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想必大家都已經吃過小米換logo的瓜了~

前些日子,雷軍釋出了小米花費200萬、歷時3年、請日本大師打造出的新logo。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不過卻被集體群嘲了,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挑出n:3的過程我天天在幹:從萬千雷同的自拍中找到最滿意的那張”,“小米被歲月磨平了稜角。”

而且新logo也被各種玩壞了。

新logo視力表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找不同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不過,後來風向又一轉,大家紛紛表示區區200萬換來了這一波如此浩蕩的話題營銷,賺翻了,無人能及。

這位日本的大師就是

原研哉

,雖說他在設計界大名鼎鼎,堪稱“平面設計界教父”。不過這次小米事件,讓他再次出圈,被我們普羅吃瓜大眾所膜拜。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老實說我這兩天也在網上滋滋有味地吃著瓜

~

發現原來原研哉不僅幫小米改logo,還有其他品牌也經由他操刀升級過logo:

日本最有影響力的快遞公司之一——大和運輸(在臺灣地區叫“黑貓宅急便”)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美即面膜的新舊對比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地產開發商森大廈的象形LOGO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為Pierre Hermé的甜品Ispahan設計的包裝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為了配合中國成都新津之博物館的開放而設計的茶具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很腦洞的設計,銀座需要重修時,大廈一樓的一堵“超長拉鍊”圍牆,隔一段時間,拉鍊頭還會換位置——施工進行到哪,這個拉鍊就會拉到哪兒。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感覺不管是新設計的,還是修改的logo,以我這個外行人的眼光來看,倒都覺得舒服至極,而且每個設計都很有“原研哉”的味道。

話題的討論一波接一波,在廣大網民吐槽過後,很多博主又出來替原研哉抱不平。

比如有個博主說,一眾網友的吐槽在於大家都在以為結果為導向,看著新logo說“這我也能行”。

可對著最終結果來談論可複製性,無益於開了上帝視角的外掛。

也有說原研哉要做的並不僅僅是設計本身,他要把設計解釋的有道理,能讓雷軍接受,還得提供工具讓雷軍去說服公司的反對者。

原研哉的過人之處更在於讓一個紙面的圖形變成一個社會現實。

各種新的視角剖析,總之,就是

“大師的境界,凡人不懂。”

話說我還挺好奇的,因為看到原研哉在書裡說自己做平面設計是誤打誤撞,也沒有天賦過人,而且年輕時窮到租住在一間只有六張半榻榻米大的公寓裡,每天想著就算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東京像樣的房子,就鬱悶沮喪至極。

可是,他是怎麼後來走著走著就成為大師了呢?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提高自己的技能毫無疑問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不過在我看來,奠定他成為大師的過程看起來更像是一次悟道~

原研哉在自己的書《慾望的教育》中提到,有次為茶室廣告進行一連串的拍攝。

他在被稱為“現代和室起源”的同仁齋裡,看到了與現在流行審美完全不同的空無一物;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還有保留在京都美術館裡的樂茶碗,造型簡潔、黑色渾圓,卻又有另一種難以名狀的美。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原研哉發現在空空的茶室裡,放著空空的茶杯,卻有著超強的凝聚力。茶室空了才能裝下人,茶杯空了才倒進茶。“有時間喝一杯清香四溢的熱茶的人,一定懂得芸芸眾生的生命喜悅。在喝茶時,開啟千姿百態的想象力的共鳴,茶室、茶具都是作最低限度的裝飾,來幫助人們享受茶的樂趣,以此喚起豐富的想象力。”

在這個茶室裡,物品與人的關係變得完全純粹。

原研哉自己認為這次的拍攝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次的經歷對他來說就是一次“悟空”。從此“空”成了他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他還專門寫過一本書《白》來闡釋對白與空的感悟。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從此以後,原研哉思考得更多的不是產品設計,而在於設計這件事的本身。就像他的書《設計中的設計》一樣,設計這件事情,本身也是個設計。“我是一個設計師,可設計師不代表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是一個

保持設計概念來過生活的人

。”在他看來,設計的意義並不在於創造靚麗的形態,

設計的力量體現在探求事物與人類之間潛藏的那種肉眼看不到的關係的過程中。

原研哉最貼近大家生活的一個標籤就是

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

,而MUJI正是他對“空”感悟在現實中的不斷實物化。

談到無印良品,人人都會產生出“簡潔”、“樸素”這樣的關鍵詞,會覺得它有強烈的自己的風格,讓人遠遠一看就知道是它沒錯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不過原研哉自己卻說:“無印良品並不想創造一種風格,它追求的是試圖和任何風格都能相匹配,融進任何氛圍的生活你,填補自己喜歡的傢俱一個個之間的空白。”

在MUJI裡,任何多餘的裝飾都被去除掉了,商品上面沒有品牌logo,沒有標籤,只展現商品本身。這麼做不是為了追求外觀的簡潔和現代感,而是想要創造一種終極的“空”。

在如今的都市中,人們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物都被打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品牌的定位是一種基於社會階層以及虛榮心理的消費價值觀,而個人的真實感受反倒被淹沒或者覆蓋。

原研哉想帶領MUJI傳達出的理念,就是摒棄一切外在的標籤,不強調品牌、不強調設計師,呈現在大眾眼前的,只有真實的物品。

當直面物品時,人們從外在束縛之中解放出來,迴歸單純、自然,感知到

“原來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這樣就好”

就像他給無印良品拍攝的地平線海報,

看似空無一物,卻可容納百川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做為設計大師的原研哉很少自己親自去設計,更多時候,他扮演的更像是一個挖掘靈魂的角色,作為“設計哲學的思考者”去把理念傳播出去。

就像他曾舉辦過

“RE-DESIGN”設計展

,在這個展覽上,原研哉提出

“令平常未知”

的理念,然後集思廣益,邀請了日本在國際上最出名的32位設計師,對人們日常使用的日用品進行“二次設計”。

這些我們日常生活裡司空見慣的物品,能不能再以陌生化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呢?下面是展覽給出的答案。

把樹上掉下的細乾柴收集起來,在乾柴的一端塗上燃燒原料,裝盒,變成了簡潔而環保的“火柴”。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將圓形捲筒的衛生紙設計成了方形,讓摩擦力減少人們無意識的用紙量,節約社會資源;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也許新設計出來的物品並沒有比原來更好,這些我們熟悉的東西本身就已經經過了歲月的淘洗,以適合的形狀出現在生活中。

但是,這場展覽的意義在於讓大家意識到:

令人驚訝的好創意,並不是一定要以嶄新的形式和素材進行創造,它也可以來自於我們看似平凡的生活日常。

其實我們的生活,還能進行不斷的“探索”,從已知走向未知,從有走向無。從此,原研哉對“生活”的研究再沒停過。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13年後,原研哉對“生活”與“家”的設想更進一步,並在北京策劃了

“CHINA HOUSE VISION 理想家”

的展覽。

同樣,這次的展覽就像13年前的“RE-DESIGN”一樣,原研哉並沒有想成為中心焦點。

他邀請了兩國知名設計師,聯手家居家電品牌,一起提出了很多關於未來家居的設想。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建築師王昀暢想出了

“千手之家”

。未來人的意念對於機器操作,人、人工智慧、機械手之間的和諧、同步,讓人能夠用自己的大腦去操控機械手,在同一時間完成多項操作,實現“三頭六臂”的神話。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設計過無數好房子卻至今沒有房產,和太太住在北京老胡同大雜院的出租屋裡的青山周平,認為“家”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所謂“幾室幾廳”的概念,它可以在城市中無限延伸。“我們用那麼多錢買三室一廳,兩室一廳,我們為什麼需要那樣的生活方式?我們居住的地方能不能跟交通一樣、吃飯一樣,跟聽音樂一樣,更放鬆,更輕鬆,更簡單”?

他提出

城市即家的共同狀態

,家就像一個個私人的小盒子,可以插入居住、工作、學習、休閒、交流等各種共享空間,還可以調整、移動,在家中展現縮小版的城市。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還有在Crossboundaries想象的未來中,所有家庭功能都可嵌入一個

“家”的智慧表層

中,表層的形態與感覺可以不斷調整。

只要將自己的居住偏好預先儲存為資料,就可以在去到另一個城市的這種空間時,迅速變化出另一個“家”,這樣“家”也能如影隨形地隨身攜帶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這次的展覽小米也有參加,它結合自己已經有的技術,將家居家電和建築無縫結合在一起,設想出

最小房屋“MARS Case”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如果人類有可能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當我們只能攜帶最少的必需品生存,我們的房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原研哉和小米也正是因為這次的HOUSE VISION而結緣,於是,就有了後續的合作,而打磨出了這個比方形更包容,比圓形更個性,“MI”也更渾厚突出的新logo。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到底是為什麼,原研哉要這樣不斷地探尋物品可能存在的樣子呢?

在《慾望的教育》這本書中,他寫到的一個故事,我想已經做出了最好的回答:球是圓的,縱觀棒球、網球、足球,都是圓的。但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圓形的球,早期的球並不是高精度的球體,只是相對較圓而已。

據運動人類學家稱,

近代科學的發展與球類比賽的發展是同步的

球如果不圓,對於相同動作的反應就不一;只有反應一定,球類運動才能呈現出物理定律的清晰反映,人類能夠將一切所知的自然規律和定律運用其中,球技也可以透過訓練來切實的提高。由此及彼,精良的設計就好比高精度的球,

如果設計不貼近人類行為的本質,生活與文化都不會成熟。

而原研哉則在反覆思索:

今天的我們已經制造出圓球了嗎?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小米花200萬換了個logo,可是被日本大師玩壞了,這一波營銷賺翻了

TAG: 原研設計Logo小米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