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萬壑爭流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滿紙青綠,其法是先將淺赭色普染山石,然後留下石根之赭色,再將石綠、石青,而至墨青(花青和墨)色,薄薄地按序自下而上,分層積染。但文徵明匠心獨運:其一,青綠中調和淡墨,清潤幽雅,已不似以往大青綠之奇豔奪目;其二,石色薄敷,不掩墨骨,故仍是元初趙孟頫青綠設色方法的演變。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寒林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是文徵明七十三歲時所作,雖是枯筆淡墨,但筆墨精潤,力能扛鼎。與作於十年前的《寒林鐘馗圖》相比,更見功力。自題談到李成寒林圖,有感而作。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枯木疏篁圖 明代 文徵明

圖中古松如龍,虯幹曲枝,老氣橫秋;疏竹翠色盎然,叢簇紛披。畫家以溼潤淋漓的墨色自由揮寫,繪出雨後竹樹蒼潤欲滴、秋意漸濃的狀態和美感。此圖是文徵明盛年粗筆繪畫中具有較強筆墨個性和詩化意境的作品之一。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古柏歸鵲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古樹數棵,近處幾棵樹葉茂密,後面幾棵猶如剛經歷寒冬,只剩枯枝;樹頂上三隻似喜鵲小憩,另一隻正向它們飛來,小夥伴們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絕壑鳴琴圖 明代 文徵明

繪高山絕壑,飛瀑疊泉,二高士在松蔭下架古琴演奏高山流水。用筆清麗,設色古雅,是文太史的典型面目。題款小楷精詣,為文徵明傳世山水佳作。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仿王蒙山水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疊巒飛瀑,山溪蜿蜒。畫作景密而筆松,意精而跡放,清奇渾厚,構景重疊而繁複,繪製有序,層次清晰。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歲寒三友圖 明代 文徵明

作者以水墨寫歲寒三友梅竹松於湖石旁,立寒風,鬥嚴霜。應物象形,筆墨滋華,學趙松雪而近於沈石田,正是吳門正脈。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絕壑高閒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繪林陰深處,石壁垂立,清冷的瀑泉,從石罅中直衝而下,淙淙然彷彿可聽見流水音聲。主客二人,一趺坐平臺上,一持杖正欲渡橋而來;右方畫雙松雙柏,交錯矗立,與畫中兩翁相呼應,象徵堅貞的情誼。而環視四周,盡皆是林木石壁,清幽的境界別具一番天地,真有與世隔絕之勝概。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雪滿群峰軸 明代 文徵明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琴鶴圖 明代 文徵明

本圖設色界畫重樓敞軒,賓主二人坐堂上對語,庭前桐蔭高松,一鶴啄苔,一童子捧琴至。筆墨清勁,設色雅淡,樓閣雖作界畫法,仍保持文人畫家雅逸之氣息。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攜琴訪友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主僕二人攜琴去朋友家作客的場景。圖上描繪高山流水一幽靜之處,寬敞的庭院裡茅屋一間,近處琴童與高士正在過橋。此幀佈置精雅,韻高復勝,筆致楚楚,表明其高標絕倫的隱逸情懷。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山莊客至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的是友人前來拜訪的場景,遠處山巒起伏,山谷中綠樹蒼勁,幾座樓閣坐落於此,一人站在門外正待敲門;山腳下流水潺潺,數人忙碌。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綠陰草堂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崇山環抱中村落之景。圖上飛瀑直下,匯于山腳;數座草堂掩于山澗綠樹中,一草堂內一人倚窗而坐,對面橋上一人拄仗前來,似二老友相見,促膝交談。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古木蒼煙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為文徵明仿倪雲林畫法之作。近處古木扶疏,中景山巒中流泉逶迤,下有居室三間卻無人影,一派冷寂氣象,頗得倪畫精神。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疏林茅屋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學雲林,構景甚簡而筆甚老練,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品茶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一山清水秀之地,坐落著茅屋三二間,四周樹木蒼翠,屋前流水潺潺;明亮整齊的屋內一塵不染,二位雅士圍坐茶几品茶聊天,一小童在另一間房內扇火燒水,遠處群山起伏,山峰高聳。畫面乾淨整潔,層次分明,景色宜人。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溪橋策杖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古木蒼翠,山谷幽靜,溪上水波不興,一人佇立橋頭,策杖觀流;後方群山連綿,山後大片的留白,突出天空的空曠遼遠。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寒林飛雪圖 明代 文徵明

此圖是畫唐代詩人許渾”舟橫野渡寒風急,門掩深山夜雪深“的詩意,而用李營丘筆意,深得寒江寂寂,雪峰無言之境。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聽泉圖 明代 文徵明

圖繪疏林間,一道清泉曲折流過,士人坐在林下傾耳聽泉,樹林隱約於淡煙之中。本幅筆墨清逸靈秀,有筆簡意遠的趣味。

文徵明山水畫賞析(上)

風雨歸舟圖 明代 文徵明

本圖繪一小舟繫於密林水榭旁,高士已歸於茅亭之中,遠處深山帶雨,懸瀑高漲,谷中煙雲一片。

TAG: 文徵明明代圖繪此圖筆墨