,既出城已,

四向顧望,求覓其子,煩惋心亂,靡知所在;

最後遙見,有一信來,頭蒙塵土,血汙其衣,

灰糞塗身,悲號而至。爾時大王,摩訶羅陀,

見是使已,倍生懊惱,舉首號叫,仰天而哭。

先所遣臣,尋復來至,既至王所,作如是言:

願王莫愁,諸子猶在,不久當至,令王得見。

須臾之頃,復有臣來,見王愁苦,顏貌憔悴,

身所著衣,垢膩塵汙:大王當知,一子已終;

二子雖存,哀悴無賴。第三王子,見虎新產,

飢窮七日,恐還食子;見是虎已,深生悲心,

發大誓願:當度眾生,於未來世,證成菩提。

即上高處,投身虎前。虎飢所逼,便起啖食,

一切血肉,已為都盡,唯有骸骨,狼藉在地。

是時大王,聞臣語已,轉復悶絕,失念躄地,

憂愁盛火,熾然其身;諸臣眷屬,亦復如是,

以水灑王,良久乃蘇,復起舉首,號天而哭。

復有臣來,而白王言:向於林中,見二王子,

愁憂苦毒,悲號涕泣,迷悶失志,自投於地;

臣即求水,灑其身上,良久之頃,乃還蘇息。

望見四方,大火熾然,扶持暫起,尋復躄地,

舉首悲哀,號天而哭,乍復讚歎,其弟功德。

是時大王,以離愛子,其心迷悶,氣力惙然,

憂惱涕泣,並復思惟:是最小者,我所愛重;

無常大鬼,奄便吞食;其餘二子,今雖存在,

而為憂火,之所焚燒,或能為是,喪失命根。

我宜速往,至彼林中,迎載諸子,急還宮殿;

其母在後,憂苦逼切,心肝分裂,或能失命,

若見二子,慰喻其心,可使終保,餘年壽命。

爾時大王,駕乘名象,與諸侍從,欲至彼林,

即於中路,見其二子,號天扣地,稱弟名字。

時王即前,抱持二子,悲號涕泣,隨路還宮,

速令二子,覲見其母。】

接下來大王和大臣們就到處去找孩子。然後找到孩子,發現孩子的遺骨,無限的痛苦。後來大王就在想:我找到我的孩子,我這個小王子已經去世了,但他兩個哥哥還在,我得把這兩個哥哥領回去安慰他們的母親。如果這三個孩子都在外邊,他們的母親恐怕性命也不久了。所以國王就把這兩個大王子(就是摩訶薩埵的兩個哥哥)帶回了宮中去安慰他們的母親去了。

【佛告樹神:汝今當知,爾時王子,摩訶薩埵,

捨身飼虎,今我身是;爾時大王,摩訶羅陀,

於今父王,輸頭檀是;爾時王妃,今摩耶是;

第一王子,今彌勒是;第二王子,今調達是;

爾時虎者,今瞿夷是;時虎七子,今五比丘,

及舍利弗,目犍連是。爾時大王,摩訶羅陀,

及其妃後,悲號涕泣,悉皆脫身,御服瓔珞,

與諸大眾,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於此處,

起七寶塔。是時王子,摩訶薩埵,臨捨命時,

作是誓願:願我舍利,於未來世,過算數劫,

常為眾生,而作佛事。】

然後佛就告訴樹神說,你們現在知道嗎?過去那個把自己的身體獻給飢餓的母老虎——捨身飼虎——的那個王子摩訶薩埵,其實就是我;過去那個摩訶薩埵的父親——那個大王摩訶羅陀,就是我現在的父王輸頭檀(輸頭檀,就是釋迦牟尼佛做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時的父親淨飯王);以身飼虎的小王子的媽媽——那個王妃,就是釋迦牟尼佛做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時的親生母親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完他七天後就去世生天了。

這個故事裡還講,這個摩訶薩埵小王子有兩個哥哥,老大就是現在大眾中的彌勒;老二就是調達(就是提婆達多)。在以後的課程中,《妙法蓮華經》有一品專門講提婆達多的《提婆達多品》。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但是這個人有點怪異、有點特別,以後我們再講。

那個當時把小王子吃掉的老虎,大家知道是誰嗎?就是瞿夷。(瞿夷,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出家前,他作為太子的時候有三個妻子,耶輸陀羅是他的正宮娘娘,還有一個叫瞿夷的,是他的妃子。過去生中吃掉他的那個老虎就是他現在的妃子中的一個。)

這個老虎生出的七個小虎崽就是現在的五比丘,還有舍利弗,還有目犍連。大家注意,以㤭陳如為首的五比丘,加上舍利弗、目犍連,他們七個人在過去世曾經就是那個老虎生的七個小老虎,佛陀當時救了他們。為了讓飢餓的老虎不至於吃自己的孩子,小王子把自己獻給了老虎,就救下了這七個小老虎。這七個小老虎未來世成為了佛陀的弟子。

故事都是相關聯的。

【說是經時,無量阿僧祇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樹神!是名禮塔往昔因緣。爾時佛神力故,是七寶塔即沒不現。】

把這個故事講完之後,聽著這個故事,無量阿僧祇諸天及人都發起了追求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然後佛陀就告訴樹神說,樹神,剛才你問我:為什麼我是人天之尊,大家都來禮敬我,而這個從地底下湧出的七寶塔,它裝著舍利,我卻去禮拜這個七寶塔?因為七寶塔裡裝的這個真身舍利就是過去的摩訶薩埵小王子的真身舍利,它鑄就我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對我的過去表示感恩。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展現他的神通力,從地底下湧出的七寶塔突然就消失不見了。《金光明經》中的《捨身品》到這裡就講完了。

給大家分享這個故事目的是什麼呢?到底什麼是佛?“無我”並不是一個口號,大家注意!並不是說你打坐時候有神通了,放光了,你就是佛了。很多魔都有神通,阿修羅和鬼都有神通,天人有神通,大家是知道的。那佛跟他們的區別是什麼?佛能夠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奉獻出去。

我記得今年夏天的時候有一次看朋友圈,一個信佛的師兄也是很虔誠,他在朋友圈發“蚊子菩薩餓了,好好吃吧”,他就拍一個蚊子正在他的手上吸血,他沒有打死那個蚊子,他用自己的血去供養那個蚊子,然後他說“蚊子菩薩餓了,趕快吃吧,好好吃吧”。

佛在過去生修行,修菩薩道的時候,他可以為了眾生舍掉自己的一切,但是我們很多師兄可能見到小螞蟻、小蟲子就想打死它是不是?蚊子叮我們一口,我們就恨得咬牙切齒,想要弄死它。這就是佛和凡人的區別。

我們知道,佛陀在做流水長者子的時候曾經救一萬條魚,先給魚取來水,然後餵飽了它們食物,然後又給它們進行法佈施、法供養,把它們徹底超度了。愛眾生愛到不僅關心他的現在世,還關心他的未來世。它這輩子是魚,吃飽了,那下輩子呢?有保障嗎?他還關心那個眾生的下輩子。佛陀愛世人就是這樣的!今生他幫你治病,精神上也給你治病,讓你身心健康,之後呢,他還想超度你,讓你來世有個更好的去處。怎樣讓你來世有個更好的去處,甚或跳出輪迴,跳出三界?這就是佛經在一直宣講的內容。

電燈泡還會發光的,螢火蟲也會發光,你單求一點神通,有必要嗎?有意義嗎?佛陀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完全具足!他“無我”到什麼樣的程度?不僅可以舍掉王位、自己的一切最親最愛的人,他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舍掉。當老虎沒有辦法下口去吃他的時候,他自己把自己扎出鮮血,用自己的血腥的味道去誘引老虎來吃自己。誰能做到?到底什麼是佛?今天的佛陀過去世捨身飼虎的故事,我想應該能很好地啟發到大家到底什麼是佛。

這個故事之外,我們再插播一點題外話。我們看宿命的這些聯絡,佛陀,你看他過去世,無數世捨棄自己的生命。當三個王子麵對飢餓的老虎的時候,老大說最難捨的就是性命,這個老大是誰?是彌勒。我們前面也講過彌勒菩薩曾經是怎樣的人,後來他修行成佛了。他克服了自己所有的弱點之後,他沒有弱點,完美的時候他就成佛了。那個老二王子是提婆達多,咱們以後再講。

之後我們看佛陀的父王——摩訶薩埵小王子的父王,在他過去生中就曾經失掉自己的孩子,然後在他化現到釋迦牟尼佛這一世成為淨飯王的時候,他又失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出家了。就是感覺這個父王命運好悲慘,對吧?他過去是摩訶薩埵的父親的時候,摩訶薩埵捨身飼虎;後來他成了喬達摩·悉達多的父親,但是喬達摩·悉達多拋棄了整個國家,還有他,還有他的妻子,出家了。為什麼輸頭檀他的命運如此的悲慘?這個父親好可憐,為什麼?還有故事裡的王妃——摩訶薩埵小王子的母親,她有三個孩子,她失去了最愛的一個,她如此的悲痛,結果她化現在釋迦牟尼佛那一世,她成為喬達摩·悉達多的母親的時候,生完兒子七天她又走了。

這一切的關聯,我們會發現,眾生命運不同是因為眾生的業不同。我們講過,每個人的命就是每個人的業,如果你的業不改的話,你以後世的命運就是可以推測到的,一直都會是那樣的,好像是定格了某一種形態一樣,一直都是那樣的:倒黴的永遠倒黴,幸運的永遠幸運。佛陀在做摩訶薩埵的時候曾經舍掉自己的肉身餵了老虎,有一次他當鹿王的時候,我們知道,他作為橋樑救了山裡的所有小動物,讓這些動物踩著他能夠遠離火海。

佛陀永遠是奉獻者。佛陀的父親,還有他的妻子,他的母親,好像永遠也是另一種奉獻者,為了佛陀而奉獻,但是,也是間接地在為眾生所奉獻。

吃掉佛陀的,吃掉摩訶薩埵的那個老虎竟然是未來的他的妃子之一。這個也有一定的隱喻意味,大家可以仔細地想一想。另外被佛救下得小虎崽,就好像佛法未來的希望一樣,是不是?後來成了佛的弟子們,他們把佛法發揚光大!那一世摩訶薩埵沒有白救這七個小老虎,後來這七個小老虎慢慢地,未來世也都成佛了。《妙法蓮華經》講了舍利弗、目犍連,還有以㤭陳如為首的五比丘,慢慢後世都成佛了。就是說,佛陀付出的一切都沒有白白付出,一切的奉獻都在昇華整個宇宙的愛的光芒。

好!今天我們就先分享到這兒。謝謝大家的聆聽。

再見!

《妙法蓮華經》講解 第16課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捨身飼虎的故事

TAG: 王子爾時舍利摩訶薩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