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講解第04課·其曲彌高 其和彌寡

《妙法蓮華經》講解第04課·其曲彌高 其和彌寡

經文

:

節選

《乾隆大藏經》

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0130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是一部深遠影響的大乘經典,譬喻生動,教義圓滿,一切眾生最終皆歸於一佛乘,無有餘乘。

悟解佛說一乘妙意,契入佛陀出世本懷,達到學有所獲,修有所證。

文稿未經稽核,僅供參考

聽更多經,蜻蜓fm搜尋:醍醐學院

各位師兄:

大家好!

天氣越來越冷了,最能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的地方莫過於佛經了。

上節課我們把《妙法蓮華經》的第一品學完了,我們講了文殊菩薩是怎麼回答彌勒菩薩的。

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品,也就是「方便品」。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

這個時候,那邊是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在熱烈地談話,這邊釋迦牟尼佛從入定的狀態起來了。

【告舍利弗:】

然後,告訴舍利弗說: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說一切佛的智慧是非常深的,而且是非常無邊無際的。這個「智慧之門」,你很難找到它;找到了也很難理解,很難進入它。一切的聲聞乘和辟支佛乘,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佛的智慧。

【所以者何

?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釋迦牟尼佛說,幾乎每個佛在成佛之前,都曾經親近、供養過無數的佛,而且他們跟著這些佛在一起行了無量的道法,一直勇猛精進,「名稱」也慢慢地被廣泛地傳播開來。

他們的成就是甚深的、微妙的,是未曾有過的。就是,從有生命輪迴以來,佛的智慧,並不是佛之下的眾生能輕易地理解的,而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是「隨宜所說」,看著時機適宜了他就講,也不是隨隨便便地講的。

「意趣難解」,一再強調,真的是很難理解的。佛在這裡強調「難」,其實是讓我們感覺到他有一種曲高和寡的感覺。因為他已經站在最高處了,但是眾生並不是個個都在最高處。佛所講的道理有的能略微懂一些,有的還沒成佛的眾生就是聽聽而已,瞭解瞭解而已。

接著釋迦牟尼佛又說:

【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

舍利弗啊,我從成佛以來,我用種種的靠著種種的因緣,依靠著種種的因緣,我用種種的比喻,廣泛地演說了無量無邊的教法,確實也透過這些善巧方便度了很多的眾生,引導他們離開他們過去所執著的一切事物。

【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

為什麼能夠這樣呢?為什麼佛陀能夠看準因緣就講法,講法的時候用種種的比喻,還能夠講那麼多?那樣的能夠因人而異地講。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只要是佛、只要是如來,他就已經具足了「方便知見波羅蜜」,他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就是,隨其善巧方便,該怎麼講他不需要認真思考,他講出來就是恰到好處地適應那個眾生的根器的。

【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

就是如來的知見是非常廣大的,非常深刻的,波及的範圍也是非常遠的。

【無量無礙,力無所畏,】

無量無邊,沒有障礙。佛陀的力量也是無所畏懼的,可以把任何諸魔都摧毀。

【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佛陀「禪定解脫三昧」的功夫也是深入到你難以想象的程度,佛陀能夠成就一切未曾有的善法。

可以講,佛陀已經到達了人類可以企及的極致。因為從釋迦牟尼佛這個例子來看的話,他過去是個人,修著修著成了佛,人能夠修成佛,人的極致就是佛。

【舍利弗,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舍利弗啊,佛能夠用種種的「善巧方便」分別演說種種妙法,在講經說法的時候言辭一般會比較柔軟,會讓大眾感覺很舒服。

只有一種情況佛陀會比較嚴厲,就是對待魔的時候,或者對待那些犯了極大錯誤的弟子的時候,為了糾偏,可能會言辭相對來講嚴厲一些。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佛陀都是屬於那種非常溫柔的方式、非常寂默的方式(寂是寂靜的寂,沉默的默),因為他常處「大寂滅」,所以他講法讓你感覺是很安靜的,很少有讓你感覺很躁亂的那種時候。

【舍利弗,取要言之,無量無邊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簡單來講,概括地來說,無量無邊的,你們甚至沒聽說過的法,其實佛全都成就了。

講到這兒的時候,我們看下一段: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

這裡我們就推測,舍利弗在弟子中可能是想向老師提什麼問題,作一些請法之類的祈請,但是佛陀趕快地制止了舍利弗。

這是第一次對於舍利弗的一個制止、一個推辭、一個推脫。他說:「止!」——停下來!舍利弗,不要再說了,不需要說了。

「止!」而且是感嘆號。「止!舍利弗,不須復說。」行了,舍利弗,不要再說了,也不要再問了!

【所以者何?】

為什麼呢?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佛所成就的這個「法」呀,只有佛能真正地懂。

【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十個「如是」,講得就是佛所講的這個「法」涵蓋的面特別廣,有「相」的層面,有「性」的層面,有「體」的層面,有「力」的層面,有「作」(就是正在作這個過程),還有「因」啊,「緣」啊,「果」啊,「報」啊。

「本末究竟」,就是從頭至尾的根本原理他都講到了。但是誰能懂呢?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了知」,其他人是沒法真正懂的,如果你境界達不到是真的是懂不了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呢,釋迦牟尼佛想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他就說了一個偈子:

【世雄不可量,諸天及世人,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者。】

我們感覺好像這個「偈子」體現出釋迦牟尼佛的一種孤獨和無奈的感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他的功德、他的智慧、他的慈悲是沒有辦法量測的,一切的天上的人或者世間的人,一切一切的眾生,十二類眾生,沒有人能真正的懂佛。

【佛力無所畏,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

佛的力量,沒有辦法被摧伏,它能摧伏一切。它沒有任何畏懼,它能讓你究竟圓滿的解脫,證入到真正的「三摩地」正定當中。佛所講得根本法也好,周邊的這些其餘的法也好,不管是什麼法,沒有誰能真正地「測量」它。

【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

想象著每個佛成佛的過程都很不容易,可能一生中參訪過無數的善知識,供養、禮拜過無數的諸佛,跟著佛廣行慈悲救度,具足了一切的萬行。甚深微妙的法,只有佛懂,其他人難見難了。

【於無量億劫,行此諸道已,道場得成果,我已悉知見。】

無量億劫以來,我也是這麼修的,也是這樣修成聖果的。當我的聖果修成的那一刻,我已經明白了一切。就是,這一路上是怎樣的艱辛,你得到了聖果之後,誰能真正懂。

釋迦牟尼佛說,「我已悉知見」,我都瞭解了,我是這樣走過來的。

【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這樣大的果報,成佛了,做祖了,這樣的果報,種種那些「法」的深義,無論講得是相上的事,還是性上的事。這個「相」上的一般是表層的、淺層次的,而且是無常的;而「性」上是深層次的,是恆常的。

不管是講得是表層的,還是深層的這些含義,成佛的人都懂,釋迦牟尼佛懂,十方諸佛也懂。

【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

除了那些菩薩中「信力堅固」的人之外,基本上大多數眾生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佛的智慧,因為佛的智慧沒有辦法輕易地用語言文字、用形相表現出來,你猜也猜不到,必須你證得那個境界你才瞭解。

但是當你真正到了那個境界,你發現,那個境界真的沒有辦法描述。你現在用這些文字去描述,指向月亮、指向月亮,大家都看到真正的月亮的時候才知道:手指真的不是月亮啊!

「除諸菩薩眾,信力堅固者。」這裡其實也留了一條路給我們,就說,菩薩里還是有一部分人能懂佛的,佛並不是很孤獨。

我們也知道,幾乎每個佛都有脅侍菩薩在協助他,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慨嘆說,眾生很難懂佛,其實也是在刺激大家精進——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的。

【諸佛弟子眾,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

就說佛的弟子雖然很眾多,這些弟子們對師父廣行供養,有的弟子修著修著,修得也不錯,「漏」已經盡了,煩惱已經完全消滅了,甚至證得阿羅漢了,他們在世間這是最後一次輪迴。他們在這個輪迴中的身形的顯現是最後一次身形的顯現了。

「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就算是這樣,已經證得阿羅漢了,他們想要去懂佛,還是不那麼容易的。

【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

即使整個世間的所有人都像我的弟子舍利弗這麼聰明,他們都努力地去用頭腦思考和度量,其實也不能夠完美地量測出佛的智慧。

【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餘諸弟子,

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

就算是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都像舍利弗一樣聰明,甚至其他的所有弟子,這樣的像舍利弗聰明程度的所有弟子,都充滿所有的佛國、所有的地方,他們加在一起使勁地去思量、去測度,也沒有辦法知道佛的智慧。

【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

說就算是世間有很多像「辟支佛」,已經證得了緣覺、獨覺果位的這些辟支佛,他們根器是很利的,都是利根的,都是很有智慧的,也已經「無漏」了,沒有煩惱了,他們在這次輪迴中用的身形,也是最後一次的顯現。

就算是這樣的「辟支佛」充滿十方世界,他們的數目像竹林中的竹子一樣數不清,他們全都加在一起,同一個想法、同一個念頭一起來努力,用「億無量劫」這麼久的時間來揣測佛的真實智慧,其實也不能知道多少!

過去我們以為,當我們成為「辟支佛」的時候,應該離佛很近了吧。就好像我們過去想,佛住在二十層樓,如果我們到達十九層樓,那應該距離二十層樓很近了吧,應該很懂二十層樓的事情了吧。但是,不是這樣的。

你還沒有真正到達二十層樓的時候,你對於二十層樓所有知識、所有境界的瞭解,都僅僅是聽說,並不是那個真相。就好像你從來沒有吃過榴蓮,有人跟你講:「榴蓮特別特別好吃,你別看它味道很難聞,特別特別好吃」。

你說:「是嗎?噢,這樣喔!」然後你對別人也講:「你知道嗎?榴蓮雖然味道難聞,但是吃起來很香的」。然後,別人聽你這樣講也去廣泛地宣說,但是你並沒有真正吃過榴蓮,你沒有實證過,你沒有辦法知道它真實的味道,你只是聽說然後傳播而已。

所以必須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不要得少為足。即便是你證得阿羅漢和辟支佛了,釋迦牟尼佛也說,你們離佛的智慧還差得遠著呢,不要盲目地自高自大呀!

【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

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鹹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說有一些新發心的菩薩們,供養了無數的佛,他們也了達了諸法的義趣,又能夠善於講經說法,他們的數量像稻子、像麻,像竹子,像蘆葦一樣多,而且充滿十方世界所有地方,他們所有人都共一心,用他們美妙的智慧,用恆河沙那樣無量無邊的劫數,來思量佛陀的智慧,也很難了解呀!

都是菩薩了,都能講經說法了,但是沒成佛,所以他們對於佛所證得的境界依然僅僅是聽說和猜測而已,並不是真的。

【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

就算是那些不退轉的大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甚至「十地」菩薩,他如果還沒有到達「妙覺」果位的話,就算是這樣的菩薩有恆河沙那麼多,他們一心一意的,所有人一個想法、一起努力,想要思索、探求佛的智慧,也是很難了解的。

這是指「差之分毫,差之萬里」的意思,看上去分毫之差,其實差之萬里。不退轉的大菩薩多麼了不起,他們距離佛還有如此深遠的距離!

【又告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舍利弗,「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無漏的、不可思議的、甚深的微妙的大法,我現在已經證得了,我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我真的親口嚐了榴蓮了,我知道它是什麼味道。十方的佛也是,已經證得了,所以知道,所以明白。

【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

舍利弗你們要知道,「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

你們要知道,所有佛講得話其實都是一樣的話。因為大家站在同樣的高度,講得都是同一樣的風景,可能側重點可能有差異,或者他講東邊我講西邊,那個講南邊,但是都是這一個境界的事情,都是二十層樓這個地方的風景。所有的佛都吃過榴蓮,都明白什麼味道了,不說話也都懂。

舍利弗你要知道,所有的佛他們的講話沒有太大差異,至少境界上、高度上、深度上沒有大的差異。

對於佛所講的一切法,只要是佛,他講的一切法必定究竟圓滿,你一定要生起大的信心、大的堅固之力呀!

【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告諸聲聞眾,及求緣覺乘,我令脫苦縛,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這個「世尊」指的並不是自己,而是佛們,所有佛們),所有佛們的心髓。

「久後」(就是很久之後),肯定是要被完美地、真實地說出來,傳誦出來的。會告訴世間所有的聲聞啊,緣覺呀這些乘的人。

釋迦牟尼佛說「我令脫苦縛」,我也會傳播佛陀的正法,傳播宇宙間最真實的真相給大家,讓所有人都脫離苦的束縛,達至涅槃解脫的境界。

我會像所有佛一樣用「方便力」去教化眾生,讓「聲聞乘」、「辟支佛乘」、「菩薩乘」這三乘人都能夠再往上升一步,得到最究竟的圓滿。

你看!六道的所有眾生,在哪裡就到處執著,在哪裡都執著——在相中執著相,在空中執著空,無處不執著,處處在執著。我會想辦法把他們從「執著」中救出來的。

「引之令得出」,當這些人從執著中出來的時候,就是他們達真究竟圓滿的時候了。

【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作是念:】

說這個時候,大眾中有很多「聲聞乘」的這些弟子,這些聲聞乘的弟子已經是漏盡的阿羅漢了,比如說像阿若㤭陳如之類的這些人,大概有一千二百多個人。

還有一些發了聲聞乘和闢支乘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是出家的男女二眾、在家的男女二眾中,所有想要成為聲聞佛、辟支佛的這些人,心裡都在生起一個念頭。

什麼念頭呢?

【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稱歎方便而作是言?】

今天釋迦牟尼佛好奇怪啊,過去他不是這樣的,怎麼一再地強調說佛法非常難懂呢?而且一再地去稱歎說佛們在講法的時候總是用了很多的「善巧方便」,為什麼總是重複這個善巧方便呢?

【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說一解脫義,我等亦得此法到於涅槃,而今不知是義所趣。】

我們其實過去都知道佛法很深很難的,也知道這個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能夠執著,這些我們也都能懂。佛曾經也講過一些關於涅槃解脫的事情,我們其實也能夠懂一些的。

但是我們今天卻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一會兒說諸佛講法都是講了很多的方便之法,應著眾生的根器、應著因緣說了很多方便之法,一會兒又說非常難懂,非常難!佛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

這個時候,舍利弗——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明白在座的四眾心中的疑問,其實他本身也有疑問沒有了卻,他也有這個疑問。然後他就對佛說:

【世尊,何因何緣,殷勤稱歎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我自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今者四眾鹹皆有疑。唯願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稱歎甚深微妙難解之法?】

翻譯一下:說偉大的世尊,到底是什麼因、什麼緣,您一再地稱歎諸佛總是在用方便去講法呢?而且又是什麼因、什麼緣,您一再強調這個佛法的微妙難懂呢?

我跟您這麼久以來,從來沒聽您這樣的講過,現在在座的四眾弟子也都有這個疑問,希望您——偉大的老師,能夠把這個事情、這個原因給我們展開演示演示,讓我們能夠了解一下為什麼一再地稱歎,又是方便的、又是難懂的,為什麼?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也是說了個偈子來表達自己的心想:

【慧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自說得如是,力無畏三昧,

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

說偉大的、智慧第一的,您的智慧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我們偉大的聖主——我們的老師啊!這麼久了,這麼長時間了,您用了這麼長時間來說這個「法」,您說您已經得到了那種力無畏的「三昧」,佛陀證得的境界您都得到了。

我們也相信您得到了真正的禪定和解脫,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正法、大法、無量法、究竟法、圓滿法。在這個道場中,所有修佛的求法的人,沒有一個能真正向您發問的。

【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歎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諸佛之所得。

無漏諸羅漢,及求涅槃者,今皆墮疑網,佛何故說是?】

其實,我的心裡想的事情也是微妙難測,我也不知道怎麼向您提問。在大眾還沒提問的時候您就自己說起來了,就稱歎您所行的佛道是智慧的、是微妙的;

佛所得到的,是無漏的各種阿羅漢,還有那些求涅槃的人,沒有辦法輕易證得的。我們現在全都墜入到疑惑的網裡面了。您為什麼會這樣講呢?您很少會這樣講啊?

【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

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願佛為解說。】

「其求緣覺者,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等,相視懷猶豫,瞻仰兩足尊,是事為云何?」

就算是除了我們之外,那些求緣覺的比丘、比丘尼們,那些天龍八部們,他們相互對望著,心裡也懷著疑慮,懷著疑問,我們從下面仰視您——尊貴的聖主,到底是什麼原因,您會這樣在我們發問之前您就在慨嘆?

「願佛為解說」,希望您給我們解釋清楚吧!

【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

這裡講說,在您座下的所有聲聞乘的弟子中,這些阿羅漢們當中,您曾經一再地讚美我,說我是「智慧第一」的,一直誇我,誇我舍利弗,但是我自己靠著我的智慧,今天都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疑惑了。

您講上面的這些話,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想要進一步探求最究竟的法,還是想要講您是怎麼修行成功的這個具體的方法和道路?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願出微妙音,時為如實說。】

這裡「佛口所生子」,就是佛弟子的意思。因為佛他在講法的時候,很多弟子會因為聽到佛講法而開悟而獲得正覺。

所以可以說,佛弟子的「開悟」是建立在佛陀的嘴中講法的基礎上的,就好像是佛的嘴裡生出來的一樣。聽了佛的講法,很多人開悟了,他們徹徹底底地更新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說他們的新生好像是佛所賦予的,是佛的嘴裡的「法」賦予的,就好像從佛的嘴裡生出來的一樣。

這所有的佛弟子們都合掌向上看,「瞻仰待」,就是很恭敬地等待著,希望佛陀能夠繼續發出自己微妙的神聖的聲音,這個時候為大眾如實地說,為什麼他要講上面的話。

【諸天龍神等,其數如恆沙,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

又諸萬億國,轉輪聖王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

除了剛才講得說聲聞乘的、緣覺乘的,還有在座的各位四眾弟子之外,那些天龍鬼神、天龍八部,數目像恆河沙一樣數不清,也都來求佛。

諸菩薩大概有八萬,還有「又諸萬億國」的轉輪聖王——萬億國的轉輪聖王也都來了,都來到這裡合掌,請求佛講法,想要聽聞具足之道。

「具足」,就是智慧具足、方便具足、慈悲具足,一切具足,究竟圓滿的意思。只有佛能講出來這樣的具足之道。大家都在期待著。

【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這是第二次對於舍利弗的推脫和拒絕了,又說「止!」(感嘆號),「止!」(感嘆號),算了算了,舍利弗不要問了,我也不想說,你不要再說了,我也不想說。

我要是說這個事的話,一切世間的很多天道的人,還有人道的人,都會驚奇、都會疑惑的,因為聽不懂,因為不信。所以別說了,我還是不想說。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瞭,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舍利弗就重新對自己的老師說:師父呀,您還是說吧!您還是說吧!為什麼呢?

因為這次大會中的無數的「百千萬億阿僧祗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其實過去都曾經見過佛啊,而且他們「諸根猛利」,都是利根的大勇猛、大精進的人士啊,他們的智慧都很明瞭,他們聽您講法,他們一定能夠生起淨信之心的。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舍利弗為了讓佛明白自己的誠心,他也說了一個偈子:

【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

又表達說:「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

說諸法之王,偉大的法王,無上的世尊啊!請您千萬不要再顧慮了,這次與會的大眾中無量無邊的大眾都見過佛啊,他們真的能聽懂,能生起尊敬和信賴之心的!

【佛復止舍利弗:】

但是呢,「佛復止舍利弗:」佛再一次地——這是第三次了,又推脫和拒絕舍利弗了。

【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佛又一次地制止了舍利弗,說,我還是不想說,我要是說了這個事、這個法的話,一切世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的眾生都會驚奇,都會疑惑的。那些自己以為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優越的增上慢的比丘,也會墜入到大坑當中的。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釋迦牟尼佛也想表達自己拒絕的這個心意,他也說了一個偈子:

【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

說算了,算了,不要再說了!我也不想說了。我感覺佛法真的是微妙難思議。與會的大眾中雖然很多人很精進,但是也有不少人有增上慢的心理,證得了一點點境界,一點點小小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開始驕傲,以為自己圓滿了。

他們聽了這個法也不會相信的。他們不會願意聽的,就算是聽了也不會尊敬、也不會信任。所以還是不要說了。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

再一次地,舍利弗又對自己的師父說:

【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長夜安隱,多所饒益。】

師父呀,求您了,還是說吧!還是說吧!現在這次大會中像我這樣的有百千萬億修行人,他們世世代代已經一直都聽佛的教化,都聽習慣了,這樣的人聽了您的講法,一定能夠明白,一定能夠尊敬,一定能夠信奉受持,他們會因為您的講法獲得長夜的安穩,會得到極大的益處的。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為了更明確、更詳細地表達自己的心意,也說了一個偈子:

【無上兩足尊,願說第一法,我為佛長子,唯垂分別說。】

無上偉大的世尊哪,您是才德兼備的、福慧具足的、慈悲智慧等持的,您一定講一講這個大法——第一法吧!

我作為您的弟子中您非常喜歡的一個,您也一直誇我,我可以說是佛中的長子吧,我真的是向您懇切地請求,請您一定仔細說一說這個法吧。

【是會無量眾,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這個大會中,除了我之外還有無量無邊的師兄們,他們也能夠聽懂,也會尊敬和信奉您講的法的,因為我們過去世世代代已經被佛教化過了。

【皆一心合掌,欲聽受佛語,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

您看我們全都一心一意地、這樣恭敬地、這樣誠懇地向您合掌禮拜,想要聽受您講的法。

我們這一千二百多個阿羅漢們,還有其他一切想要追求正法、想要成佛的師兄們,我們都在這裡恭恭敬敬地、一心一意地等待著。

【願為此眾故,唯垂分別說,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

舍利弗說,師父啊,看在我們這樣的懇切的份上,您就為我們這些人講一講吧,仔細地說一說吧!您講得這個法一定會讓我們所有人生起極大的歡喜的。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

到了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跟舍裡弗說:

【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

?

看到這兒大家可能就笑了,感覺像三顧茅廬,終於成功了的感覺。

舍利弗向師父祈請了三次,師父終於答應了。師父說,啊,舍利弗呀,難為你了!你連著邀請我講法邀請了三次,——事不過三啊——已經邀請了三次了,看來我不說也得說了,我怎麼能不說呢?

【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好吧,既然大家都想聽,那我就說吧。你們要仔細聽,仔細地思,仔細地念,仔細地契入我的境界,我會仔細地為大家講解清楚的。

【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當佛說完這番話之後,「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很奇怪,當釋迦牟尼佛答應了舍利弗的請求,準備講這個甚深難懂的大法的時候,會中有五千個四眾弟子,四眾第子中有五千人從座位上起來向佛頂了個禮就退場了,不聽了。

【所以者何

?

為什麼他們會走呢?會不聽呢?這麼難得的法,佛陀要講,為什麼他們走了呢?

【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

這裡解釋了:「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

為什麼這些人走了?首先,罪業深重,業障深重,聽不進去,不願意聽,一聽就煩,聽不進去。

你看現在有一些信佛的師兄,你想推廣佛法給你的親戚朋友的時候,有的是怎麼都聽不進去,非常反感。那都是業障深重的,他可能今生一輩子如果不受到什麼重大的刺激,他都不會皈依、歸向佛法的。

那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增上慢」,禮佛而退場的這五千人中有一部分是業障深重的,還有一部分是增上慢——我高我慢、貢高我慢的心理作祟。

他們覺得:「我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已經成佛了,我不需要再聽了,佛陀還講什麼新東西啊?沒什麼新東西了。我不想浪費時間,我不要聽!我感覺自己究竟圓滿,已經很好了」。得少為足的這些人,自以為是,覺得佛陀的法沒什麼了不起的。他們不願意聽。

「未得謂得」,還沒有得到聖果、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跟別人講,我已經證得了,我不需要學了。

「未證謂證」,還沒證得聖果,就說已經證得。有如此缺失的人,他們不想繼續聽佛講法。

舍利弗再三地祈請,終於師父答應講了,但是卻有五千人退場。其實很不給佛陀面子的,是吧!

在這麼多人面前,天龍八部也來了,那麼多菩薩和阿羅漢都在場,老師剛要講法,學生中五千多人退場。這是多麼不給面子呀!但是,看一下釋迦牟尼佛的反應。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順其自然,八風吹不動。我該講講我的,你該走走你的,總有人願意聽,總有人喜歡聽,總有人需要聽。哪怕只有一個人需要我講,那麼我就講。

我們看《妙法蓮華經》充滿故事情節,是吧!我們在學這幾節課的時候,大家能感覺到,好像看一個佛教故事連續劇一樣,非常精彩。

尤其這一節課,佛不講,舍利弗祈請;佛再次推脫,他又祈請。就這樣來來回回、一來一往,像打太極拳一樣的。到最後還好,要講了。

那麼,繼續留下來聽《法華經》的師兄們,你們也會是「中大獎」的那一批師兄們。

《楞嚴經》講完之後,很多師兄已經開始覺得,嗯,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了,就不需要再學「法華」了。所以,我發現聽《法華經》的師兄,目前看沒有聽《楞嚴經》的多,已經開始有人退場了。這個是很正常的。

我們這個列車一直在前進,有的師兄覺得這一站我想要停靠,我不想往前走,他就下車了。這個很正常。那麼,釋迦牟尼佛他面對弟子的這種大規模的退場,是「默然而不制止」的,就是完全地順其自然的,很放鬆的。他永遠不會改變他的那顆如如不動的心。

其實可以講,「世尊」就是法,「法」就是世尊。釋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他所講得一切法的代表,看他講的「法」就知道他這個人。

所有的佛講出的都是一樣的法,釋迦牟尼佛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佛,他也是傳承了過去無量億佛的精髓,他是眾多傳承者中間的一位。

現在有很多聽法的師兄,我知道大家也在很努力地傳播正法,我們都在幫著各位佛做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這個「法」只要一直在傳播,它就一定能利益到眾生。因為眾生的根器不同,可能利益的程度上有差異,但是,這種利益,這種能夠產生利益的能力,它是亙古長存的。

法性就是法之性,宇宙中最強的能量——那個不生不滅,其實就是「法性」,就是法之性,就是「智慧」。佛陀如果沒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他就不會成為天人之師。

智慧最雲集的地方就是佛經,所以說釋迦牟尼佛一講講了四十九年,你想一想,「三藏十二部」的寶庫中將有多少的珍寶呀!但是,非常的可嘆可惜,世間有幾個人願意去珍視這些珍寶呢?難怪佛陀一再地講,有幾個人懂呢?

好,先到這兒,謝謝大家。

我們下節課再見!

醍醐老師

2016

10

31

15

46

醍醐內院

《妙法蓮華經》講解第04課·其曲彌高 其和彌寡

TAG: 舍利智慧釋迦牟尼眾生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