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編輯|Nina

風水的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瞭解自然環境,進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這又與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不謀而合。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近些年來,大量現代西方觀念和理論提供了認識事物的新視角,然而進入中國歷史的研究中卻發現並不適用,當代著名史學家俞英時認為:“最好是儘量先從中國舊傳統中去求瞭解”。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因此,在當今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城市為目標的社會,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水學對中國古典園林進行詮釋成為國內外研究的一個新方向。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只有透過合理、恰當、巧妙的配植植物,園中的山、水、建築才有靈韻。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作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園要素,其自身以及所營造的植物景觀與風水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陰陽論

“陰陽”萌發於古代先民觀察天文地理的經驗理知,只作為太陽日光向背的意義而出現,向日的為陽,背日的為陰。陰陽一詞典出《詩經·公劉》中“既景乃岡,相其陰陽”,描繪周民辯證方位,規劃營宅。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陰陽論逐漸演化為一種哲學概念,最早見於《易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後“陰陽合則生,陰陽離則滅。陰陽錯則變,陰陽平則恆。”

這兩句解釋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兩種互相對立消長,矛盾而又統一著的動態平衡勢力,包括宇宙萬物。如日月、晝夜、明暗、動靜、內外、男女、剛柔、遲速等等。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古典園林中的植物景觀並非是隨意安排的,而是處處體現著一種陰陽平衡的和諧之美。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方位

清·高見南《相宅經纂》:“東種桃柳,西種梔榆,南種梅棗,北種奈杏”。

還有“青松鬱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白蘭屋前種,美花香氣送”,“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等說法,雖然這些要求貌似只符合風水理論,事實上卻具有科學道理,完全符合所栽植物的生態習性。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園林植物陽生樹是“陽”,陰生樹是“陰”,那麼將陰生樹置於北面,陽生樹置於南面或陰生樹置於陽生樹下,這樣互相搭配,正是體現“陰陽合則生”的規律。

陳從周的《續說園》中:“牡丹香花向陽斯盛,須植於主廳之南。”開朗曠達之地,早晨受初升之旭日,傍晚又可得到晚霞的光照,宜栽喜陽之花木。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花鏡》:“松柏骨蒼,宜峭壁奇峰”,完全符合松柏類耐旱不喜溼的習性。

因此,在古典園林裡牡丹向陽作臺,襯以文石闌干;牆陰植如女貞、竹類等耐寒植物;背陰且能略受陽光之地栽植桂花、山茶之類;階下石隙中,植如沿階草等常綠的陰性草;池沼低窪處則點綴垂柳等等。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留園遠翠閣前有明代遺物青石牡丹花臺,高0。65米,長3。9米,寬3。3米,花臺用三層條石疊砌,四角各雕書卷,東、西、北三面刻有雙獅戲球、吳牛喘月、天馬行空及雙鹿、雙馬、雙羊、雙兔等,顯得古樸典雅。花臺內仍栽植牡丹,是賞花賞景的佳處。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均衡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向來以含蓄為美,尤其是佔地通常較小的江南古典園林,其植物景觀形成的空間是運用植物本身以及同其他造園要素結合所創造出的一個“陰陽平衡”的天地,它包含著一系列對立而又統一的因素,運用欲揚先抑、藏露相融、以少勝多、小中見大、虛實襯托、動靜結合等模式,採用借景、對景、點景、補景、障景等手法,增加空間層次感,從小空間創造出大空間,使室內外相通、相透、相補,整個空間佈局在同一中有變化地營造出一種“陰陽和諧”之美。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季相變化

風水理論是易學與環境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而《易經》中“生生不息”的變化思想直接影響到了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景觀。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傳統園林設計中一般春季可賞玉蘭、海棠、桃花,夏季可賞荷花、芭蕉,秋季可賞菊花、石榴、桂花,冬季可賞松柏、梅花等。

在植物配置上要求春夏景物疏朗明快,從而表現出冬夏有別的季節變化。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如拙政園中春季“雪香雲蔚亭”的梅花凌寒綻放、“海棠春塢”的海棠繁花似錦,夏季“嘉實亭”的枇杷樹結成累累金丸,秋季“秫香館”牆外稻花飄香,冬季“松風水閣”的松竹凌寒不凋。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點景點睛

點景是從風水理論中變化而來的,造園者用較少的筆墨,略施小築,可使園林注入靈氣,頓時移情生輝,儼然構成一幅優美的天然畫卷,而其中的題詩作詞更是成為景中的點睛之筆。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如拙政園中部景區的“荷風四面亭”,亭中觀賞荷葉、垂柳,清風徐來,荷香沁人,無比貼切;留園“聞木樨香軒”,位於假山之上,遍植桂花,中秋時節,月桂香飄四方;網師園“看松讀畫軒”,軒南遠山近水,樹壇中植園柏、羅漢松,姿態奇特;獅子林“暗香疏影樓”,四周栽植梅花,是賞月聞香的夜遊園。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拓展空間

運用藏露結合,以植物的自然體態裝飾磚、瓦構築的建築背景,以達到“圍牆隱約於間”的自然之趣。如拙政園的枇杷園西牆、滄浪亭中沿牆而上的爬山虎;網師園東牆的木香。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此外,在圍牆前稍作地形,使植物高低錯落,牆面若隱若現,產生遠近層次延伸的視覺空間,不僅自然氣氛倍增,且高低掩映的植物更可造成景深幻覺,擴大景觀空間感。

如留園“揖峰軒”北天井中,用竹石作牆隅配植,透過空窗形成一幅幅畫面;耦園一角,幾塊湖石坐底,壽星竹作背景,石筍聳於其前,邊植羅漢松,簡潔明朗;網師園“殿春簃”的北天井,對著漏窗,用蠟梅與湖石組合成窗畫,坐在室內,北面觀畫,南面賞景,前瞻後顧,南北逢源。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豐富構圖

S形曲線形如太極的陰陽分界線,風水學中有著“麴生吉,直生煞”的陰陽平衡觀念。

然而,造園理論中不乏的“水必曲,園必隔”,“不妨偏經,頓置婉轉”等經驗總結,“曲”早已經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為與自然風景的“曲”相協調,造園者們常常將要素以曲代直。

對於園中植物,則主張“取其自然,順其自然”,保持它們本來的姿態,在姿美、色美、味香和品味的選擇標準中,首要的是姿美,即樹冠的形態、樹枝的疏密曲直、樹葉的形狀等都追求自然的優美曲線。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如怡園湖岸,樹幹彎曲、斜臨水面,呈臨水式的白皮松;耦園假山高處,樹幹彎曲,倒掛於峭壁之邊,呈懸崖式的瓜子黃楊;網師園“看松讀畫軒”花臺,樹幹橫臥於地面,呈臥乾式的黑松;獅子林“指柏軒”前假山,樹幹屈曲,樹枝下垂,蒼勁古樸,呈曲乾式的古柏。

古典園林營造中植物造景分析

TAG: 陰陽植物園林古典造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